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独立书店巡礼

东京独立书店巡礼

作品简介

东京街头,细雨微蒙。

您将探访6家独立书店,与店主促膝长谈,聆听他们对书店人生的过来之语。

虽有网络书店汹涌而来,仍有人执着于纸本墨香,仍有人坚守小而独立的“书店梦”。《城市画报》“荒岛图书馆”主打长文,特约记者吉井忍实地采访拍摄。

“有了卡车流动书店,我可以自己跑到客人那边。这个很好玩,很有新鲜感。放在卡车上的书也会根据目的地客人的不同而改变,可以说是特选的,每次都不一样。”

——松浦弥太郎(COW BOOKS创办人)

“开店几年来,看到客人的变化也是个乐趣。比如,原本是大肚子的准妈妈顾客,过了些日子就抱着孩子来了。还有原来是妈妈和两个小朋友一起来,后来其中的哥哥长大些,能一个人过来了,这些都会让我很高兴。”

——大林Eriko(Popotam书店店主)

“书店的生意确实有困难,网络书店的出现对实体书店的打击不小。还好,日本法律规定新书不能打折,这一块我们和大店是平等竞争,但进口书在亚马逊上的价钱比我们店便宜许多。这样我们真没办法了。”

——三田修平(SPBS书店店长)

“在东京,因为二战时的轰炸和战后的“都市再开发”计划,这样老的大楼很少很少。当时我知道机会难得,就下决心要做成。不过因为开头谈不上什么计划性,遇到许多困难。不说别的,首先是银行不肯贷款给我,所以我投入了自己全部的退职金。”

——森冈督行(森冈书店创办人)

我在这家店的主要工作是找书。我希望在店里摆的书是在日本不太好找的,所以大概一年4次,自己到欧洲各国买书。除了找书,我在limArt还负责设计方面的工作。

——中岛佑介(limArt书籍部负责人)

吉井忍,旅居北京的日本媳妇。成都留学,法国务农,辗转台北、马尼拉、上海等地任经济新闻编辑。现为家庭主妇,兼任《南方周末》评论版撰稿人、《城市画报》、《南方人物周刊》特约记者、《LOHAS乐活》专栏作者。作品亦见于《鲤》、《外滩画报》、《东方早报》、《读者》等媒体。译有《Insight Guides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传播手册》(日文版)。

作品目录

载入中

热门划线

  1. 书店的存在意义不只是卖书。最重要的是跟周围的产生关联,努力成为社区所需要的一份子,让自身具有社会性。25 人
  2. 书店里摆着的书,作为商品只是个契机而已。背后更重要的是店和人的关系。16 人
  3. 以后的书店,若要生存下去的话,不能只卖书籍。一定要成为人和人、人和书邂逅的场所。16 人
  4. 商业不只是东西的交易。把快乐传达给对方是很重要的。15 人
  5. 所以我们要追求只有实体书店才能做到的事。12 人
  6. 松浦弥太郎:当然,书店若只是卖书,那就不能持续经营。主要的不是物,而是看不见的一种价值。其实,这些都在中国的古籍里都有写啊。商业不只是东西的交易。把快乐传达给对方是很重要的。10 人
  7. 书店若只是卖书,那就不能持续经营。主要的不是物,而是看不见的一种价值。8 人
  8. 我选的路,或说是留给书店的最后一条路,是寻找让别人高兴的方法,寻找让人想去我们店的某个东西。人和店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是个分享的过程。8 人
  9. 商业不只是东西的交易。把快乐传达给对方是很重要的。7 人
  10. 守约、对人热情、保持干净,其实蛮简单的。7 人
  11. 我们卖的是二手书和古董书,旧书店的干净是最要紧的。6 人
  12. 现在的SPBS前半部分是书店,后边的玻璃房就是编辑部。SBPS想成为“能看到对方的书店”——顾客能看到编辑,编辑也能看到顾客,彼此交流了解,这是SPBS的出发点。6 人
  13. 感觉就像是舔着地面,从底下往上看的心情。5 人
  14. 如果只是想买书,在网络上买就好。所以来COW BOOKS的顾客不只是为了买书,COW BOOKS也不仅仅是一个卖书的地方。有人可能想看看这里的店员是怎么样工作服务的,或者说想知道COW BOOKS想向顾客传达什么,这样人们才会过来。5 人
  15. 若只以书的买卖为目的,那不能避免价格竞争。但是,如果大家喜欢我们店的气氛和服务,受不了别家冷冰冰的服务,那别家卖1000日元的书我们卖2000日元,还是会有客人的。5 人
  16. 当然,这些都是考虑好店是怎么样经营,才能说的。店铺开在哪里,租金、成本和员工工资等如何筹划,这些店铺的基本部分是你不能想要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把这些基本的部分弄好,才能说店铺的理想、目的什么的。首先要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开始。我们也有局限,如因为店小,不会做很大的事。COW BOOKS不会办活动或座谈会。5 人
  17. 小说和时代的关系特别密切,小说最好是在作家写出来的那个时代里看,这是我的想法。随笔就不一样,随笔的内容是笔者亲自体验的事情,真正发生的事实。任何时代的读者都会有新鲜感,也可以说在哪个时代看都有用。5 人
  18. 在中国,类似“取次”的中盘发行商相对分散,出版社从发行商收取货款的周期较长,导致出版社资金周转难度加大,一定程度上推高书籍的成本和定价。5 人
  19. 日本法律规定新书不能打折5 人
  20. 现在的社会对书店期待不只是卖书的场所,更希望是人和人接触的场所。5 人
  21. 我觉得以后的书店,若要生存下去的话,不能只买卖书籍。一定要成为人和人、人和书邂逅的场所。5 人
  22. 我目前居住在北京,感觉时尚性强、充满进口刊物、兼营咖啡饮料的书店渐渐成了主流。宣泄人们情热、力量、欲望的“表现物”不知该去哪里找。798?草地场?还是酒吧里的演出?5 人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