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中产阶级

日本新中产阶级

傅高义作品系列

7.82576 评价豆瓣读书
¥59.99¥14.99
今日特价截止至:2024-04-17 02: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哈佛大学中日研究专家傅高义在学术生涯之初被斥为“乡下人”后,意识到一个社会学家如果从未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过,何谈理解本国社会?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〇年,他来到东京市郊的M町展开田野研究,深描日本社会快速变迁之际的“新中产阶级”——工薪族和他们的家庭。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职员进入大型企业与组织并得到终身职位,他们取代了老中产阶级,带动了家庭、经济与文化的变革,不仅是社会巨变中持续不辍的稳定力量,更建构了延续迄今的日本社会运作基本模式。

《日本新中产阶级》是傅高义的成名之作,其主体研究耗时2年,但傅高义夫妇此后一直坚持研究对象的跟踪随访,研究成果实则跨越30年。《日本新中产阶级》在当时具有高度前瞻性,而此后的不断修订则保证了其现实性。从学术角度看,该书的研究方法堪称文化人类学的典范,拥有了解当代生活的独特的立体视角和纵深感。有别于当时传统的民族志,《日本新中产阶级》奠定了此后日本研究的主流方向,也成为诸多学者理解日本社会的试金石。"

傅高义(Ezra F. Vogel,1930 —)

被认为是美国唯一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他是继费正清之后的第二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和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1998年入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2013年3月23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4年福冈亚洲文化奖获得者。

傅高义于1963年发表《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凭借此书从社会学领域转身,此后专注日本和中国研究,又将视野扩展到包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与香港在内的亚洲“四小龙”,成为东亚研究的扛鼎人物。主要作品有《邓小平时代》《日本第一》《朴正熙时代》《重振旗鼓》《日本还是第一吗》《中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等。

作品目录

  1. 中文版序言
  2. 导读
  3. 前言
  4. 致谢
  5. 第一章 研究问题及其背景
  6. 双重结构
  7. M町:背景
  8. 第二章 透视科层制背景
  9. 成功的商人
  10. 独立从业者
  11. 店主
  12. 工薪族
  13. 第三章 通往工薪族之路
  14. 地狱般的入学考试
  15. 准备和参加考试
  16. 家庭的付出:母亲的投入
  17. 学校的付出:教师的投入
  18. 缓解严酷
  19. 考试的膨化
  20. 不蹴而就
  21. 第四章 消费者的“光明新生活”
  22. 井然有序的生活
  23. 节俭的限度
  24. 购物的自由
  25. 第五章 家庭视野中的政府
  26. 国家认同
  27. 公民的角色
  28. 工薪族对政府权力适度的疏离感
  29. 第六章 社区关系
  30. 丈夫、妻子和孩子:彼此分割的社群
  31. 狭小的世界
  32. 社会控制的技巧
  33. 第七章 基本价值观
  34. 忠诚
  35. 能力
  36. 一个重要变量:审美价值观
  37. 工薪族的道德基础
  38. 第八章 “家”之理想的式微
  39. “家”的理念
  40. 分支家庭
  41. “家”的权威及福祉功能的式微
  42. 象征性遗存
  43. 家族主义的衰退
  44. 第九章 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
  45. 家庭内部协作的缓慢进展
  46. 家务:日课
  47. 家务:体面的与不体面的
  48. 第十章 家庭内部的权威
  49. “男性支配”的传统
  50. 分权的维系
  51. 夫权的性质及其行使
  52. 管理丈夫的艺术
  53. 婆媳之间
  54. 第十一章 家庭团结
  55. 家户单位
  56. 基本的联结:母子对父亲
  57. 夫与妻:逐渐增多的私密与亲密
  58. 与祖父母的联结
  59. 第十二章 育儿
  60. 基本关系:母亲与孩子的相互依存
  61. 主题的变奏:出生次序、性别和出身
  62. 父亲
  63. 让孩子明辨事理
  64. 在学习方面赢得孩子配合
  65. 第十三章 快速社会变迁中的秩序
  66. 社会转型期的秩序
  67. 新秩序的本质
  68. 新秩序的普及
  69. 第十四章 薪资之外
  70. 旧M町的新气象
  71. 没有前景的薪水
  72. 迈向富裕
  73. 民族自豪感的增长
  74. “我家主义”:新瓶旧酒
  75. 第十五章 超越成功:三十年后的M町
  76. 经济发展、国家与家庭的自信
  77. 工薪族生活方式的主导地位
  78. 工薪族生活的压力
  79. 繁冗的考试制度
  80. 日趋式微的“家”:核心家庭与持续增强的个人主义
  81. 妇女解放,M町的模式
  82. 婚姻期待的转变:新观念与旧习惯
  83. 权威式微时代的孩子培养
  84. 超越成功
  85. 后记
  86. 附录
  87. 注释
  88. 参考文献选目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