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2016年下半年合订本

虹膜·2016年下半年合订本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合订本包含了《虹膜》杂志 2016 年下半年的全部内容,并经过全新的编排处理,更易阅读。包含影片深度分析、导演大师研究及专栏等部分内容。

babydog:CinemAround 联合发起人、编辑。

王煜:毕业后在上海图书馆工作至今。从小喜欢历史、文学和电影。2000 年在歌德学院偶然与东德电影结缘,东德电影就像美国影评人 Jim Morton 所说的是一个挖掘不尽的宝藏,希望有机会向更多影迷介绍东德电影。豆瓣网名「明镜」。

Multivac:多年致力于翻译、介绍欧美漫画,希望让国内有更多人能了解这个庞大的世界。

开寅:笔名「九只苍蝇撞墙」,生于北京,1997 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系。2011年获得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电影理论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电影与意识形态、电影语言与技巧演变及中国电影史。曾任电影专业媒体编辑、记者,电影编剧、电影项目策划。现居加拿大。

talich:电子工程博士,从事癌症研究工作,并撰写关于电影文化、美国政治和历史的文字,先后出版《talich 侃美国》(字节社电子书)、《天堂在上,美国在这儿》。

吕巧阳: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三大学电影学硕士项目,曾在美国 Anthology Film Archives 和 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 等艺术组织工作。她现居波士顿,主要进行与电影和活动影像艺术相关的写作工作。她的文章可在艺术论坛中文网、艺术界、Brooklyn Rail 及 La Furia Umana 上找到。

黄俊珽:康奈尔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生,关注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与电影,文学、电影、新媒体艺术的形式实验,当代电影美学等。

乔奕思: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影评及其他文章见诸于《号外》、《经济日报》等,部分收录于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年度电影回顾中,参与《60 风尚——中国学生周报影评十年》编辑工作。

康翀:笔名 motongg, 巴黎索邦大学(巴黎四大)法国文学硕士,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巴黎一大)艺术史硕士、电影学硕士,艺术科学学院博士候选人。

狄飞惊:普通影迷,自由写作者。

林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副教授。

陆少波:电影爱好者,建筑师。

阎啸平: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专任教授,法国巴黎第二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方法论、政治哲学、国际关系理论、文化政治经济学、电影符号学。

离净语: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硕士。喜爱一切俗艳、夸张、愚蠢、做作的文化。

李剑锋:笔名 Philia,在门外守望的业余文化观察者,现为游戏编辑。

肖慧:堪萨斯大学东亚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现当代文学、电影、流行文化和性别研究。英文专著 Family Revolution: Marital Strif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Visual Culture 于 2014 年由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并曾在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MCLC)、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Chinese Films in Focus II、Gender and Modernity in Global Youth Cultures、《天涯》《文化研究》《二十一世纪》《全球化与「中国性」:当代文化的后殖民解读》等刊物和文集上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

王昕: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艺术学硕士。文章发表于《读书》《当代电影》《电影艺术》《艺术评论》等刊物。

海带岛:自由撰稿人。

郑舟:日本动画电影爱好者。

黄小米:纽约大学服装研究专业硕士,爱看电影,更爱看电影里的衣服。

故城:影评人,资深影迷,试图在电影里寻找时光隧道,曾长期为《看电影》《电影世界》等媒体供稿。

卓庭伍:纽约大学电影研究生博士候选人。

杨黄石:常用网名诺基亚95,狂热影迷,电影撰稿人,最爱戈达尔、大卫·林奇、莱昂内与安哲罗普洛斯。

韩梦想:教书匠,香港电影研究爱好者,杜琪峰铁粉。

吴泽源:电影媒体编辑、记者。

林黎:游美电影闲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博士

赛珞璐: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毕业,非典型性电影行业从业者,媒体撰稿人,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马真:影迷,豆瓣笔名「幸运儿与脱身术」,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现居美国,在大学任教。致力于理性简洁的电影分析。

九尾黑猫:爱电影,爱音乐,爱生活,热爱世界上的一切美好和不完美。深信「电影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时间的流逝变得甜美」,赋予我更多生活的勇气。

