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读书、写作、旅行、摄影——美好的生活莫过于此。做时代的旅行者,在路上去发现,去打开,去创造,当我们走过这个世界,我们就会活过,爱过。 从云南到上海,从江南到塞北,从繁华都市到贫瘠山村,梁永安老师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 从历史到未来,从现实到畅想,从漫步到思索,一台相机、一身行囊,风尘仆仆的梁老师以“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为人生格言,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件幸福的事情。 这些足迹都如实地记录在《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这本书里,以城市为横轴,以时间为纵轴,梁老师书写城市的变迁、生命的体验、人生的思索、历史的回顾、生活的可爱、青年的未来……每一页都灌注着人类生活观察者的思索,诠释着当下年轻人的灵魂。 梁老师从十万张摄影作品中甄选世界的侧影和生活的剪影,既在其中,又在其外,在陌生的远方追寻类似的情绪,送给风雨兼程的人们。“因为不用走远,换一种旅行者的眼光,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就会有无穷的发现。” 和梁老师一起行走在路上。去旅行,去发现,去打开。去延展生命的广度,探索思维的深度,诗意地行走在山重水复的路上,将隐藏在视觉深处的万千气象告诉四面八方。当你走过这个世界,你就会活过,爱过。 梁永安,复旦大学人文学者,人类生活的观察者,旅行摄影师。
摄影构图书(全彩)
构图是摄影之本。在摄影院校的教学体系中,曝光、用光、色彩、构图并称摄影“四大核心”。要想学好摄影,构图是第一步。构图决定着你的视角,你呈现给观众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你的构图、你的表达。构图就是一种表达,水平线、斜线有着不同的含义,对称、黄金分割表现着不一样的情绪,这都是你将在构图知识里面学到的。本书将为你解释构图中摄影前辈们总结出来的构图方法,以及构图的规则和章法,帮助你更快地掌握构图知识和构图技巧。 赵嘉,从事摄影及传媒相关工作。作为摄影师和摄影指导,与多家欧洲和国内的人文地理、时尚类杂志及相关机构合作;同时为媒体及高校进行摄影培训;长于纪实和报道专题,并喜欢尝试关于影像的各个领域;作为摄影器材领域的专家,文章见诸于各摄影刊物。 于然,知名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摄影顾问。作为摄影师和摄影指导,与多家欧洲和国内人文地理、时尚类杂志和相关机构合作紧密,是GETTY图片社、GAMMA图片社、《Marie Claire/嘉人》、《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时尚旅游》等多家机构的签约摄影师。
摄影美学七问
本书为著名摄影家阮义忠的代表作品,与《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一同被视为华人世界的摄影启蒙书。享有“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和传道者”之名的摄影家阮义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花一年时间访谈陈传兴、汉宝德、黄春明三人,以谈话集的方式展开对摄影美学的深度思辨,探讨了摄影的本质,摄影人如何去“看”和“感”。三位受访者——台湾清华大学教授陈传兴、著名建筑师及建筑学家汉宝德、台湾重量级小说家黄春明,皆为摄影“圈外人”,在其专业领域享有盛誉,他们的看法拓宽了摄影艺术的文化视野,也为摄影在人文地图中的定位提供了更准确的坐标。本书收录世界摄影大师的经典作品近八十幅,与文字内容相呼应,并配有阮义忠亲自撰写的图片说明。是最生动的摄影启蒙书,也是难能可贵的影集珍藏书。 阮义忠,摄影家、摄影评论家,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创始人,阮义忠台湾故事馆创办人。1950年生于台湾宜兰县。1972年于英文《汉声ECHO》杂志社工作,开始拍照。四十年来先后出版《人与土地》《台北谣言》《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等十本摄影集,并于世界多国举办摄影展。论著《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摄影美学七问》被视为华人摄影启蒙书。创办的《摄影家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杂志被誉为最具人文精神的摄影刊物之一。1988年开始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任教,2014年以教授资格退休。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之后,成为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志工。近年来于《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生活月刊》等媒体撰写专栏,并在大陆各城市开设摄影工作坊。
印·像:中国最值得拍摄的50个绝美小镇
本书以作者的十年亲身感悟向读者展现了精彩纷呈的中国小镇行摄之旅,书中介绍了中国最值得拍摄的50个绝美小镇,遍及我国大江南北,包括诗意江南、人文徽州、山海闽越、秀丽湘楚、岭南往事、中原漠北、风情西南及玉门关外八个区域。每个景点都涉及了作者的行摄体验、交通指导、经典行摄路线、手工地图、摄影实战以及住宿饮食等内容。书中既有轻盈跃动的优美文字,又有美轮美奂的摄影大片,还有独具风情的水墨手工地图,是指引读者出行、拍摄精彩小镇的最好伴侣。 本书不仅适合旅行摄影爱好者、摄影发烧友以及摄影专业人士阅读,也适合对中国特色小镇有着向往之情的普通读者阅读。
掌控光线
