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为维护用户隐私,自 2022 年 9 月 2 日起,你在豆瓣阅读产生的新关注将不会同步到豆瓣主站。豆瓣阅读自该日起上线了新「关注」功能,此功能上线前豆瓣阅读 App 仅支持关注作者,功能上线后将支持关注读者用户。因此,你的豆瓣阅读初始关注列表将仅包含此前关注的作者用户。
    2
  • 被关注
    2
散西风
散西风 作者
2010-10-21 加入
豆瓣阅读作者:散西风

2024-11-09 发表第一篇作品。

在社科与理科之间极限横跳的文史爱好者。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散西风发布的作品2

  • 长安醴泉坊
    言情 · 宫廷 · 虐恋 · 李唐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者自述:构思和写作《长安醴泉坊》时,我在旧金山湾区居住将满七年。旧金山湾区和历史上的新疆、敦煌、长安、巴格达一样,是文明荟萃之地。 我曾在旧金山一家创业公司工作,与同STEM专业的一位波斯裔老师(长我两岁,是老师辈)共事。这位老师五六岁随家人移民美国,在美国中部长大,在家人要求下熟诵波斯语诗歌。和我共事时,他刚刚获赠一本讲李白和杜甫的英文书。工作时间谈论专业问题,午饭时间在公司的长桌上吃饭,谈论诗歌,实在是人生快意事。 读《神曲》时,读到但丁游历的第一首诗(地狱第一层),感叹地狱第一层实在…展开
    作者自述:

    构思和写作《长安醴泉坊》时,我在旧金山湾区居住将满七年。旧金山湾区和历史上的新疆、敦煌、长安、巴格达一样,是文明荟萃之地。

    我曾在旧金山一家创业公司工作,与同STEM专业的一位波斯裔老师(长我两岁,是老师辈)共事。这位老师五六岁随家人移民美国,在美国中部长大,在家人要求下熟诵波斯语诗歌。和我共事时,他刚刚获赠一本讲李白和杜甫的英文书。工作时间谈论专业问题,午饭时间在公司的长桌上吃饭,谈论诗歌,实在是人生快意事。

    读《神曲》时,读到但丁游历的第一首诗(地狱第一层),感叹地狱第一层实在太好了。没有基督教信仰的各位哲人和诗人都“生活”在这里。这里有林泉之美,也十分接地气儿,完全没有“高处不胜寒”的问题。上午学习科学和数学,吃过午饭在城外树林散个步,找人聊聊哲学和诗歌,除了没有牛顿、笛卡尔、孟德尔以外,有哪里不好!抱着“天堂怎么可能好过地狱第一层”这个问题,读了一百首诗,读到天堂最高层,发现天堂除了严重的光污染和但丁的初恋情人以外,什么都没有。所以《神曲》真的不是低级红高级黑吗!

    11-12世纪的波斯数学家、天文学家、诗人奥马尔 海亚姆,写下了许多四行诗。其中一些诗被19世纪的英国诗人Edward Fitzgerald译为英语集结出版,即后来因郭沫若全译出版而著名的《鲁拜集》。在中文世界,海亚姆最著名的诗或许是

    A Book of Verses underneath the Bough,

    A Jug of Wine, a Loaf of Bread-and Thou

    Beside me singing in the Wilderness-

    Oh, Wilderness were Paradise enow!

    (Edward Fitzgerald译)

    一箪疏食一壶浆,一卷诗书树下凉。

    卿为阿侬歌瀚海,茫茫瀚海即天堂。

    (黄克孙译;此为物理学家译数学家)

    这不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和“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合体了么!正因这首诗特别触动中国人的心灵,吸引了无数中国文人翻译。

    在印欧语系的世界,这首诗却并不特别流行。不如以下的一首诗受人瞩目

    But helpless Pieces of the Game He plays

    Upon this Chequer-board of Nights and Days;

    Hither and thither moves, and checks, and slays,

    And one by one back in the Closet lays.

    (Edward Fitzgerald译)

    昼夜界成纵与横,谁家有此一棋枰?

