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为维护用户隐私,自 2022 年 9 月 2 日起,你在豆瓣阅读产生的新关注将不会同步到豆瓣主站。豆瓣阅读自该日起上线了新「关注」功能,此功能上线前豆瓣阅读 App 仅支持关注作者,功能上线后将支持关注读者用户。因此,你的豆瓣阅读初始关注列表将仅包含此前关注的作者用户。
    6
  • 被关注
    377
琳荫
琳荫
2007-08-17 加入
豆瓣阅读作者:琳荫

2017-07-03 发表第一篇作品。

自由撰稿人,爱好艺术、历史、建筑。

每个时代的人都迫不及待地往前奔跑,但总要有人停下来往身后看一看,原来精彩如斯。

琳荫关注的作者

查看全部

琳荫发布的作品5

  • 绘春不知寒
     · 奇遇怪谈 · 治愈 · 古代 · 犯罪 · 连环凶杀 · 女性悬疑
    301 人加入书架
  • 大不列颠鉴筑录
    146 人加入书架
    作者自述:木石无声,鉴筑论史。从一座教堂探知英国宗教改革的进程;从一座博物馆发现大航海后期疯狂殖民扩张的幕后;从一个举世瞩目的阳台感知英国王室的神秘与无奈;从一座精心规划的小城发掘共济会的奥义;从一座历经沧桑的宫殿揭示传奇女王一生的残酷命运......从英格兰到苏格兰,用建筑的逻辑呈现给你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大不列颠。
  • 黄金三角游吟诗 3
    黄金三角游吟诗 3
    多瑙河上的和弦
    旅行 · 游记 · 历史 · 建筑 · 匈牙利 · 皇冠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者自述:每次查阅建筑人文方面的书籍,发现梳理大历史,大架构的“大书”很多,但能够系统地就建筑作品一一详解的却很少;与建筑相关的散文很多,字里行间也渗出作者对建筑的情怀和热情,可是这类的书籍又主题零散不够系统,让人看完之后云里雾里;当然,今天也有许多旅行攻略游记,但是在介绍景点的时候对于交通美食全面周到,对景点本身的介绍却仅仅一两段带过。时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难道建筑真是这样地生涩而高冷吗? 但是在亲自去看过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时,每到一处却总是情不自禁地被那些感动和震撼完全淹没。看着那些源自希腊的…展开
    作者自述:

    每次查阅建筑人文方面的书籍,发现梳理大历史,大架构的“大书”很多,但能够系统地就建筑作品一一详解的却很少;与建筑相关的散文很多,字里行间也渗出作者对建筑的情怀和热情,可是这类的书籍又主题零散不够系统,让人看完之后云里雾里;当然,今天也有许多旅行攻略游记,但是在介绍景点的时候对于交通美食全面周到,对景点本身的介绍却仅仅一两段带过。时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难道建筑真是这样地生涩而高冷吗?

    但是在亲自去看过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时,每到一处却总是情不自禁地被那些感动和震撼完全淹没。看着那些源自希腊的柱,罗马的拱,文艺复兴的穹顶,我热切地希望获得这样的答案:究竟那些建筑师从何处获得灵感和依据去如此布局结构,那些整面整面的壁画除了美观之外又是什么决定了主题和风格的选取?更重要的是曾经和现在是谁在居住和使用它们,这些人物与事件又对建筑产生过怎样的影响?但是往往翻阅手边的典籍,却不能轻易得到让人满意的答案。

    这本书源于三年多前的某个时刻,那时萌生突如其来的念头,让我有强烈的冲动把这些关于建筑人文的琐碎细节和感受整理成系统文字。这本书做出了一种尝试性的解答。我以切身经历过的一些欧洲建筑作品为个案,按照单个作品本身为单元进行分析,而不着重于历史脉络的梳理和样式的归纳。此外,看西方的古典建筑,它绝不可能作为独立的类目来对待,而与历史、人文、艺术、宗教不可分割。因此这本书在细述西方古典建筑个案的过程,也无不需要去研讨建筑从设计建造,到修复重建期间所经历的历史年代背景;探讨各中牵涉到的众多人物,从君王将领到公侯政客,从设计师到艺术家,甚至是传说或典故中人物都一一列举;更需要探讨建筑本身所涵盖的绘画、雕塑、手工装饰、音乐在内的艺术形式风格。可以想象得到,这些内容对大部分中国普通读者来说,是遥远而生晦的。但之所以花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事,除了出于本人对建筑人文的热爱之外,至少希望让更多的国人更容易去了解那些伟大文明、建筑艺术背后的美学涵义,希望能够弥补一些中文阅读范围在这方面内容上的缺失。

  • 黄金三角游吟诗 2
    游记 · 历史 · 建筑 · 艺术 · 中欧 · 哈布斯堡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者自述:每次查阅建筑人文方面的书籍,发现梳理大历史,大架构的“大书”很多,但能够系统地就建筑作品一一详解的却很少;与建筑相关的散文很多,字里行间也渗出作者对建筑的情怀和热情,可是这类的书籍又主题零散不够系统,让人看完之后云里雾里;当然,今天也有许多旅行攻略游记,但是在介绍景点的时候对于交通美食全面周到,对景点本身的介绍却仅仅一两段带过。时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难道建筑真是这样地生涩而高冷吗? 但是在亲自去看过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时,每到一处却总是情不自禁地被那些感动和震撼完全淹没。看着那些源自希腊的…展开
    作者自述:

    每次查阅建筑人文方面的书籍,发现梳理大历史,大架构的“大书”很多,但能够系统地就建筑作品一一详解的却很少;与建筑相关的散文很多,字里行间也渗出作者对建筑的情怀和热情,可是这类的书籍又主题零散不够系统,让人看完之后云里雾里;当然,今天也有许多旅行攻略游记,但是在介绍景点的时候对于交通美食全面周到,对景点本身的介绍却仅仅一两段带过。时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难道建筑真是这样地生涩而高冷吗?

