•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
    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开始于二十世纪初。目前已知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最早有两部:一是黄人(号慕庵,1877年—1914年,江苏常熟人)的《中国文学史》,国学扶轮社印行,编写于作者在苏州东吴大学执教期间(1900年—1914年),可惜印行时未标明出版年月。一是后来被人们视为第一部中国人自编的文学史,即林传甲(字归云,1877年—1921年,福建闽县人)的《中国文学史》,武林谋新室出版,日本宏文堂印刷,一九一〇年初版,这是他在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执教时所编的讲义。此后国人相继编写出版的中国文学通史,至上世纪末,大约在二百部左右。这些文学史著作,虽精粗、因创程度不一,大都能适应当时的需要并为后出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但其价值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缩小。这原因就在于:古代文学作品与古代其他历史资料不同,其他资料只能是历史的、过去了的;而古代文学作品则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 马积高(1925—2001),古代文学史专家。湖南省衡阳县人。任湖南文学会副会长、古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赋学研究会理事长、《水浒》学会理事、省社联名誉委员等职。
  • 管理学
    本书编写紧扣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既重理论,又重实践;既传承优秀的管理学原理,又增添了最新管理学案例;文字简洁易懂、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全书分为管理学导论、决策、计划、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创新共10章。在内容编排上采用了理论与游戏、案例、能力训练与拓展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课程的实践应用特色,力求营造一个师生互动、充满乐趣的教学环境,力求做到案例、讲解与思考的有机结合,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及思维能力,便于学生全面建立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系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黄炯华,黄文群 主编
  • 睿智英语1:教师用书
    《睿智英语》是一套非常适合中国学习者练习英语口语的教程,本套丛书共三册,包含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包括66个主题,每个主题安排有两个小时的学习内容,包括问答、自由讨论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这套教程可供英语教师用于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雅思或托福成绩,也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适合需要在工作中提高英语水平的在职人员。 《睿智英语》是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一种全新尝试。这套独特的学习方法生动有趣,而且可以有效地提升英语口语的流利程度。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四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是法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本教材采用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合编在一起,以行政法为重点论述的编写体例,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制度作了准确、简明的阐述,并适当突出了网络教育的特点。本次修订主要是依据新出台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等,对教材中相应的内容进行了更新,以适应法律制度发展。 胡锦光,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暨政策法规司法律咨询顾问、国家统计局法律咨询顾问。
  • 自深深处
    我人生有两大转折点:一是父亲送我进牛津,一是社会送我进监狱。碰上你,对我是危险的,而在那个特定时候碰上你,对我则成了致命。命运将我们两个互不相干的生命丝丝缕缕编成了一个血红的图案,你的确真心爱过我。即使你拒绝收我的信,我也会照写不误,这样你就会知道,不管怎样,总是有信在等着你。 《自深深处》是王尔德写给他的同性恋伙伴道格拉斯的一封长信,这封信是王尔德在牢狱生活的最后几个月内写成的,信中充满了以道格拉斯爱恨交织的情绪,同时还集中阐述了王尔德的艺术观、生活观。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 -1900),英国著名才子、诗人及戏剧家。行文演论无不智趣横生,卓绝才情颠倒众生后世。代表作有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剧本《莎乐美》等,散文以骇世之作《自深深处》最为著名。其短暂一生精彩无比却充满波折。1895年因“有伤风化”获罪入狱。狱中断续写就给情人波西的一封动人长信,即其死后五年得以发表的《自深深处》。 译者朱纯深,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三届得主,学术著作有《翻译探微》等。现执教于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兼任《中国翻译》编委及《英语世界》顾问等。
  • 学习之道
    《学习之道》则是一本真正面向大众、指导实践以及科学可信的学习方法手册。这本书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法领域的图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走的是学院派路线,主要是梳理学习心理学中的各种理论,在这些书中,我们能看到不同流派的观点,能看到心理学家对学习本质的讨论,但是这些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有些过于抽象了,较难在学习的具体实践中加以应用;另一类走的是实践派路线,作者往往靠个人的天赋和努力,摸索出了一些基于经验的学习方法,这些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缺点也比较明显:一方面其中部分观点可能不符合学习心理学中的科学结论,另一方面某些方法只适合特定的场景,无法迁移应用在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中。 作者:芭芭拉 奥克利(Barbara Oakley)
  • 新编中药成分学
