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为了向大众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告诉大家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作者借用了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让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罗伯特·戴博德(Robert de Board),毕业于剑桥大学赛尔文学院,曾任教于英国亨利商学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他的两本专业著作《咨询技巧》和《组织的心理分析》都是英国畅销的心理学类教科书。本书是他最著名、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 译者:陈赢,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语言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
  •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本书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这一故事形式总结了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阿德勒心理学)。 风靡欧美的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个哲学问题给出了极其简单而又具体的“答案”。了解了足以被称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真理”的阿德勒思想之后,你的人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又或者,什么都不会改变吗? 来吧,让我们与青年一起走进这扇“门”! 作者: 岸见一郎,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现居京都。高中时便以哲学为志向,进入大学后屡次到老师府上进行辩论。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满期退学。与专业哲学(西洋古代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哲学)同时开始,于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主要活动领域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执笔与演讲,同时还在精神科医院为许多“青年”做心理辅导。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译著有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讲义》和《人为什么会患神经病》,著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多部作品。本书由其负责原案。 古贺史健,自由作家。1973年出生。以对话创作(问答体裁的执笔)为专长,出版过许多商务或纪实文学方面的畅销书。他创作的极具现场感与节奏感的采访稿广受好评。采访集《16岁的教科书》系列累计销量突破70万册。近30岁的时候邂逅阿德勒心理学,并被其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之后,连续数年拜访京都的岸见一郎并向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本书中,他以希腊哲学的古典手法“对话篇”进行内容呈现。著有《想要让20岁的自己接受的文章讲义》。 译者: 渠海霞,女,1981年出生,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现任教于山东省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曾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翻译出版《感动顾客的秘密——资生堂之“津田魔法”》《平衡计分卡实战手册》《一句话说服对方》《日产,这样赢得世界》《简明经济学读本》和《家庭日记——森友治家的故事》等书。
  • 自我与本我
    《自我与本我》收录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及《自我与本我》,简练地表达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和学说精髓。 其中的《自我与本我》发表于1923年,是弗洛伊德最后一篇重要著作,被公认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做出了新颖的、革命性的描述。 这三篇著作比较集中、概括地反映了弗洛伊德晚年成熟的理论,也是他后期对整个人的心理所作哲学思考的结果。与其早期研究相比较,这三篇著作尤其显著地体现了他在理论研究上达到的较高成就。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创始人。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5-1886年间就学于J.M.夏尔科,后又赴南锡观察A.A.利博尔和H.伯恩海姆催眠疗法,更深信神经病是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而奏效的。1892年左右,他发现催眠的效能不能持久,就改用他所特创的精神分析治疗法,借以挖掘忘记了观念或欲望。1897年提出了恋母情结,即仇父恋母的情绪。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1936年寿辰时荣任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 主要著作有《梦的释义》、《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此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等。
  • 自控力
    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所以,麦格尼格尔要求她的学生了解影响自控的生理学基础、心理陷阱和各种社会因素。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Kelly McGonigal, Ph.D.)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也是医学健康促进项目的健康教育家。她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包括“意志力科学”(The Science of Willpower)和“在压力下好好生活”(Living Well with Stress),都是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她还为《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杂志网站开设了“意志力科学”博客。她目前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市。 有关作者和她的自控力研究 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Kelly McGonigal, Ph.D.)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意志力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意志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所以,麦格尼格尔要求她的学生了解影响自控的生理学基础、心理陷阱和各种社会因素。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The Science of Willpower)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意志力,意志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意志力如此重要。 我们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绪、胃口和行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财务安全、人际关系和事业的成败。它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自控力》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你认清自己的目标,增强自控力,并做出改变一生的决定——无论这个决定是减肥、管理收支、减缓压力、克服拖延症、成为好家长,还是找到你的生活重心。 (视频)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教你如何提升你的自控力 http://t.cn/zWefXso
