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新时代 再起航

数字经济:新时代 再起航

新时代 再起航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加载中,请稍候……

作品简介

在梳理“数字经济”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典型区域和企业数字经济的新实践动态,分九章对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梳理和总结,力图探索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和规律性。第1章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梳理,对相关概念绘制了“数字经济概念家族图”,第二章到第四章在结合实践动态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数字经济的理论价值、政策含义和经济影响做出新的释义,第五章到第七章总结了数字经济在决策影响、组织形态和创新方式三个层面的特性,第八章面向未来发展展望数字经济的九大核心议题,第九章完成了本研究的政策含义解读和措施建议。

李艺铭,博士,自2013年开始从事“数字经济”相关课题研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2014年初信息化百人会发布的国内首份信息经济研究报告撰写工作,并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经济崛起》一书撰写。作为主要成员承担国家发改委数字经济相关课题研究,为发改委提供多份相关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

作品目录

  1. 前言
  2. 第1章 数字经济:从日常谈资到核心议题
  3. 1.1 数字经济相关概念:花开万朵,不离其宗
  4. 1.2 数字经济研究大军:一杆大旗,多路人马
  5. 1.3 数字经济沿革:历经六十载,引三轮浪潮
  6. 1.4 新时代的数字经济:新倡议、新窗口、新主题
  7. 参考文献:
  8. 第2章 数字经济的新世界:从理论到实践的重构从政府到企业和公众的重塑
  9. 2.1 理论重构:新形态、新融合和新机制
  10. 2.2 本质探索:新特征和新属性
  11. 2.3 实践重构:新信息、新产业和新经济
  12. 2.4 身边的数字经济:新政府、新企业和新公众
  13. 参考文献:
  14. 第3章 国外数字经济发展景象:群雄纷起 各有侧重
  15. 3.1 美国的数字经济:若隐若现的数字经济
  16. 3.2 欧盟的数字经济:始终如一推进数字化
  17. 3.3 英国的数字经济:创新英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18. 3.4 全球其他地区:遍地开花的数字经济战略部署
  19. 3.5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图景:策略先行的战略高地
  20. 参考文献:
  21. 第4章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精彩图景 华丽展现
  22. 4.1 我国数字经济回眸:起步与赶超
  23. 4.2 国家层面:加速构建全方位推进体系
  24. 4.3 地区层面:争先恐后制订战略部署
  25. 4.4 企业层面:跨界深度融合的主动实践
  26. 4.5 未来正来:机遇与挑战
  27. 参考文献:
  28. 第5章 数字经济新时代特征之1:数字化决策从辅助走向核心
  29. 5.1 数字化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核心因素
  30. 5.2 数字化辅助决策的路径和形态
  31. 5.3 数字化决策先行的国内企业案例借鉴
  32. 参考文献:
  33. 第6章 数字经济新时代特征之2:去中心化与平台化组织崛起
  34. 6.1 企业去中心:大企业打破科层制架构
  35. 6.2 产业生态的崛起:竞争格局的去企业化
  36. 6.3 网络平台组织崛起:创新创业热潮兴起
  37. 参考文献:
  38. 第7章 数字经济新时代特征之3: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的融合
  39. 7.1 融合创新的背景与特征
  40. 7.2 模式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融合的4种作用模式
  41. 7.3 融合创新的中国实践
  42. 7.4 我国融合创新的现状与着力点
  43. 参考文献:
  44. 第8章 数字经济发展展望:探索中前行
  45. 8.1 数字经济的生产服务体系将呈现“哑铃型”结构
  46. 8.2 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将成为数字经济智能化“双引擎”
  47. 8.3 技术、应用、模式、资本将合力打造“融合式创新”驱动方式
  48. 8.4 数字化决策渗透将呈现多主体、多渠道、多维度特征
  49. 8.5 数字经济相关测算和统计将进入官方指标体系
  50. 8.6 企业社会化和社会平台化并存将挑战主流组织形态
  51. 8.7 价值链将向有效数字交易和数字化服务延伸
  52. 8.8 爆炸式信息将成为数字化生存和数字化社会的核心
  53. 8.9 中国将面临数字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无人区”
  54. 参考文献:
  55. 第9章 加快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五大建议:赶超与引领
  56. 9.1 统一概念口径:明确国家级战略的定位
  57. 9.2 加强前瞻研究:占领理论高地和发展话语权
  58. 9.3 革新测量体系:推进统计和量化工作的科学化
  59. 9.4 挑战跨界管理:建立完备和自适应的管理规则
  60. 9.5 培育新组织:激发国家创新和社会创新的共同活力
  6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