    本书收集了大量苯丙素和鞣质类、苷类、黄酮类、挥发油和萜类、醌类、糖类、生物碱类中药成分资料,介绍了每种成分的名称、结构式、来源、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和主要用途。首次应用计算机软件模拟计算每种中药成分的类药五原则数据及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数据,展示了各种中药成分与靶点蛋白作用的具体位点链接二维图。本书可供高等医药院校、科研院所、药厂的药物研发人员参考。 许军,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江西中医药大学药物设计合成中心主任,江西省新药评审委员,江西省人民政府评标专家,江西省药物化学精品共享课程负责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江西中医药大学药物化学、药物化学选论精品课程负责人,江西中医药大学药物化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孟繁浩,药学博士,现任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和沈阳市领军人才,兼任辽宁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生物技术协会理事、辽宁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等职务。主要从事药物设计、药物开发及药物构效、毒效关系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主持多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获国家新药证书10余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4项,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3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辽宁省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编和副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学》10余部。 杨明,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担任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精油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医药工程协会中药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药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与中药制剂分会副主任委员。
  • 网络是怎样连接的
    本书以探索之旅的形式,从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开始,一路追踪了到显示出网页内容为止的整个过程,以图配文,讲解了网络的全貌,并重点介绍了实际的网络设备和软件是如何工作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网络的本质意义,理解实际的设备和软件,进而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同时,专设了“网络术语其实很简单”专栏,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一些网络术语的词源,颇为生动有趣。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非常适合计算机、网络爱好者及相关从业人员阅读。 户根勤,早先从事软件开发,后进入网络行业。曾供职于日本网络设备厂商(外资企业)和国内网络集成商,从事产品开发和技术咨询等工作。在工作之余还进行演讲、写作等活动。1998年离开公司,开始以演讲、写作以及运营论坛为主业。 周自恒,资深技术图书译者、全栈程序员、自然科学爱好者。初中时曾获得信息学奥赛天津赛区一等奖,曾任某管理咨询公司战略技术总监。译有《图解CIO工作指南(第4版)》《大数据的冲击》《代码的未来》《30天自制操作系统》《图解密码技术》《家用游戏机简史》《有趣的二进制》等。
  •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初中篇
    打破“数学无用、数学就是背公式”的误解!爱上数学的思考力锻炼书,畅销日本20万册,与中国初中数学大纲同步,自学、教学、个人指导都好用。学数学不是只有背公式、也不是只有解方程式,更不是只有一堆复杂难懂的数字与符号,而是透过学习演算的过程,帮助你深度思考,锻炼出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飞跃性方法。初中数学,可以锻炼未来所需的全部思考力:(1)自我驱动力(2)多段思考力(3)质疑力(4)大局力(5)场合分辨力(6)跃升力 跟随本书学习初中数学,会体会到超重要的思考方式,让你的思考从无序、混乱、令人沮丧,到具有决定性的解析思维能力!你只是没用对方法学初中数学:本书通过轻松幽默的对话、生活化的举例,引导对数学有畏惧情绪的你,试着从数学的角度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你的思考耐力、逻辑力。自认不擅长数学的你会在阅读本书时发现,思考的练习竟然能让你欲罢不能。 跟着本书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径学习初中数学吧:通常情况下,学生学数学的时候,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只是按照教材、老师的指导,逐一攻破各个单元。初中数学的学习单元多达几十个,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数学知识,作者将初中数学分为三大范畴,即“数和式”(代数)、“图像”(分析)和“图形”(几何),并为每个范畴设定了大boss(最终目标),带你一一通关:一下子掌握初中数学的顶点——二次方程式;瞬间理解初中数学中的函数;游刃有余!轻松掌握初中数学中的图形;特别课程:体验数学的最高峰——微积分。 西成活裕,东京大学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日本东京大学航空太空工程学硕士、博士。曾任教于日本山形大学和龙谷大学、德国科隆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专攻数理物理学。作者还致力于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交通堵塞问题,独创“堵塞学”,著作有《堵塞学》(新潮选书),获讲谈社科学出版奖、日经BP?BizTech图书奖等。作者陆续在国际学会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并活跃于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2013年,被日本文部科学省(日本中央省厅之一)评选为“对科学技术有卓越贡献者”。 译者:郭勇,日文译者,自由职业者。译作有《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为什么精英都是PPT控》《心理学玩的小技巧》等
  • 人类学讲义稿
    ◎反思“东腔西调”学科史的人类学本土叙述 ◎《人类学讲义稿》打破了只是简单地罗列概念和事例的传统教材模式,在系统介绍人类学基本理论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一种治学与研究的方法,启发读者思考。 ◎作者以“文明”作为关键词来重构人类学,在“他者观”和“文明论”这一综合体的人类学形式下,辩证地审视西方中心主义,抱持天下观,实现各文明之间的对话。 ◎本书不仅为读者勾勒了西式人类学的诸种类型,而且立足于中国人类学研究的“自身特色”,处处渗透着对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深切关怀。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统地分析了西方人类学的类别和发展路径;中篇集王铭铭教授多年研究体会,指出西方人类学存在的局限,并探究解决这些局限的出路之所在;下篇约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述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路径,细述了中国人类学在先辈们的努力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又看到了中国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为中国人类学指出了一条自身特色与世界抱负相结合的道路。本书堪称专为国内学习人类学的学生量身打造的本土教材。 王铭铭,人类学家,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王铭铭作品宏富,其代表作包括田野志《溪村家族》,探讨古代中国的世界观及其现代命运的《逝去的繁荣》《走在乡土上》《西方作为他者》,学术随笔《漂泊的洞察》《无处非中》《心与物游》,以及人类学导引作品《人类学是什么》(2003年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同时主编有人类学专业期刊《中国人类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