本书由资深商业人像摄影师隋晓龙执笔,从一线摄影师的角度出发,讲解商业时尚人像中常用的理论及技术,辅以大量案例讲解,并细致分析作品布光细节及后期处理技巧,让读者更为全面地接触并理解商业人像摄影,快速上手,并能运用于实践当中。本书适合对商业、时尚人像摄影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隋晓龙,职业摄影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原中国摄影家协会商业摄影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客座讲师;《中国摄影》杂志专栏作者;哈苏(中国)合作摄影师;SONY特约讲师。摄影作品及文章广泛发表于《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摄影之友》《数码影像》《DV时代》等专业媒体;电视剧宣传海报及剧照《东宫》《唐砖》《武媚娘传奇》《暗算》《血色迷雾》《光荣大地》《彼岸》等;电影宣传海报及剧照《东风雨》《暖春》《夺命旅行》;拍摄电影《英雄》及《玉观音》纪录片。
中国人超会吃
对于吃的执着,中国人罕有对手! ★陈晓卿、毛尖、李雪琴 诚意推荐 ★55道灵魂食谱,14篇饭桌观察,6地市集万象,800余幅现场摄影作品,一幅烟火气扑面的当代中国平民饮食图卷 ★美食作家王恺、资深媒体人戴小蛮三年采风,遍访百年名店、人气餐厅与街头小馆,拆解美味背后的悠长历史、山川湖海、四季物候、仪式人情 ★名店名厨助力,公开实用秘笈。苏德兴(上海索菲特大酒店)、陈春松(扬州迎宾馆)、吴松德(扬州狮子楼)等多位名厨亲授独家做法与烹饪技巧。 关于食物出产的历史与地理,藏在“吃”背后的独特价值观,最好要知道的烹饪学原理……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陈晓卿 本书从“菜、肉、鱼、禽、豆、米、面”等七大食物类别出发,选取有代表性和烟火气的55道灵魂美食,配合以14篇饭桌观察、6地(北京/上海/南京/扬州/苏州/成都)市集采风以及800余幅现场摄影作品,呈现嘈杂声色与平民智慧,堪称一次当代中国餐桌新巡礼。 ○55道灵魂食谱:图文并茂,介绍菜品的历史、食材选择及制作步骤,收录名店名厨的独家烹饪技巧。 ○14篇饭桌观察:敏锐捕捉当下中国人的饮食变化,剖解中国人的请客之道、网红餐厅与苍蝇小馆的风靡、外卖对用餐习惯的改变。 ○6地市集万象:探访北京、上海、南京、扬州、苏州、成都这六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菜市场,囊括历史变迁、特色菜品、交易语言,呈现活色生香的买卖众生相。 王恺,作家,著有《文艺犯》《浪食记》。 戴小蛮,曾供职于《心理月刊》杂志,为《嘉人marie claire》《世界时装之苑ELLE》《时尚芭莎BAZAAR》《时尚先生Esquire》等撰稿。借助写作、行走四方了解人,也探索自身。出版有《美丽与哀愁系列——一个真实的阮玲玉》。 刘小柱,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摄影系。豆瓣人气课程《花知道答案》《笔墨的世界》,喜马拉雅课程《茶知道答案——18个传世碑帖学通书法》摄影总监。
旅行之阅 阅读之美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摄影随笔集,是作者在十年旅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后,对阅读和旅行的所见、所思和所悟。本书遴选的100余张照片来自亚、非、美、欧四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阅读者不分长幼、男女、阶层;阅读地点也不局限在书店、图书馆;主题涵盖我国当前全民阅读的风潮和古希腊、古罗马、古希伯来及三大宗教等国外阅读文化。 作者通过镜头,呈现出不同阅读者的阅读状态,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更有在喧嚣世界中那一份独特的宁静和深沉,一种上帝视角下的卑微和谦逊。令人关注的是,作者对这些阅读照片进行了文化背景的解析,有助于读者在欣赏照片的同时了解各国、各地不同的阅读文化和传统。 顾晓光,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员、博士生,《信息与管理研究》副主编。个人微信公众号:bookimages。
电影感人像摄影教程
本书主要讲解以复古、浪漫、优雅为基调,别具一格的电影感和油画感人像写真的拍摄方法。内容包括电影感人像的基本光线、构图、造型特点、布光方法、室内私房摄影,如何打造氛围感,还有大量案例分别讲解不同类型(英伦复古电影风格、香港电影风格、中式电影风格等)的电影元素要如何转化成摄影作品,并打造自己独特的风格。书中还讲解了相应的后期技术,非常适合人像摄影爱好者、人像摄影师进行阅读学习。 岑宝蓝,本名罗义。曾经是贵州日报社的一名记者。2015年成为摄影师,2017年出版了摄影教学书籍《私房摄影密语》,现为宝蓝映画摄影工作室创始人,从事商业拍摄和摄影教学等工作。现为POCO摄影网人像版版主;色影无忌“她影像”栏目、POCO摄影网的长期合作讲师;《人像摄影》杂志社特约讲师。 作品常被刊登于《人像摄影》等主流杂志,曾合作品牌:佳能、尼康、索尼、富士、思锐等。 2020年,荣获人像摄影青年摄影师大赛“星达人摄影师奖”。
此时无声胜有声:拍静物
《摄影起步》系列丛书定位摄影初学者所需要的摄影技法,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摄影技巧解析,提供了丰富而精美拍摄体例与教程,内容简洁实用,立足于实际拍摄的图文讲解更令读者一目了然。《此时无声胜有声:拍静物》一书针对不同主题与静物本身的特点,结合实际摄影技巧,详细剖析了静物摄影中的60种技法,为摄影初学者拍摄静物提供了多种参考,可以“照本宣科”地进行拍摄。 照片的脱颖而出或是通过摄影技术的积累,或是美学和文化底蕴的沉淀,或是摄影者的思想、内心和灵魂的碰撞,或是几者兼而有之,但前提是过硬技术的保障,技术有了,才能更准确自如地表达思想。
去拍尼泊尔
《中国国家地理》首席摄影师姜平力作!姜平用镜头带你领略尼泊尔这个离天堂最近的国度,唯一百花盛开的国度! 作者: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