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建筑史助教和法语语伴

刘玥
美国大学是很不好混的。 开学三周以后,阿壮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首先就是法语课,简直是以火箭般的速度向前推进。第一周问好,第二周数字日期,第三周布置的作文题目已经变成“我的一星期”。 班上的同学有不少在高中学过一年法语,还有人跟法国同学住在一起。开学才三周,他们就能跟法语老师自如对话,上课总能抢答。没有法语根基的学生,像阿壮这样的,只能安静地坐在课堂里,等老师点名。 建筑史课也没好到哪里。第一节课讲完课程概要后,立即布置了长达120页的阅读内容。120页,对英语母语的学生而言也是不小的阅读量;阿壮是踩着SAT语文最低分数进的耶鲁,面对这样大的阅读量,登时傻了眼。 整整一晚上,翻着字典查生词,不过才看了二十页的导论,甚至没看到第一章。第二天肿着眼睛去上课,教授已然开始讲授古希腊的建筑与城市。因为没有看第一章的内容,便无法听懂教授口中的一连串希腊语音译词。 建筑史大课,还要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讨论课是最难熬的。周围的美国学生发言踊跃,经常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在来耶鲁之前,阿壮锻炼英语能力的地方,不过是中国高中的英语课堂;身边无论老师还是同学,讲的都是中国式英语。而在真正的美国课堂,所要面对的不仅是美国各地的口音,阿拉伯人、日本人、印度人、拉美人、欧洲人,都有各自的口音,何况还夹杂着各种专有名词。阿壮经常听得一头雾水,连听懂都不行,更遑论参与课堂讨论。有时,一个生词在别人口中重复多遍,仍然听不明白。 领导讨论课的是建筑学院的研究生。建筑史课人多,配了好几个助教。阿壮所在的课堂,起初来的是个白人,后来换成一个华人,英语很好,但有中国口音。名字叫作Ziteng Du。 按照中文顺序,这个名字应该读成Du Ziteng。难道这位助教老师,芳名“肚子疼”? 杜助教长着一张马脸,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干净而书生气。讨论课反正也插不上话,阿壮就坐在角落盯着那张脸看,越看越觉得……好帅……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