    但是在亲自去看过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时,每到一处却总是情不自禁地被那些感动和震撼完全淹没。看着那些源自希腊的柱,罗马的拱,文艺复兴的穹顶,我热切地希望获得这样的答案:究竟那些建筑师从何处获得灵感和依据去如此布局结构,那些整面整面的壁画除了美观之外又是什么决定了主题和风格的选取?更重要的是曾经和现在是谁在居住和使用它们,这些人物与事件又对建筑产生过怎样的影响?但是往往翻阅手边的典籍,却不能轻易得到让人满意的答案。

    这本书源于三年多前的某个时刻,那时萌生突如其来的念头,让我有强烈的冲动把这些关于建筑人文的琐碎细节和感受整理成系统文字。这本书做出了一种尝试性的解答。我以切身经历过的一些欧洲建筑作品为个案,按照单个作品本身为单元进行分析,而不着重于历史脉络的梳理和样式的归纳。此外,看西方的古典建筑,它绝不可能作为独立的类目来对待,而与历史、人文、艺术、宗教不可分割。因此这本书在细述西方古典建筑个案的过程,也无不需要去研讨建筑从设计建造,到修复重建期间所经历的历史年代背景;探讨各中牵涉到的众多人物,从君王将领到公侯政客,从设计师到艺术家,甚至是传说或典故中人物都一一列举;更需要探讨建筑本身所涵盖的绘画、雕塑、手工装饰、音乐在内的艺术形式风格。可以想象得到,这些内容对大部分中国普通读者来说,是遥远而生晦的。但之所以花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事,除了出于本人对建筑人文的热爱之外,至少希望让更多的国人更容易去了解那些伟大文明、建筑艺术背后的美学涵义,希望能够弥补一些中文阅读范围在这方面内容上的缺失。

  • 黄金三角游吟诗 1
    黄金三角游吟诗 1
    布拉格二重奏
    历史 · 建筑 · 艺术 · 中欧 · 哈布斯堡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者自述:每次查阅建筑人文方面的书籍,发现梳理大历史,大架构的“大书”很多,但能够系统地就建筑作品一一详解的却很少;与建筑相关的散文很多,字里行间也渗出作者对建筑的情怀和热情,可是这类的书籍又主题零散不够系统,让人看完之后云里雾里;当然,今天也有许多旅行攻略游记,但是在介绍景点的时候对于交通美食全面周到,对景点本身的介绍却仅仅一两段带过。时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难道建筑真是这样地生涩而高冷吗? 但是在亲自去看过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时,每到一处却总是情不自禁地被那些感动和震撼完全淹没。看着那些源自希腊的…展开
    作者自述:

    每次查阅建筑人文方面的书籍,发现梳理大历史,大架构的“大书”很多,但能够系统地就建筑作品一一详解的却很少;与建筑相关的散文很多,字里行间也渗出作者对建筑的情怀和热情,可是这类的书籍又主题零散不够系统,让人看完之后云里雾里;当然,今天也有许多旅行攻略游记,但是在介绍景点的时候对于交通美食全面周到,对景点本身的介绍却仅仅一两段带过。时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难道建筑真是这样地生涩而高冷吗?

    但是在亲自去看过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时,每到一处却总是情不自禁地被那些感动和震撼完全淹没。看着那些源自希腊的柱,罗马的拱,文艺复兴的穹顶,我热切地希望获得这样的答案:究竟那些建筑师从何处获得灵感和依据去如此布局结构,那些整面整面的壁画除了美观之外又是什么决定了主题和风格的选取?更重要的是曾经和现在是谁在居住和使用它们,这些人物与事件又对建筑产生过怎样的影响?但是往往翻阅手边的典籍,却不能轻易得到让人满意的答案。

    这本书源于三年多前的某个时刻,那时萌生突如其来的念头,让我有强烈的冲动把这些关于建筑人文的琐碎细节和感受整理成系统文字。这本书做出了一种尝试性的解答。我以切身经历过的一些欧洲建筑作品为个案,按照单个作品本身为单元进行分析,而不着重于历史脉络的梳理和样式的归纳。此外,看西方的古典建筑,它绝不可能作为独立的类目来对待,而与历史、人文、艺术、宗教不可分割。因此这本书在细述西方古典建筑个案的过程,也无不需要去研讨建筑从设计建造,到修复重建期间所经历的历史年代背景;探讨各中牵涉到的众多人物,从君王将领到公侯政客,从设计师到艺术家,甚至是传说或典故中人物都一一列举;更需要探讨建筑本身所涵盖的绘画、雕塑、手工装饰、音乐在内的艺术形式风格。可以想象得到,这些内容对大部分中国普通读者来说,是遥远而生晦的。但之所以花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事,除了出于本人对建筑人文的热爱之外,至少希望让更多的国人更容易去了解那些伟大文明、建筑艺术背后的美学涵义,希望能够弥补一些中文阅读范围在这方面内容上的缺失。

琳荫的评论2

琳荫喜欢的短篇0

他还没有喜欢的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