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0
- 导言
- 目录
- 作品信息
日本至今保留着鲜明的民族传统与手工技艺,柳宗悦先生功不可没。他提出“民艺”的概念,努力改变人们崇尚美术而轻视工艺的倾向,认为工艺蕴藏在民众之间,民众的无心之美、自然的加护是美之源泉,而非个人艺术家的天才创造,工艺之荧必须与用相结合,必须具有服务意识。柳宗悦先生的阐述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然不失其价值。透过他的视角,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
《工艺之道》阐述了何谓工艺之美、何谓正宗的5-艺、人们对工艺的误解以及工艺的未来发展,是柳宗悦先生最早的关于工艺性质的论文集。
柳宗悦,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于191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科部哲学科。在研究宗教哲学的同时,对日本、朝鲜的民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对之收集、研究。于大正十五年(1926)与富本宪吉(1886-1963)、河井宽次郎(1890-1996)、浜田庄司(1894-1978)联名发表《日本民艺美术馆设立趣旨书》。1936年任日本民艺馆首任馆长,1943年任日本民艺协会首任会长,出版有《柳宗悦全集》。1957年获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劳者”荣誉称号。
徐艺乙,江苏省南通市人。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工艺美术、民俗艺术、传统物质文化与文化遗产研究,主持、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出版有著译作三十余部。曾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以及多项省部级奖。
热门划线
从工艺向“工艺美术”转化时,其过程必然会凸显绘画性的(以及雕刻性的)要素。14 人
美术越是迫近理想就越美,而工艺则是越接近现实便越美6 人
从历史上看,文人士子对于传统物质文化及其研究多不屑一顾,他们依照中国古代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说行事,崇“上”而鄙“下”,能够心平气和地“坐而论道”,却不愿意以正眼看待器物以及制作器物的工匠,这样的意识作为文人的传统一直影响到近代。4 人
工艺作为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将来会被学术界所关注,这是毫无疑问的。4 人
为实用服务,才是工艺之根本。4 人
生活就是要刻意追求简朴之风。良好的器物若是过于华美,就会流于俗套。优良的质地、合适的形态、淡雅的色彩,是确保美的要素,也是耐用的性质之一。当器物失去实用的价值,同时也就失去了美。4 人
知识的最终任务,就是让人明确知道,所有的知识在自然的面前是愚蠢的。4 人
髹漆3 人
我想以工艺为媒介,就如同我过去的著作《关于神》那样去探索最终的真理,从而可以看到“他力道”的深度和美感。3 人
所谓的器物,虽然是以低姿态小体量存在着,却隐含着惊人的秘义。3 人
评论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