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你也不够: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

邦邦
几乎所有和我聊过画的朋友都知道,我一般上来就会展开认亲三部曲:你爹是谁,我爹是谁,掏出族谱找出交集。当然,这里要把爹换成“喜欢的画家”。 于是几乎每一位朋友都被我安利过这个名字:老彼得·勃鲁盖尔。 如果放在今天,老勃鲁盖尔大约可以算作是一位典型的“歌红人不红”的准一线歌手,而且这个准一线还是乐评人帮他极力争取来的,如果单就大众知名度而言,他可能只能勉强算个二线。当然,有限的群众基础毫不影响他在学院派眼中的存在意义和研究价值,可是如果仅仅由于名字不好认就错过了这位巨匠,实在是我们大家的损失。于是直到今天,直到仍坐在电脑前的此刻,我依然想到他就如同打了鸡血,只想挥着大旗跑到街上去宣传他。 作为一名任性的赏画人,就从我认识他的第一幅作品说起吧。 那是2007年的深秋。刚刚背井离乡到异国求学的我并没有太多身在异乡为异客的自觉。托学校的福,整天在卢浮宫附近转悠而且进出免费还不用排队,所以我每天必然要去溜达一会。那感觉就像动动脚就赚了一百块,很自然地就能欢快起来。 很多来过的朋友也许会觉得卢浮宫简直堪比我们伟大的故宫,美则美矣,却实在嘈杂的让人无心流连。其实不然!如果你们不迷信镇馆之宝的名气,有足够好的体力和足够大的膀胱(逛博物馆和上数学课简直就是激发饥饿和尿意的利器),这里有很多幽静的好去处。2007年的秋天,初来乍到的我就整个地陶醉在了这座秘之博物馆的角角落落里。 然后,就在某个我吃饱喝足,边逛边在内心幻想自己是卢浮魅影的午后,我见到了人生的第一幅老勃鲁盖尔。 图片 这幅画名叫乞丐,画幅很小,只有一半A4纸的样子,隔着玻璃窗展出在三楼一个冷清的展厅角落。定睛细看之后,我被这幅内容丰富又奇特的画作迷住了。 真是诡异啊:阳光灿烂,红砖绿草,如此温暖的配色却是搭配乞丐加残废这个悲情主题。而且如此小的画幅却包含了很多具体的细节 —— 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却久久玩味其含义的细节。乞丐那扭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