    吾人为子随翻覆,覆尽挥将笥里行。

    (钟锦译)

    1977年的印度电影《下棋者》,讲述1857年印度大起义、英国废黜莫卧儿王朝直接控制印度前夜的印度贵族生活,结尾的镜头便在棋盘上倾倒的棋子和莫卧儿帝国的末日行军之间切换。

    《长安醴泉坊》的情节梗概和1986年的法国电影《巴黎野玫瑰》(话说这电影和巴黎有什么关系啊!法语名是37°2 le matin)相似。不过我希望它们只在大层面的情节梗概上相似。

    《长安醴泉坊》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写国际大都市,不只是关于七世纪的长安,也是关于21世纪的湾区。鲜花着锦的大都市里,总有许多失意的人。卑路斯身份显赫,在以往的作品中经常以配角的形象出现,但以我所知从没有做过主角(真的不好写啊!)。李昭明是虚构人物,但即使有这样一位真实存在的人,也是正史、野史都没有兴趣记载的人。安罗珊身份卑微,还患有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及与之相联系的无家可归,在湾区是重要议题)。这几个人很尴尬,既不是大人物,也不是小人物,因为小人物按照网络标准,是要能“逆袭”的。总之都是无望做出事业、一般不会被写到的边缘人物。

    《长安醴泉坊》中被转写,但没有出场的李白、白居易、苏轼,甚至《列王纪》的作者菲尔多西,也都是失意的人。写作的时候,脑子里常常冒出一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长安醴泉坊》的故事发生在玄奘逝世二十年后,即683年的夏秋至684年的初夏。唐高宗死亡、中宗即位,中宗迅速被武则天替换为睿宗,发生在故事后一半的几个月里。历史上的卑路斯,674年进入长安,678年病逝。唐于同年册封其子泥涅师师为波斯王,并于679年任命吏部侍郎裴行俭为“安抚大食使”,护送泥涅师师回国。但唐军的主要任务是平定西突厥余部叛乱,裴行俭只是送到碎叶,唐军主力纪功而还(荣新江《从张骞到马可波罗:丝绸之路十八讲》)。泥涅师师去往吐火罗地区,割据二十年,终究不敌大食扩张,于708年回到长安,最终客死长安,卒年不详。

    在另一个类型的故事里,卑路斯和泥涅师师一定是非正常死亡。毕竟唐朝这几个皇帝都不是省油的灯。如果不能扶植亲唐政权,在长安养着这两个人就是白白阻挠和大食开展正常交往而已。但在我构想的故事里,希望卑路斯在长安多生活几年,学好中文,和唐朝人聊聊诗歌。

    652年营建的慈恩寺塔,是个高宗主持下的豆腐渣工程,竣工50年就开始崩坏,以致武周时拆除改建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塔,即今天看到的大雁塔样子。《历代名画记》记载的壁画,应该都是画在这个武周年间兴建的塔里。至于652年兴建的原塔,据记载是五层的西域样式,可是按说印度的覆钵式塔也数不出五层呀?实在想不出原慈恩寺塔是什么样子,所以按照今天大雁塔的样子描写了。

    《历代名画记》记载,一些大型佛寺的大殿有(想来也是大型)壁画,但未必是在讲堂大殿,也没有记这些壁画的题材。按照经变题材流行的程度来看,大殿里的壁画题材有可能是适合宏大场面的净土变。选择东方净土变(药师经变)稍稍有些淘气了,因为佛教流传之地在波斯的东边。另外药师佛以燃灯供养、日月菩萨胁侍,可能和祆教/摩尼教信仰有关。《长安醴泉坊》中描述的东方净土变盛大的画面布局,很可能在盛唐之后才形成;初唐的净土变还比较简单。初唐莫高窟第220窟的药师经变,题材是药师七佛。为什么是七佛呢?开个脑洞,按《阿维斯塔》所载的波斯创世神话,神主有六位助神与其构成“七位一体”神,天有七重,地分七区(刘英军《波斯语史诗中的跨文化交流叙事及其成因——以11至12世纪的四部经典作品为中心》),或许七佛与波斯信仰有关?

    萨珊的器皿里有裸女跳舞形象,如the Sarikhani Collection中的一件银盘,和克利夫兰美术馆馆藏的一件相似银盘。这类单人裸女形象通常被认为是女祭司或水神安娜希塔。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有一件女舞者上身裸体披长帔跳舞形象的绿釉扁壶,在中国展厅。被认为是胡旋舞代表形象的莫高窟第220窟乐舞图,舞者都为女性,上身裸体或半裸,手执长帔。《新唐书 安禄山传》记载安禄山从事粟特祆教的祈祷活动,“胡人数百侍左右,引见诸贾,陈牺牲,女巫鼓舞于前以自神。”

    《长安醴泉坊》中的波斯文化和历史,尤其是琐罗亚斯德教教义,参考了霍马 卡图赞著,王东辉译的《新月与蔷薇:波斯五千年》。萨珊和嚈哒、突厥的关系,参考了余太山《波斯和古代中亚:读书劄记》。以河流喻波斯诗歌,来自Hamid Dabashi为The World of Persian Literary Humanism所作的自序。这篇自序文辞极美。卑路斯行军的回忆,参考了斯文 赫定第三次亚洲探险的游记,林晓云译的《穿越亚洲腹地》。

