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政委发布的作品1
- 45 人加入书架
作者自述:唱给流浪者的歌 “五四”之后,无数人都在效仿呼吁“像娜拉一样”出走。鲁迅亦曾在北京做了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的讲演,他在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易卜生未能解答的问题,并一语道破残酷的现实:娜拉出走以后,“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如今,似乎又在延续鲁迅时期的现实。 近几年,“逃离”风潮漫卷城市,某些艰难系数低的地方开始成为许多人的向往,特别是那些在城市里经过一番打拼依然遍体鳞伤者,始终在用野狗追寻骨头般的姿势觅找自己的桃源胜地。然而,在各种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中国现实下,我…(展开)
作者自述:
唱给流浪者的歌
“五四”之后,无数人都在效仿呼吁“像娜拉一样”出走。鲁迅亦曾在北京做了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的讲演,他在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易卜生未能解答的问题,并一语道破残酷的现实:娜拉出走以后,“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如今,似乎又在延续鲁迅时期的现实。
近几年,“逃离”风潮漫卷城市,某些艰难系数低的地方开始成为许多人的向往,特别是那些在城市里经过一番打拼依然遍体鳞伤者,始终在用野狗追寻骨头般的姿势觅找自己的桃源胜地。然而,在各种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中国现实下,我们只能预料其后果必定“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一个城里的朋友告诉我:这年头,在城市里混着太艰难。
一个乡村的朋友告诉我:这年头,在城里每天能混十块钱,也比在乡村侍弄几亩薄地强得多。
做记者可以接触许多城里人,也可以接触许多农村人。从他们对城市与农村的认识,加之自己这些年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感知,像是突然间明白了应该选择什么或不选择什么。只是,选择与不选择都是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几乎都能用两个字来诠释:流浪。于是,想到了书里的人物司马小娇、李冬花、周小周、刘雯、马亚南……他们哪一个不是在流浪?只是流浪的结果各不相同罢了。因此,想起了一位朋友说过的话:“今天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流浪者应属美国总统奥巴马,他从非洲开始起步,白宫成了他的注脚。”
此书写就,至今已七年有余。那时候,经济发展还没有今天这么迅速,可许多人思想的火花却光芒万丈。特别是一些曾经天之骄子般的大学生,以为有了一纸文凭,也就有了美好的未来;以为离开农村,也就进了福窝。他们恰恰忽视了更重要的一个问题:长安米贵,居之不易,自古如此。于是,李冬花不得不“契约”,刘雯不得不“出走”,司马小娇不得寻到“梦巴黎”……
此书最初发表于《大家》杂志2006年第2期,想不到的是当时竟然引来了诸多说法,所谓“北大评刊”亦有如此之言:“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爱情在现实面前如此孱弱易碎,女孩子们在欲望的都市森林中迷失了自我,带着激情去闯荡,换来的是苦涩和迷惘……清醒之后,接下来的只是一种平静的接受和选择。这样具批判意义的现实叙事,却有种理性的孱弱,缺少沉淀,让人觉得发虚。”
其实,真正了解流浪在都市里的各色人等可能就不会发虚,而是叹息。在城市里扎堆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企业、学校、商业设施、交际场所、服务机构……这些当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工作、学习、交际、休闲、咨询服务元素,无一不是张着血盆大口,在吞食每一个生命中的营养之料。当然,游刃有余者学会了反口而吞,他们千方百计为自己获得营养,可游刃有余者又有几何?那些稚气未脱的学男学女,至多也就是招架之力。
谁也不能否认,中国是个各种资源(包括就业机会、见识阅历和交际圈等)分布很不平衡的国家,这种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机遇的不平衡,在如北京、上海、济南、青岛般核心城市里生活,固然要支付高昂的成本,但相应也能获得更多机遇。年轻人扎堆城市,正是基于这一点。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抛弃农村亲吻城市,是对于资源追求的一种理性选择,但资源的丰富恰恰又导致了淘汰机制的残酷。
因此,还是想唱一首歌,给流浪者,也给自己……
炮兵政委的评论1
- 这样的一篇作品,很有阅读的愉悦感,但读过之后,女主人公的遭遇和一些混在都市里的男女青年人的现状,却又让人感觉到了沉重。不知道是我们这个社会出了问题,还是年轻人们自己出了问题,“混”在都市的时候,往往找不到方向,更找不到自己。自己在哪里?方向又在哪里?评论《我的董小宛》0回应1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