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

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982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老北京天桥的文化生态,作者对这一“杂吧地”独特的民俗与文化进行了十多年的走访调查,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参考前人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作者访问的对象不局限于曾亲身在天桥撂摊卖艺的老人,还包括当年的观众、老天桥艺人的后人或传人,以及一些有心的资料收集者和研究者。这些资料经过作者整理,不仅有研究价值,而且通俗易读,活现其时的“杂吧地”风貌。在开篇的“绪论”中,作者简单回顾了“北京”和“天桥”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以及不同时期的研究者对天桥的阐释及其理念与方法,然后提出了自己研究天桥的独特思路——“眼睛向上看”、“平视”。“上编 养穷人:口述的天桥”是十四个人的口述内容, “下编 杂吧地:学术写作中的天桥”是本书的核心,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其访谈调查的心路历程,接着就提出了其精彩的理论——将天桥象征性地比拟为北京的“下体”,从而提出了颇有启发性的“城市生理学”的概念。作者阐释了这块穷途没落的“下体”所在是如何形成的及其文化特质,并分析了天桥人群的来源与构成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认同。进一步,作者通过对相声这一产生于天桥的曲艺形式的追索,建立了旗人——八角鼓——天桥撂地相声的联系,推导出老天桥及其滋生的草根艺术被“污名化”的过程,以及一种由旗人开创的闲适文化灭亡的事实。

岳永逸,1972年生,四川剑阁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著作有《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2009),及论文《村落生活中的庙会传说》等若干篇。

作品目录

  1. 绪论 你说的与我写的:杂吧地天桥的叙事
  2. 一、北京城:大写的“凸”字
  3. 二、作为北京象征与焦点的天桥
  4. 三、新瓶陈酒:“人民首都”的天桥
  5. 四、养穷人:对话交流中的天桥
  6. 五、想象杂吧地:我写的天桥
  7. 六、俯仰易位:杂吧地天桥的北京
  8. 上编 养穷人:口述的天桥
  9. 一、落到天桥,你就不值钱了——李长荣访谈录
  10. 二、在我看来,这是自然的事情——玉庆文访谈录
  11. 三、茶馆的老东老伙——冯建华访谈录
  12. 四、天桥的艺人都是混饭吃——刘景岚访谈录
  13. 五、我就不说朱元璋,我就说范聃老祖——王学智访谈录
  14. 六、天桥这地方,真养穷人——朱国良访谈录
  15. 七、其实,学艺也不需要什么文化——朱有成访谈录
  16. 八、我就觉得天桥有意思——崔金生访谈录
  17. 九、我在天桥撂地,受双重压迫——金业勤访谈录
  18. 十、拜师拨眼,家传还是要投师——朱赤访谈录
  19. 十一、除了艺术之外,我什么都不爱动脑子——李嘉康访谈录
  20. 十二、同盟、联盟与口盟——杜三宝访谈录
  21. 十三、现在说这些有用吗?——关学曾访谈录
  22. 十四、摔跤,一举一动都是文化——马贵宝访谈录
  23. 下编 杂吧地:学术写作中的天桥
  24. 一、牵着鼻子走:无定法的田野——天桥田野调查的回顾
  25. 二、城市生理学与杂吧地的“下体”特征——以近代北京天桥为例
  26. 三、老天桥艺人的来源、认同与译写
  27. 四、生活、政治、商品及艺术:草根相声的知识考古
  28. 附录
  29. 一、日本落语的传承与文化自觉——桂歌助访谈录
  30. 二、眼泪与欢笑:唐代教坊艺人的生活
  31. 后 记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