艾弗砷:汽车工程师。东欧电影和文化爱好者。译者,目前正在翻译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回忆录《故土》。

路西法尔:文学博士,ACG 爱好者。

宋嘉伟:高校教师,译者,影评人。中山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现供职于南京理工大学。关注纪录片与艺术电影文化。

柏拉不图:影迷,电影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讲师,主要讲授摄影、影像创意等课程,致力于视觉艺术与文化的研究,并为媒体撰写影评、书评。

张碧霄:影迷,艺术创作人,现就读与香港艺术学院,曾举办概念摄影个展《念无念》。影评笔名有「电影怪」及 FRANKIEZ 等等。喜爱地下电影及实验电影,发掘无人问津的冷门电影。作为个人兴趣爱好收藏及翻译以日本及纽约地下电影为主的电影资料。

鬼脚七:毕业于中国电影资料馆,主攻法国电影。

杨槃槃:芝加哥大学电影与媒体研究系博士生。

郭如冰:供职于上海国际电影节。

贾天白:豆瓣用户@卿如晤,留美大四学生,学习电影、物理、计算机。希望有一天可以创造出 Perfect Illusion 。

作品目录

  1. 编辑团队
  2. 本期作者
  3. 电影研究
  4. 成为第四电影?——关于电影节中的亚洲电影
  5. 解题
  6. 时间*电影节
  7. 时间*亚洲电影
  8. 位置*电影节
  9. 位置*亚洲电影
  10. 第四电影?
  11. 通向影像的自由:日本地下电影研究
  12. 启蒙
  13. 虚实交错:纪录片的前卫性
  14. 摄影与身体:行为艺术造就的「直接电影」在日本
  15. 舞台与银幕的融合
  16. 日本的构造主义
  17. 情色即艺术:隐喻与释放
  18. 日本地下电影作者遗珠
  19. 前卫电影的末路
  20. 安杰伊·瓦依达的灰烬与钻石
  21. 埃里克·侯麦:谜一样的「大莫莫」
  22. 神秘,是侯麦电影所表达的全部。
  23. 莫里斯·谢赫是谁?
  24. 爱好广泛的文学作者
  25. 从莫里斯·谢赫到埃里克·侯麦
  26. 专业的业余影像爱好者
  27. 跨越技术革命的摄影大师哈斯克尔·韦克斯勒
  28. 《灵欲春宵》
  29. 主光是逆光
  30. 夫妻之间的距离
  31. 《美国风情画》
  32. 科特:后排男生
  33. 史蒂夫:分分合合
  34. 约翰:风一样的男子
  35. 泰瑞:弱小的单身狗
  36. 《飞越疯人院》
  37. 人物亮相
  38. 空间的开放与闭合
  39. 圆形会议
  40. 飞越疯人院
  41. 沙上城堡:罗伯特·奥特曼的电影
  42. 同情与反讽
  43. 「事实的金石声」:奥特曼与张爱玲?
  44. 不得不提的音乐
  45. 赝品,一个悬置的阿巴斯式陈述
  46. 讲述一桩连环枪杀案的两种方式:新藤兼人与足立正生的作品比较
  47. 尾道:大林宣彦回望的永恒乡愁
  48. 「尾道——我的古里」
  49. 「影像的世纪」
  50. 「天地丰丽」
  51. 「在这里我能看到整个世界」
  52. 「再见,我自己」
  53. 园子温:变态只是给猎奇者的糖衣
  54. 家庭与身份
  55. 扭曲的爱
  56. 权力与欲望
  57. 体制与自由
  58. 古惑仔的南国挽歌:港台黑帮电影的多重现代性
  59. 香港:江湖的逝去与丛林法则崛起
  60. 台湾:乡村与都市的变奏
  61. 一场余温未退的热潮:松本清张作品的改编之路
  62. 泛滥的松本清张改编电影
  63. 从「雾制作」到「台庆片」
  64. 《砂之器》:修修补补的范本
  65. 《驿路》:绝唱的回音
  66. 在虚与实之间:谈李珞的《李文漫游东湖》与《唐皇游地府》
  67. 错置的空间
  68. 即兴时刻与非职业演员的喜感
  69. 类型化的观察家
  70. 过去是现在的未来
  71. 《堤》:一次普鲁斯特式的解读
