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最好的告别"的豆瓣成员(717)

9.4
  • 力荐78.2%
  • 推荐18.4%
  • 还行3.1%
  • 较差0.1%
  • 很差0.1%
  • 蛋
    07-02读过
    正确的认识死亡,坦然的度过最后的时光
  • Sarah
    03-12读过
  • Eddy
    2023-11-02读过
    我觉得这本书让我们认真的审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身为人类,无论我们在身份,财富,智慧等方面有着多么巨大的差距,我们最终都将走向均等的死亡。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当我们的生命上升或者强盛的时段,我们可能会下意识的回避这个事实。但是当我们的生命开始衰落,或者濒临终点的时候,我们也将愈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 作者是一位医生,他以医生或者亲人的身份参与过许多次抗击衰老和死亡的过程,并在这本书… (查看全部
  • 迪
    2023-06-13读过
    只有到不得不正视养老这个严峻的大问题时,才知道我们的准备是有多么匮乏。“最好的告别”当然需要的是经济实力,但更重要的“把人当人看”,严肃、认真、充满同情与爱地看待人的痛苦、衰弱、尊严,感同身受地权衡怎样的选择才是更适合老者的。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太远的路要走。看到书中美国社会养老模式的选择,除了羡慕更多的是思考:我们的父辈享受不到,甚至我们这一代也享受不到,那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有尊严的生,有尊严… (查看全部
  • 轩哥
    2023-05-11读过
  • 欢生小语
    2023-04-14读过
  • 蘑菇
    2023-03-14读过
    解答了我内心一段时间以来的某种不适感。 有一位我非常敬重的老爷爷,在他老年痴呆以后,家人们为了防止其走失,一直将他困在楼上,反锁家门,他能活动的区域仅限于那100平的房间里。 当他失去记忆、对谈、分析与思考的能力后,家人们也开始不再与他正常的对话,甚至略带轻视的取笑他的失能。我觉得这是一种虐待。 但是,子女们尽最大可能的,照顾他按时吃饭、擦洗、吃药,保持他房间及床铺的清洁。天气好的… (查看全部
  • 豆友210598021
    2023-01-19读过
    延长生命Vs避免痛苦、加强人际联系、不成为他人的负担、意识清醒、保持人生的连续性 技术让我们在失去意识、连续性之后维持生理器官的运转,这种技术是否必要? 如何死?死的尊严是什么? 有意义的生活,生命的尊严 了解生命的有限性 不为了未来牺牲现在,幸福是活着的理由。 医学科技让我们有能力对抗病毒,但人类往往无视了能力的有限性,可能,不对抗有时比对抗更好。
  • black light
    2022-12-28读过
  • 🐰w.
    2022-10-18读过
    最好的告别,作者阿图‘葛文德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医生世家,作为印度新移民的后代,阿图成长在西方文化和教育环境下,先后就读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在牛津大学攻读著名的 PPE专业(哲学、政治和经济学)的经历,对他在医学人文思想和社会支持方面的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完成学业后,他成为了外科医生。阿图积极主动地普及医学知识,对医疗体制进行思考与变革。书中主要探讨了三大话题:临终医疗 护理… (查看全部
  • 献给阿尔吉侬
    2022-08-31读过
  • Madlife
    2022-07-31读过
    听了80%居然没语音了?。。。
  • 杨二不二
    2022-07-03读过
    成为一个人的战斗就是保持生命完整性的战斗——避免被削减、被消散、被征服,避免使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和将来想要成为的自己相断裂。 《最好的告别》 生命必须穿越复杂性(混乱、麻烦、不确定性、偶然性、多样性),然后追逐纯美的境界,但完美永远无法抵达,生命必然走向涅槃。 作为会老、会死的高级动物是怎么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的?医学如何改变了死亡体验却又无法改变死亡的牌局?我们关于生命有限性的… (查看全部
  • KeepReal
    2022-06-19读过
    从美国现实的角度出发,给自己将来面对衰老和死亡多一些从容吧
  • Tinky Winky
    2022-05-25读过
  • 逗比0o0女娃
    2022-05-22读过
    死是唯一无法改变的结果,我们回避和恐慌的不是死本身,而是爱--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与自己相关的一切,爱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五味杂陈。
  • 咚咚~
    2022-04-12读过
    这本书描述的是临终关怀的案例,让我想到医生是偶尔治愈、常常安慰和帮助的。临终关怀这个议题很沉重,但生老病死终是所有人要面对的。希望国内有更好的关怀服务,像作者在最后的章节中提到的,医疗最终是给人幸福的。
  • 顺利顺利顺利
    2022-04-10读过
    真好,中国人忌讳谈死,但只有向死而生,才能在弥留之际做出最重要的决定,才能有尊严,体面的活下去。
  • 豆友255560989
    2022-04-03读过
  • 蜗snail&shine
    2022-03-29读过
    美国老年人从以居家养老、子女照顾为主到以社会化养老为主,与工业化、少子化、经济发展程度、现代化水平息息相关。正在进入相似状态的中国,传统养老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而社会的准备、政策的配套、人们的心理都还处于社会化养老的准备阶段。美国老人的社会化养老已经相当成熟、成体系了,可以为起步阶段的中国养老事业提供极有价值的借鉴。 摘自:《最好的告别》 — [美] 阿图·葛文德 在豆瓣阅读书店查看:h… (查看全部
  • 语谦
    2022-03-02读过
    衰老是不可逆的,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终点线。生命终点处或有病痛对身体折磨的疼痛,或有渴望生而又无数次游走在死亡边缘的绝望。现代医学让我们有能力在疾病的治疗上不断突破极限,但却并没有一个好的答案来帮助我们在面对死亡时候,如何才能更加坦然。生命终点的句号,何来的勇气去决定何时画下?也许最好的告别可以是另外一种方式。
  • Re:mind
    2022-02-25读过
    还行吧,就是翻译有的地方很西化很生硬,影响阅读体验
  • zxl
    2022-02-24读过
  • 常青藤藤
    2022-02-07读过
    生死有度,生命无常。总有完结的一天,旦夕祸福,死亡是唯一确定的事情,调整心态应对这最后的告别。
  • 娜
    2022-01-30读过
    在和老公谈恋爱时,讨论到孝顺。我们两个一致认为,如果我们任何一个的父母病了,而治疗已经花光了我们的储蓄,和亲戚朋友也借了很多债,需要卖房子治疗,我们该不该治。我们都认为该治,觉得只要人活着什么都有。但是现在想想未免过于感情用事,我们认为孝顺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治疗,但是有时候医学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病人最终的愿望是什么?她或者他想怎样度过剩下的日子?他们想不想在生命终了时,自己带着呼吸机,身上插满管…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