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阿德勒关于儿童心理发展、性格与人格养成的秘密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3202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本书是一本让全世界数千万儿童、父母和教师都终生受益的经典养育读本。本书以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经过实践检验的教育方法为指导,从人格统一性、自卑感、卓越感、社会情感、学校教育、家庭氛围等几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出发,旨在破解儿童的心理行为密码,揭开儿童口吃、说谎、打架、孤僻、懒惰、尿床、暴躁等问题行为的根源,传授父母和教师高效简单的养育技巧,培养儿童拥有自信、独立、勇敢、坚韧、合作等健全的人格。

世界上没有教不会的儿童,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教师。父母和教师在面对儿童时,要跳脱出固化传统的思维来反思自己的育儿理念,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问题、看待世界。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和教师既要有温和的态度,又要坚定自己的立场,确保儿童在家里和学校都不会丧失勇气。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人。主要著作有:《儿童教育心理学》《自卑与超越》《理解人性》《生活的科学》《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神经症问题》。正面管教、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民主育儿、美国S.T.E.P.父母效能系统训练等风靡全球的教育理念都深受阿德勒教育思想的影响。

作品目录

  1. 第1章 儿童教育心理学导论
  2. 关注并引导儿童的发展
  3. 所有的儿童都有与生俱来的自卑感
  4. 社会情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晴雨表
  5. 三个最能表现儿童真实自我的基本问题
  6. 第2章 人格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
  7. 解读儿童行为的前提是了解他的整体人格
  8. 儿童对情境的认识并不基于客观事实
  9. 儿童的行为模式由他设定的目标所决定
  10. 第3章 儿童都有对卓越和成功的追求
  11. 追求卓越唤起儿童超越现状的欲望
  12. 自卑感和优越感要维持基本平衡
  13. 任何儿童都有对优越感的追求
  14. 第4章 最卓越的教育: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
  15. 如何帮助儿童建立社会情感
  16. 追求卓越的错误方向一:懒惰行为
  17. 追求卓越的错误方向二:口吃行为
  18. 儿童会借不良行为获得关注
  19. 第5章 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20. 自卑情结促使儿童产生不良行为
  21. 言语羞辱和奚落只会使儿童更加怯懦
  22. 自卑外露或过度追求卓越的表现形式
  23. 教育的天职:不要让儿童丧失勇气
  24. 第6章 当自卑感走向了自卑情结
  25. 从儿童的视角看待他们的处境
  26. 从技能表现捕捉儿童的自卑感
  27. 关注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意义
  28. 第7章 培养具有社会情感的儿童
  29. 儿童都有与他人建立联系的社会情感
  30. 社会情感直接影响儿童的语言和逻辑能力
  31. 如何衡量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程度
  32. 出生顺序对儿童的人格塑造很关键
  33. 第8章 正视儿童思维和行为上的偏差
  34. 儿童对经历的主观理解影响其性格形成
  35. 问题行为是儿童追求卓越的一种方式
  36. 儿童倾向于非黑即白地看待所有问题
  37. 第9章 人格具有发展的联系性
  38. 环境转变是了解儿童性格的最佳时刻
  39. 儿童的微动作行为心理
  40. 对新环境的不适和紧张会让儿童产生自卑感
  41. 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性别角色
  42. 特殊的家庭角色:养子女、继子女和私生子女
  43. 第10章 学校教育是纠正家庭教育失误的关键场所
  44. 儿童入学的心理准备状态比学业成绩更重要
  45. 智力测验不能衡量儿童的未来
  46. 引导儿童正确看待成绩分数
  47. 特殊教学现象:留级、跳级、优差班问题
  48. 多关注儿童的兴趣和优势
  49. 将心理知识应用于教育
  50. 第11章 外在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不容忽视
  51. 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
  52. 任何人都不能干涉父母的教育方式
  53. 家庭环境影响儿童社会意识的发展
  54. 帮助儿童选择合适的玩具和读物
  55. 儿童也有对相貌的执着追求
  56. 第12章 至关重要的青春期和性教育
  57. 青春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58. 青春期孩子不良行为的成因
  59. 正确的性教育
  60. 第13章 多给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61.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62. 用理解的眼光分析行为倒退的男孩
  63. 第14章 父母陪孩子一起成长
  64. 非暴力合作:不武断、不批评、不指责
  65. 重塑教育建立在理解人格之上
  66. 附录一:个体心理问卷
  67. 附录二:五个案例分析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