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巴尔特自述(新版)

罗兰·巴尔特自述(新版)

罗兰·巴尔特文集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4148 评价豆瓣读书
世界读书日特惠-人大社满500减200、满200减80、满100减40活动详情

作品简介

本书讲述作者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作者故世后留下了5卷本全集约6000页和3卷本讲演录近千页。这是罗兰·巴尔特为色伊(Seuil)出版社“永恒的作家”丛书写的有关他自己的一部著述,是一部非传统意义上的自传体著作。虽然作者一开始就让我们把这本书当作“出自一位小说人物之口”,但我们还是通过这些文字大体了解了他的身世、生活经历、个人志趣、写作生涯和学术主张。

该书是作者第四个写作阶段即“道德观念”阶段的代表作品之一,以片断的书写方式和按片断题名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列的形式,为读者组织了一部时间错位、事件凌乱、内在逻辑无序的奇书,力图以此来解释言语活动,通过语言的随意性排列来探寻语言符号的深层寓意。书中还有作者自幼及长的大量珍贵图片和一些手绘图。

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法国著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与文化评论家。其一生经历可大致划分三个阶段:媒体文化评论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学期(1962—1976),以及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思想界前后辉映,并被公认为是蒙田以来法国最杰出的散文大家之一。

罗兰·巴尔特在法国开创了研究社会、历史、文化、文学深层意义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方法,发表了大量分析文章和专著,其丰富的符号学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从崭新的角度,以敏锐的目光,剖析了时装、照片、电影、广告、叙事、汽车、烹饪等各种文化现象的“记号体系”,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历史的方式。晚期巴尔特对当代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考进一步深化,超越了前期结构主义立场,朝向有关意义基础、下意识心理、文学本质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认识论问题的探讨。

罗兰·巴尔特对于西方未来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学术遗产对于非西方文化思想传统的现代化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他的思想和研究领域宽广,其作品适合于关心人文科学各领域、特别是文学理论领域的广大读者研读。

作品目录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