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录

谈话录

王安忆×张新颖七次坦诚的谈话,呈现创作者的愉悦,重寻文学向善的力量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3760 评价豆瓣读书
¥54.99¥38.99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3-29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本书是两位以文学为志业者的真诚对话,是一部个人写作史,也是对当代文坛的一次回顾。

在书中,王安忆谈到自己如何感受写作的快乐,坦承文学道路上的几次重大转折。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观,谈小说家如何打量日常生活,谈虚构与审美化的力量,谈创作者对时代的关切和疏离。她回忆与冰心、宗璞、汪曾祺等文学前辈的交往,谈及陈映真、史铁生、陈丹青等对自己的影响,畅谈与莫言、余华、阿城等当代作家的相知相惜。

王安忆,一九五四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启蒙时代》《天香》《匿名》等多部长篇小说和大量中短篇小说。曾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一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第四届红楼梦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张新颖,一九六七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双重见证》《九个人》《在词语中间》等。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作品目录

  1. 第一章 成长
  2. 一 小时候,性格,环境
  3. 二 母亲
  4. 三 父亲
  5. 四 “文革”期间的阅读
  6. 五 开始写作
  7. 六 职业化的状态
  8. 七 传统和反叛
  9. 第二章 关节口
  10. 一 文学讲习所
  11. 二 《儿童时代》
  12. 三 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
  13. 四 陈丹青
  14. 五 史铁生
  15. 六 再谈传统和反叛
  16. 七 写作习惯
  17. 第三章 “看”
  18. 一 鲁迅的“看”和沈从文的“看”
  19. 二 站在哪里看作品里的人物
  20. 三 一座废弃的锡矿,一座废弃的钨矿
  21. 四 看熟悉的东西和看不熟悉的东西
  22. 五 写爱情
  23. 六 小说,散文,戏曲,年轻人
  24. 七 对知识的兴趣
  25. 八 台湾地区和马华的文学,在台湾出书
  26. 九 我们有没有力量审美化
  27. 第四章 前辈
  28. 一 冰心、萧军、一些老人
  29. 二 宗璞
  30. 三 汪曾祺
  31. 四 陆文夫、高晓声、白桦
  32. 五 王蒙、张贤亮
  33. 六 张洁
  34. 第五章 同代人
  35. 一 张承志、张炜
  36. 二 莫言、贾平凹
  37. 三 阿城、王朔
  38. 四 刘庆邦、刘恒
  39. 五 迟子建
  40. 六 苏童
  41. 七 余华
  42. 八 年轻一代
  43. 第六章 写作历程
  44. 一 准备期,“雯雯系列”
  45. 二 《小鲍庄》
  46. 三 “三恋”和性的话题
  47. 四 《流水三十章》和《米尼》
  48. 五 《叔叔的故事》
  49. 六 《妙妙》《香港的情与爱》等几个中篇
  50. 七 《纪实与虚构》
  51. 八 《长恨歌》
  52. 九 《长恨歌》之后
  53. 十 还在过程之中
  54. 附录 文明的缝隙,除不尽的余数,抽象的美学——关于《匿名》的对谈
  55. 一 阶段和变化
  56. 二 文明的缝隙,除不尽的余数
  57. 三 抽象的美学
  58. 新版后记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