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简介
现代人欠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实现的能力,更准确地说,是付诸行动的心理素质。在本书中,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的将人类数千年来哲学思考、神话故事中的精神财富与心理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前沿研究相结合,用12条最基本的人生法则,为千禧一代找到摆脱人生困境的方法。面对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人生,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虚伪的励志、空洞的安慰,而是严父近乎残酷的苛责教诲。
乔丹·彼得森(Jordan B.Peterson),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前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异常心理、社会心理以及人格心理学,大五人格研究专家。彼得森和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的同事及学生联合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推动当代人对人格的理解,他在哈佛执教时,入围过极富声望的利文森教学奖(Levenson Teaching Prize)。在多伦多大学被学生称为“改变人生”的三位教授之一。
彼得森的经典著作《意义的地图》(Mapsof Meaning)改写了宗教心理学,并由加拿大公共电视台制作成13集热门电视节目。因其对龙虾与人类社会比较的观点阐述,被称为“龙虾教授”。《人生十二法则》是他的第二本书,还未上市就已登上北美畅销书排行榜,一推出便成为全球现象级畅销书。彼得森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北部寒冷的荒原长大,做过洗碗工,加油站工人,厨师、养蜂人、油田工人,铁路工人。他也为律师、医生、商界人士讲授神话学,为联合国秘书长提供咨询,为临床病人提供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和感统失调的治疗,担任加拿大大型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的顾问,并在北美、欧洲等地广泛讲学。彼得森创立的精神健康网站已帮助数千人纠正性格缺陷,更好了解自己,改善未来。
译者:史秀雄(Steve Shi),心理咨询师,心理科普作者,知乎“心理学”领域下的优秀回答者。代表作《假性亲密关系》,播客“Steve说”“man立”主播,知乎live在线课程讲师。
作品目录
Jordan B. Peterson 乔丹·彼得森
推荐序 最重要的法则: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引言 如何抵御自我的不足与无知
法则一 获胜的龙虾从不低头:笔直站立,昂首挺胸
生物界的领地之争
支配等级金字塔
建立你的自我觉察
走出失败者模式
法则二 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待己如助人
世界的本质:混乱和秩序
认识你自己
自助者天助
法则三 放弃损友:与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荒芜青春
摆脱“强迫性重复”
拯救他人是高尚还是虚荣
建立互惠关系
法则四 战胜内心的批评家:和昨天的自己比,别和今天的别人比
与自我博弈
追求什么决定看见什么
走出认知困局
集中注意力,改善现状
法则五 管教你家的小怪物:别让孩子做出令你讨厌他的事
提升成本/收益比
建立规则与结构意识
管教五原则
法则六 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间
存在的价值
痛苦时如何抉择
清理你的生活
法则七 苏格拉底的选择:追求意义,拒绝苟且
延迟满足的价值
死亡,劳役与邪恶
自由需要建立在约束之上
超越当下,着眼未来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
逃避还是说出真相
拒绝欺骗
选择真相
法则九 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别给建议,选择聆听
表达、思考、聆听自己
确认你的对话动机
共同探索,互惠互利
法则十 不要无视地毯下的龙:直面问题,言辞精确
复杂、多维又善变的世界
忽视问题是一切分崩离析的前兆
精确分析、创造结构、重建秩序
法则十一 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承认现实,反对偏见
被阻止的不只是玩滑板
可怕的反人类精神
诞生于偏见的“弱势群体”
文化源于人类的创造
小心提倡单一因素解释的人
同情之罪
未来需要的是坚毅而非软弱
法则十二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关注存在的善
存在需要局限性
用专注替代思考
发现美好,平衡痛苦
结语 我应该用照明笔写什么
致谢
注释与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热门划线
人生需要更深层的意义,这种意义的本质反复出现在过去的伟大故事当中,而那些故事往往讨论的都是在痛苦中成长,而不是追求快乐。43 人
精神上的笔挺站立、昂首挺胸意味着睁大双眼看清生活的重任。38 人
人们在希望摆脱规则的同时,也在寻找一种有序的结构。35 人
培养区分善恶的能力是获取智慧的第一步,这是永不过时的道理。34 人
在所有被复杂生物适应的环境当中,支配等级都是一个永久存在的特征。33 人
最重要的法则是你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这么简单。32 人