  72. 记忆
  73. 遗忘
  74. 爱情
  75. 想象
  76. 两部《独立日》之间,是人类失落的二十年
  77. 一、UFO、核弹与反乌托邦:「冷战」背景下的星际战争
  78. 二、霸权的调整:分享比独占更难
  79. 《完美陌生人》:一起无人声张的谋杀事件
  80. 一、你是生命的裂缝,让我深陷其中
  81. 二、在子弹横飞的百老汇,我们如何白头偕老
  82. 三、我发现了渺小的自己,如何失去了你
  83. 《一千零一夜》三部曲:叙述生活的虚构之美
  84. 《长江图》:愤怒与愉悦
  85. 《火车怪客》:希区柯克的悬念策略
  86. 一、悬念布设与魅惑镜语
  87. 二、希式母题与核心意象
  88. 三、精神分析与性别批评
  89. 《无间道》三部曲:一次关于「香港电影」的寻回
  90. 为什么是「救市之作」?
  91. 本土电影资源的一次整合
  92. 「港式风格」辨析
  93. 变奏:三部曲之谜
  94. 《路边野餐》:「造访带」时空
  95. 历史尽头的小与大:从《超人》和《小时代》说起
  96. 一、大《超人》与小城镇
  97. 二、《小时代》与大都市
  98. 在这孤独的时代
  99. 诉不尽的《滚滚红尘》
  100. 无赖病魔昏晓侵
  101.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102. 楼台影动鸳鸯起
  103. 但有旧欢新怨
  104. 红辣椒:「虚拟」和「现实」的边界
  105. 一、梦是什么
  106. 二、红辣椒是谁?
  107. 三、理事长象征着什么
  108. 四、虚拟和现实的边界
  109. 树大招风,还是风满危楼?
  110. 《帕特•加莱特和比利小子》的八个切面
  111. 《帕特·加莱特和比利小子》的八个切面(一)
  112. 一、1881—1908
  113. 《帕特·加莱特和比利小子》的八个切面(二)
  114. 二、1859(?)—1881
  115. 《帕特·加莱特和比利小子》的八个切面(三)
  116. 《帕特·加莱特和比利小子》的八个切面(四)
  117. 1909—2016
  118. 《帕特·加莱特和比利小子》的八个切面(五)
  119. 1973 《帕特·加莱特和比利小子》
  120. 《帕特·加莱特和比利小子》的八个切面(六)
  121. 六、1967—1976
  122. 《帕特·加莱特和比利小子》的八个切面(七)
  123. 1968—1995
  124. 《帕特·加莱特和比利小子》的八个切面(八)
  125. 1972-1984 萨姆·佩金帕
  126. 海国图志
  127. 把财报画成漫画的漫威
  128. 如何创造女神
  129. 自杀小队与它的女主角,我说的不是哈莉奎茵
  130. 英伦入侵之阿兰·摩尔
  131. 英伦入侵之二——Vertigo
  132. 什么是超级英雄?
  133. 德勒兹的电影课
  134. 德勒兹的电影课之二十一、思想与电影
  135. 导语
  136. 时间与思想
  137. 理论扩展:影像-运动的意识形态属性
  138. 理论扩展:思想与电影的关系
  139. 德勒兹的电影课之二十二、影像-运动的总结(上):哲学与电影
  140. 作为哲学研究手段的电影
  141. 柏格森的运动理论
  142. 德勒兹的电影课之二十三、影像-运动的总结(中):感知与情感
  143. 间隔与不确定中心
  144. 影像-感知
  145. 影像-情感
  146. 德勒兹的电影课之二十四、影像-运动的总结(下):动作与动作的危机
  147. 影像-动作
  148. 记号学与影像-运动
  149. 娱乐的逻辑
  150. 如何创造女人
  151. 拉里·伯德是白人的希望
  152. 伯德vs.魔术师:现代 NBA 的兴起
  153. 迈克尔·乔丹如何成为世界文化偶像
  154. 乔丹政治学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