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与理财

治国与理财

公共预算与国家建设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7.1109 评价豆瓣读书
¥18.00¥9.00
世界读书日特惠截止至:2024-04-25 00: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治国与理财》围绕国家建设和公共预算这个主题,从中国财政国家转型、现代预算制度的确立和中国的预算改革、预算与国家治理、预算与政治问责等多个角度,论证了作者的基本认识与核心关切——“治国即理财”,即财政体系在国家治理与政治问责方面的重要性。

作者从2003年以来在中国的五个省和四个城市进行广泛的预算改革调研,积累了大量的实证资料。他采纳财政社会学的观点,认为财政对国家和社会的演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不仅是理解社会和政治变化的关键,而且是社会变化的重要指标和源泉。

作者将预算制度的建立上升到国家能力的高度,认为预算能力是国家能力最基本的支撑,并从政治学的角度思考中国的预算改革,认为对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问责是核心问题,而财政问责(预算)又是政治问责的核心。

马骏,1969年4月生,籍贯贵州毕节,武汉大学法学学士(1990),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1995),美国内布纳斯加大学公共行政学博士(2002)。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城市大学社会与公共行政学系客座教授。中文期刊《公共行政评论》主编,《中国行政管理》、《中山大学学报》、《公共事务评论》(台湾)、PublicAdministration&Development等杂志编委,AustraliaJournalofPublicAdministration国际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法国公共财政》(法国)顾问委员会委员。2002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公共行政评论》等杂志发表中文论文30篇,在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w,PublicAdministration&Development,AustraliaJournalofPublicAdministration,PublicBudgeting,Accounting&FinancialManagement等杂志发表英文论文10篇。主要研究领域是公共预算、公共管理、财政史。

作品目录

  1.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缘起
  2. 序言
  3. 一、中国财政国家转型:走向税收国家?
  4. (一)中国的财政国家转型:理论分析
  5. (二)半“税收国家”:税收来源分析
  6. (三)自产国家与租金国家
  7. (四)财政国家转型的政治影响
  8. (五)未来走向
  9. 结论与讨论
  10. 二、“如果你不能预算,你如何治理?” ——中国国家能力研究
  11. 预算能力:国家能力的基础
  12. 重构中国财政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13. “前预算时代”的中国国家财政
  14. 1999年以来的预算改革:形成预算能力
  15. 仍然薄弱的预算能力:问题与挑战
  16. 结论和讨论
  17. 三、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欧洲、美国和中国
  18. 三条问责的道路:一个理论
  19. 欧洲国家的道路:19世纪
  20. 美国道路:从建国至1928年
  21. 中国道路:雏形初现
  22. 结论与讨论
  23. 四、没有选举的财政问责的困惑:中国预算改革研究
  24. 中国“前预算时代”的财政问责
  25. 财政问责的出现:预算改革以来
  26. 为什么是可能的?
  27. 推动力
  28. 成功和局限
  29. 讨论与结语
  30. 五、预算与问责:美国进步时代与中国当前预算改革的比较研究
  31. 问责与预算控制
  32. 美国进步时代的预算改革
  33. 中国最近以来的预算改革
  34. 历史相似性、成就与局限
  35. 总结与讨论
  36. 六、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预算改革是不是为中国叩开了希望之门?
  37. 现代公共预算与腐败控制:初步的理论
  38. 中国“前预算时代”的腐败
  39. 预算改革及其对腐败控制的深远意义
  40. 预算改革的影响:一个初步的评估
  41. 结论
  42. 七、中国预算改革的政治学:成就与困惑
  43. (一)预算改革政治学:一个分析框架
  44. (二)理解中国预算改革:预算改革政治学的角度
  45. (三)变化中的预算权力结构
  46. (四)逐渐规范的预算决策
  47. (五)我们现在到哪里了?
  48. 结论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