也许快乐总是产生于改善的过程,而不是目标达成时那转瞬即逝的满足感。有希望就是快乐的,不论这希望产生于多么黑暗的深渊。31 人
因此,谨慎对待你的体态,别再低头徘徊。说你所想,追你所求,这是你和他人同样拥有的权利。挺胸迈步,直视前方,敢于冒险,这样你的神经通路才能充满急需的血清素。30 人
当一个人自我价值感很低或者拒绝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便会选择与那些生活已经一团糟的人为友。30 人
你需要一边依赖已知和已掌握的事物,一边探索和学习新的东西。这样你既可以平衡对未知的恐惧,同时又能保持兴奋和投入的状态。如此一来,你便可以掌握新的,提升旧的,并且发现意义所在。27 人
恶习会传染,自律和稳定却不会\(^{3}\),因为堕落比奋进容易太多。27 人
说服自己对什么都不在乎并不是在对存在进行深刻评判,而是在用理性思维玩一些低劣伎俩。27 人
金钱会因为你的无知而变得无用,对于不熟悉金钱的人来说,要正确地使用它是很难的。25 人
你需要主动将混乱的可能性转化成宜居的现实秩序;你需要告别孩提时代的天真与无知,接纳由自我意识带来的脆弱感,理解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死亡;你需要主动做出必要的牺牲,创造有价值、有意义的现实。25 人
社会地位决定了领土权,而领土好坏往往关乎生死。24 人
停止卑鄙的行事方式,停止令你感到懦弱和羞耻的言语。只说让你感到强大的话,只做令你为之骄傲的事。23 人
当人们每天重复的日常行为被自动化,成为稳定可靠的习惯时,生活的复杂性就能降低,可预测性就能提高。22 人
待己如助人,这意味着你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是令你快乐的。22 人
意识形态主义者指的是那些连自己的内在混乱都没有处理好,就装作知道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而他们的意识形态所赋予他们的战士身份恰恰掩盖了他们内在的混乱。21 人
人永远都在渴望着真实存在的英雄主义,而主动承担责任无异于决定过有意义的人生。21 人
谨慎对待你的体态,别再低头徘徊。说你所想,追你所求,这是你和他人同样拥有的权利。20 人
美丽会羞辱丑陋,强壮会让弱小羞愧,死亡会嘲笑生存,而理想化的完美则会让所有人都自愧不如。20 人
当生活向前推进的时候,你会陷入暂时的混乱,这虽然会给你带来压力,但同时也会让你产生新的希望。20 人
并不是每一个失败者都是受害者,也不是每一个跌入谷底的人都想要努力往上爬。20 人
生活的不顺或许不是因为生活本身,而是源自你的无知。20 人
待己如助人,这意味着你需要选择对自己真正有好处的事物,即使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是令你快乐的。19 人
人们天生喜欢秩序,在秩序中人们可以做长远打算,感到稳定、平静和自信,因此我们都倾向于留在熟悉的地方,坚持已有的思想观念。19 人
如果说意识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是有意义的,那么它的意义就在于自由选择。19 人
你需要先知道自己的方向,才能适时维护自己,不至于落得满腹怨言、怀恨在心;你需要明确自己的原则,这样别人就无法轻易占你便宜;你需要严格自律,信守对自己做出的承诺,并及时进行自我奖励,这样才能更好地信任和激励自己;你更需要以变成更好的人为目标。好事不会自动降临,我们需要努力强化自我。19 人
在所有事情上都成为赢家或许意味着你并没有展开任何新的挑战。你也许是在赢,却没有成长,而成长是赢最重要的前提。19 人
你需要放下当前的预设和执念,甚至需要牺牲你最在乎的东西,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而不是始终停滞不前。19 人
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自己的房间18 人
马克·吐温曾说过:“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确信无疑的谬误。”18 人
每一次变革都能创造新的秩序,每一个死亡同时也是一次蜕变的过程。18 人
环境会变,你也可以变,正反馈环能让你身陷囹圄,也能让你积极向前。18 人
保护远比不上培养和赋能。18 人
你绝不仅仅由那些你已知的部分构成,你也包括那些你只要愿意就可以获得的部分。你永远不应该为了当下的自己而牺牲未来你可能成为的样子。18 人
能力才能让一个人在最大程度上感到安全。18 人
每天留出一些时间来集中思考和讨论所有的危机和应对方式,其他时间就忘掉这些事情。18 人
愤怒和敌对的确可能引发暴躁和混乱,但同时也可以驱动我们反抗压迫,坚持真理,在未知险途上坚定前行。17 人
为了最崇高的理想而牺牲并不等于心甘情愿、默不作声地接受他人持续的剥削和压榨,否则无异于是在支持暴政,允许自己变成奴隶。一味地忍受欺凌是不道德的,即使那个欺凌你的人就是你自己。17 人
人们年轻的时候既缺乏独立也缺少认知,因为还没来得及积累阅历与智慧、建立起个人标准,所以只好和他人做比较。17 人
你追求什么,决定了你看见什么。17 人
如果你不能向他人展现自己,也就不能向自己展现自己。17 人
记忆的目的,不是要记住过去,而是要避免重蹈覆辙。17 人
然而事实是,如果没有规则,我们很快就会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而这种情况是毫无自由可言的。当不受约束地用未经训练的本能做判断时,我们不仅会缺乏追求,还会崇拜那些不值得我们崇拜的品质。16 人
序中有乱,序在乱中,乱又在更大的序中,最真实的秩序是最恒定的,虽然有时这并非显而易见。16 人
看见是很难的,所以你必须选择看见什么,忽略什么。16 人
光有秩序是不够的,当你一直稳定、安全和一成不变的时候,就无法学习到重要的新事物。但是当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超过了你的吸收能力时,你又会被混乱所淹没。15 人
如果我们想好好照顾自己,就必须先拥有自尊。15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