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第6辑)
反映当代中国学人的理论思考,也观照当代国外学界的前沿动向
¥46.80
加载中,请稍候……
作品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是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伦理学基础理论的专业性学术集刊。每年2期。本刊坚持“史论结合”原则,既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也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范式建构。本刊坚持“前后相继”原则,既关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伦理思想,也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的发展创新。本刊坚持“内外融通”原则,既反映当代中国学人的理论思考,也观照当代国外学界的前沿动向。
吴付来,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伦理与当代道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出版《义命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史略》等二十多部著作、教材,发表《儒墨经权论之比较》《义命论的逻辑发展及其现代意义》等论文近四十篇,主持或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委托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重点项目十余项,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作品目录
专稿
从“十个坚持”分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功经验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统一战线是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
三、坚持伟大斗争、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是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
四、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开拓创新、坚持自我革命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
五、成功经验与未来发展的历史延续
访谈
做大做强经济伦理学学科——王小锡教授访谈录
述史
重思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关系——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
一、卢卡奇“物化意识”命题的困境
二、形成阶级与阶级意识的历史条件
三、阶级意识对于历史变革的意义
参考文献
立论
论马克思道德哲学的劳动哲学基础
一、马克思道德哲学的劳动本体论基础
二、马克思道德哲学的劳动辩证法基础
三、马克思道德哲学的劳动历史观基础
四、马克思道德哲学的劳动人道主义价值论基础
结语
体面劳动与美好生活的伦理澄明
一、“体面劳动”与“美好生活”的伦理意蕴
二、“体面劳动”与“美好生活”的伦理互蕴
三、“体面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伦理路径
域外
宪法中的恐惧情感
一、受恐惧影响的立宪主义
二、委员会、偏见和启发
三、模式的有效性
美德伦理学与正确的行动:批评意见
“纯粹的”美德伦理学
修正的美德伦理学
反对美德伦理学
参考文献
美德的几种模式
引言
美德理论:尴尬的丰富性
美德伦理与情境主义:品格特征的核心性和争议性
作为知觉能力或敏感性的美德
美德的技艺模式
参考文献
书评
重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问题、理论与方法——读张霄教授《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的三个具体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与价值的三个重要方面
三、马克思主义与规范伦理学的两个方向
四、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方法的两条路径
稿约
来稿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