    长安城的布局、大慈恩寺的布局、唐墓形制等,参考了宿白先生文集《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中的相关文章。在华粟特人,参考了荣新江老师的文集《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舞蹈、马球参考了向达先生《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马具参考了孙机《唐代的马具与马饰》。东方净土变参考了敦煌研究院网站对莫高窟第12窟、第220窟的描述。和玄奘有关的部分,参考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朱博文的文章《鲸落》(载于读库2501)。

    最早得知巴格达翻译运动和希腊-阿拉伯学,是在吴国盛老师的《科学通史》课上。南北朝诗歌与唐诗的观点,来自阎步克老师《中国古代官僚制度》课程“南北朝的历史出路”一节的讲解,诗的引用和老师的举例相同。老师在这一节也引用了陈寅恪先生“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

    我13岁初一的时候,曾有一个极其中二的梦想,中二到当时都不好意思和朋友提起。这个梦想是:带一件乐器(在我的构想里,类似于阮),穿行在中亚的草原上,以唱歌为生,从天亮走到天黑,一直走到天尽头。这是我博士毕业以前唯一一个类似职业理想的想法。

    当然,吟游诗人这个职业早就不存在了。历史上存在过,但好像也没有哪位吟游诗人能从东亚走到欧洲,或者说能够穿行欧亚的人之中没有吟游诗人。我二十多岁时曾考虑过这个理想在现实层面的可行性。即使只是陆路从中亚穿行,也极其困难。

    2015年去明尼阿波利斯游玩,住大学旁。旅舍的公共空间里遇到一位来访问的荷兰数学教授,说他年轻时(七十年代),几个哥们开一辆车就可以穿越欧洲,穿过伊拉克,直入伊朗。今非昔比。

    写《长安醴泉坊》时忽然意识到,写这个故事是实现我中二理想的一种方式。这是一首以卑路斯为第一人称视角,穿越中亚,写给生活在多元文化的国际大都市的失路之人的歌。

  • 谁与化生
    4 人加入书架
    作者自述:创作这部作品的契机,是因为不明白为什么现实题材的职业女性总是有些悬浮?这些女性的人设一个比一个吸引人,都能力出众、雷厉风行,但在情节需要她们展示工作能力时,却有些乏力。而且,身为女霸总,又往往需要凭借男性的资源化解职场困境,用男性的体贴治愈情感创伤。 这个故事里的女性,有的能够用机智化解困境,有的口才出众,能够说服他人、得偿所愿,有的能够学习身边人的长处,不断超越自我。在这个故事里,情感是契机,帮助女性实现自我成长。这里的男性才处于需要被帮助、被情感治愈的“小白兔”地位。 这个故事…展开
    作者自述:

    创作这部作品的契机,是因为不明白为什么现实题材的职业女性总是有些悬浮?这些女性的人设一个比一个吸引人,都能力出众、雷厉风行,但在情节需要她们展示工作能力时,却有些乏力。而且,身为女霸总,又往往需要凭借男性的资源化解职场困境,用男性的体贴治愈情感创伤。

    这个故事里的女性,有的能够用机智化解困境,有的口才出众,能够说服他人、得偿所愿,有的能够学习身边人的长处,不断超越自我。在这个故事里,情感是契机,帮助女性实现自我成长。这里的男性才处于需要被帮助、被情感治愈的“小白兔”地位。

    这个故事里有我的前任和现任同事,我的好朋友们,当然还有我自己的影子。我的用意没有任何讽刺。这个故事里发生的事情都是虚构,请知道我工作履历的朋友不要对号入座。

    任何一部小说,写的都是人,需要让读者关心角色的处境。我写了人,也希望能够写出一个行业,一个时代。这是一个有些急功近利,但正在飞速成长的行业和时代。对于真正的创新者,失败在所难免,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如果害怕失败,畏首畏尾,永远不能做出引领行业的创新。反之,如果以探索真知作为目标,即使失败,也可以“更上一层楼”。

    以这个故事致敬所有敢于尝试的勇者,包括但不限于这个故事所述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这个故事所述的时代。如故事中所说,“有一天能够迎来黄金时代,一定不是因为有大环境的幸运之手去触碰,而是因为无数勇敢的失败者中诞生了三五个成功者,从而激励更多人去奋斗创造,才开启了黄金时代。"

散西风的评论8

散西风喜欢的短篇0

他还没有喜欢的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