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为维护用户隐私,自 2022 年 9 月 2 日起,你在豆瓣阅读产生的新关注将不会同步到豆瓣主站。豆瓣阅读自该日起上线了新「关注」功能,此功能上线前豆瓣阅读 App 仅支持关注作者,功能上线后将支持关注读者用户。因此,你的豆瓣阅读初始关注列表将仅包含此前关注的作者用户。
    0
  • 被关注
    27
俊薰
俊薰
2006-06-16 加入
豆瓣阅读作者:俊薰

2016-01-07 发表第一篇作品。

俊薰(逻各斯),美廊创立者、意识研究者、一图一表设计者、自由撰稿人。 确立基于意识的思考体系,创作美廊系列作品; 目前从事意识研究,项目孵化工作。 为人有意识的生活,提供一个自由的选项。

由自己而自由

俊薰发布的作品4

  • 人@系统
    7 人加入书架
  • 意画
    意画
    人类宗教、哲学、艺术史个印
    哲学 · 宗教 · 心灵 · 艺术 · 意识 · 人物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者自述:《意画》,作为一本书,来自于我的思考。只是,这个我,并不通用于所有的人。因为即使是人的有意识,也因为个体差异,而迥乎不同。不过,对于任何经由自我思考,并深入心灵的人来说,我将成为这些人的我。同样,这个我,也可以是释迦牟尼的我,赫拉克利特的我,佛洛伊德的我,如此而已。
  • 意识学
    哲学 · 成长 · 心灵 · 意识 · 意识学 · 成长逆袭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者自述:目前市场,没有相近的出版物。 有关意识的书籍,因为世界范围内的脑研究,市场已经初见端倪;但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意识学》是首创。 相比之下,意识及脑系书籍,还属于小众市场;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穿戴设备的兴起,意识及脑系书籍,将拓展市场份额。《意识学》,具有自我意识的视角,可以作为脑研究的参考书,也可以提升自我意识的入门书。 《意识学》作为一本书,并不在意于意识学,是否成为一门学科,或者学问;而在于每一个读《意识学》的人,可以意识到意识学,本质于自己的自我意识。这是一个基于意识的视…展开
    作者自述:

    目前市场,没有相近的出版物。

    有关意识的书籍,因为世界范围内的脑研究,市场已经初见端倪;但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意识学》是首创。

    相比之下,意识及脑系书籍,还属于小众市场;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穿戴设备的兴起,意识及脑系书籍,将拓展市场份额。《意识学》,具有自我意识的视角,可以作为脑研究的参考书,也可以提升自我意识的入门书。

    《意识学》作为一本书,并不在意于意识学,是否成为一门学科,或者学问;而在于每一个读《意识学》的人,可以意识到意识学,本质于自己的自我意识。这是一个基于意识的视角,从人的本质出发,探索与发现心灵的真相。这是一种“我仔细地观察我自己”的方式,是基于自我意识的视角,深入自己的心灵方法。

    人人都有自我意识,而且具有自我成长的潜力。这是《意识学》,作为一本书,可以引导的一个思路。“由自己而自由”,就是《意识学》的主旨。

  • 意识之舞
    哲学 · 心灵 · 意识 · 意识学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者自述:这本书的构思其中有很多偶然的成分,也是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每个人所走的路不同,也不得不面对不同的人生际遇,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或是我们无力改变的。可是在每一个转折时期,我们又的确是有一种选择的自由,只是因为某种视野的局限而并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真正地需要什么,而仅仅是参照周围人所认为的,去追求一种别人的认同。这并非是要否认一个人或脱离社会认同,而是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内心的向往。我们更多地观察周围的情形,而忽略了对自身的观照,等到走出很长的距离才发现,不断进取…展开
    作者自述:

    这本书的构思其中有很多偶然的成分,也是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每个人所走的路不同,也不得不面对不同的人生际遇,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或是我们无力改变的。可是在每一个转折时期,我们又的确是有一种选择的自由,只是因为某种视野的局限而并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真正地需要什么,而仅仅是参照周围人所认为的,去追求一种别人的认同。这并非是要否认一个人或脱离社会认同,而是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内心的向往。我们更多地观察周围的情形,而忽略了对自身的观照,等到走出很长的距离才发现,不断进取的方向却与自己内心的方向南辕北辙,相去甚远。更加失败的无法面对既成的现实,所幸还可以修正这样的方向,而这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其实这样的曲折并不能说明是错误的,而是经历着某种无法描叙的苦痛的。若我们可以意识到自身的真正需要,生活的氛围也会轻松很多,感受更多生的愉悦,而不是悲剧的精神磨砺。尽管我也不能确定这样的磨砺或者也是一种必须,但无疑很多的踯躅与踟躇是可以避免的,而可以更快地到达心灵的向往之地。这本书并不是一种范本,而是一种参照,每个人所寄予的是不同的东西,然有些是人所共同的。尽管自身还有很多的疑惑或惶然,还是想尽快地将心灵的感受表达出来,传递给所有愿意用心生活的人们。读这样的一本书并不需要什么哲学的修养,也不需要多么渊博的知识,因为它并不是一种哲学专著,而仅仅是一本描述意识本身感受的随想录,也许只要有一颗关注自我的心就足够了。其中或者会有一些哲学思想的引用,以及原理性思想的概述,但这些都不会妨碍对整本书主旨的理解,因为很多的东西是可以直接用心来感受的,这也是我写这本书努力做到的。

俊薰的评论2

俊薰喜欢的短篇0

他还没有喜欢的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