  • 早安,怪物
    极端窒息的原生家庭,令人心碎的真实故事 万千读者推荐的“心理疗愈奇迹书”!首次中文版! 读者评论: “全程泪点密集” “今年第一本满分” “惊叹于人脑的复杂和韧性” “生活远比小说离奇”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在书中,她回忆了自己25年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五位来访者。这五个人在童年时都曾经遭遇过严重的心理创伤,要揭开伤疤,正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需要当事人的勇气和决心,也考验着治疗师的创造力和洞察力。这本书描述的就是这五个人在心理层面的“英雄之旅”,他们每个人都手握不同的武器,采取不同的战斗策略,战胜了内心的伤痛和恐惧。这些故事读来令人心碎,却展现了令人感佩的坚韧和勇气,也展现了心理治疗的奇迹。 凯瑟琳·吉尔迪纳(Catherine Gildiner) 加拿大籍心理治疗师、《纽约时报》畅销作家。著有《离瀑布太近》《瀑布以后》《回到陆上》和小说《诱惑》等作品。从业25年后,她决定全职写作,写就了这本,关于心理治疗的回忆录——《早安,怪物》。
  • 终身成长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她的著作《自我理论:它们如何影响动机、人格与发展》(Self-Theories: 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被世界教育联谊会(World Education Fellowship)选为年度好书。她经常为《纽约客》《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波士顿环球报》撰写文章,也曾登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今天》和美国广播公司的《20/20》等新闻节目。
  • 心流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誉之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 契克森米哈赖一直致力于幸福和创造力的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的理论。他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其著作包括《心流》《发现心流》《创造力》等畅销书,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心流》自199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30余种文字,影响了全球千万研究者和读者。
  • 深度关系
    知名心理学者武志红继《为何家会伤人》之后,有关自我、自恋和关系的又一重磅作品。 独创自我认知工具“人性坐标体系”,帮读者用直观、可执行的方法衡量自己的心灵健康程度,或一份关系的健康程度。通过这一工具认识自我、找到问题症结。 深度剖析情绪内耗根源“全能自恋”,引导读者重新审视内心,识别和摆脱情绪操控;培养读者建立自己与人、事物和世界的深度关系的能力,从而拥有做成事的能力、爱的能力。 真正帮读者活得真实、松弛、实现蕞根本的疗愈。 武志红,知名心理学者、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于北上广开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致力于用心理学去深度剖析理解个人、家庭的种种典型现象,读者遍布世界各地华人区。微博粉丝数852万人。其代表作《为何家会伤人》出版十余年来畅销逾百万册,堪称中国家庭问题第一书。另著有《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越爱越孤独》等作品。
  • 拖延心理学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倍受好评和极具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她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诸如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本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她们两人是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从1979年开始就为学生中的拖延者创设了第一个团体治疗课程,曾经出现在《奥普拉》和《20/20》等电视节目中,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人物》和《当代心理学》等出版物的专访对象。一直致力于为全美国的学生、公司组织和公众团体提供治疗的心理工作坊和专题演讲方面的服务,终年活跃在伯克利、斯坦福大学的讲坛。
  • 人间值得
    未来岁月漫长,依旧值得期待。 人如何度过一生,才不会辜负生命?面对人生的终极问题,当了70年心理医生的作者中村恒子,将其90年的人生智慧,化为本书六大篇章关于工作、爱、人际关系、幸福、死亡等课题的诚挚箴言,陪同数不清的人走过人生泥泞的时期,让他们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仍然有热爱生活的勇气。作者娓娓道来的讲述,总有一句令你豁然开朗,消解心头烦忧,感受生命的力量,让你意识到“这是你自己的人生”,只要活出自己,就会发现“人间值得”。 ☆如果你觉得「我……好像再也撑不下去了!」,请打开这本书!终生不退休的老奶奶医师,充满温柔、坚强、慈爱的话语,将使你的心灵恢复元气 幸福与否,不要太在意。辛苦的经历,往往成为最宝贵的经验,所有的付出都有意义。即使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没有远大的目标,也没什么大不了。卸下肩上的重担,你才会看见真实的自己。比较之心人人有,无论看起来多么风光的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家庭和谐永远摆第一,只要坚持这项原则,其他的“过得去”就好。晚上就是要“好好睡觉”,确实会发生的事,预先准备对策,其他的不用多想。人生不急于求成,每个阶段都有重要的课题。好好把握当下,才不会错过最重要的事。 ☆焦虑时代,人人都需要的生活小哲理 关于工作: 为了钱而工作,并不是可耻的事情,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我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 关于婚姻: 用尽千方百计,耗费几年或几十年想要改变他人,只会让自己陷入麻烦之中。 关于交往: 我会尽量抛弃“我才了不起”的想法,这样自己感到轻松,周围人也会轻松。 关于困境: 人生是一段长长的路,如果遇到困境,请不要灰心,好好生活,就会不知不觉间走出低谷。 ☆90岁仍未退休的心理医生恒子奶奶,一辈子书写一本书!生活从不辜负,人间一切值得 恒子奶奶的一生波澜壮阔,经历战争、经济大萧条,跌宕坎坷。拥有70年心理咨询经验,她一直是患者最信赖、愿意倾诉心声的心理医生,本书是她用一辈子的时间书写,凝聚了她一生的智慧,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 [日]中村恒子 日本最年长的心理医生,生于1929年,日本广岛县尾道市人,毕业于大阪女子医专(现关西医科大学)。中村恒子行医70年来,历经烽火年代,时代变迁,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咨询经验,是患者颇为信赖、愿意倾诉心声的心理医生。她以“不管死亡何时到来,都没有遗憾”的心境,终生不退休从事心理医生的工作。 [日]奥田弘美 生于1967年。心理医生,日本正念普及协会代表理事。曾任内科医生,2000年与中村恒子医生相识后转为心理医生。另著有《一分钟随时随地正念》《让心中的毒药消失》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