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史再考:由公议、王政走向集权、去身份化

明治维新史再考:由公议、王政走向集权、去身份化

明治维新史研究名家的集大成之作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868 评价豆瓣读书

作品简介

幕末强藩追求的并不是武力倒幕,却是强化幕藩体制的“公论”。由此出发,明治维新渐次发展为对“王政复古”、中央集权制度的追求与探索,并最终导致了世袭身份制的解体。本书使用“解决课题和权力斗争的循环”这一连贯视角,叙述明治维新的变化过程。

本书是著名明治维新史研究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三谷博的集大成之作。它从近世的历史背景谈起,结合国际环境、世界秩序,注重历史比较,呈现了从幕末到明治初年,日本社会和政治的全面图景。作者反对明治维新史领域最常见的人物或单一对象研究,即关于“特定的某人或某个藩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故事,强调幕末日本各方力量(幕府、朝廷、公家、强藩等)不同政治见解的碰撞及权力博弈的过程,颠覆固有的历史结论,为读者呈现全新的明治维新叙事。

三谷博,1950年生于日本广岛县福山市。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东京大学文学博士。专业是19世纪日本、东亚史。已出版著作有《明治维新与民族主义》(山川出版社,获三得利学艺赏)、《思考明治维新》(有志社、岩波书店)、《爱国•革命•民主》(筑摩书房)、《写给成年人的近现代史》(共同编著,东京大学出版会)等。

张宪生,1954年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学术博士,专攻日本近世史。著有《冈熊臣:生活于转型期的乡村知识人》《东亚近世历史与思想的地平线》。译有《黑船来航》(合译)、《日本历史的谜底:藏在地形里的秘密》、《近代中国断章》(审校)等。

作品目录

  1. 关于书中书名、人名表述问题
  2. 序言
  3. 中文版序言
  4. 序章 明治维新的前提——全球化的第四波
  5. 一 全球化的第一波——人类的移居
  6. 二 第二波——接力式贸易与军事远征
  7. 三 第三、第四波——起源于西洋的地球一体化
  8. 四 十九世纪中叶的交通革命与太平洋世界
  9. 第一章 近世东亚的世界秩序
  10. 一 东亚的世界秩序构图
  11. 二 近世日本的世界秩序构图
  12. 第二章 近世日本的双头—联邦国家
  13. 一 大名的“国家”
  14. 二 中心一:“公仪”
  15. 三 中心二:“禁里”
  16. 第三章 近世的日本社会——结构、动态与社会结合的变化
  17. 一 “地下”的社会
  18. 二 身份的动态——根据职能划分的身份
  19. 三 由“地下”向“国民”转变
  20. 四 知识网络的形成——超越身份与地域
  21. 第四章 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国际环境与对外论的积累
  22. 一 东亚国际环境的变化
  23. 二 选择锁国政策
  24. 三 知识界的世界认识
  25. 第五章 幕末:对外政策的转变
  26. 一 鸦片战争与维持锁国的摸索
  27. 二 公仪的政策转变——由有限开国转向积极开国
  28. 三 国内的抵抗与外交
  29. 第六章 幕末:政治秩序的崩溃
  30. 一 对外部压力的技术性对应与政治体制崩坏应力的积蓄(1853—1858)
  31. 二 安政五年政变
  32. 三 到底为何种悲剧?
  33. 第七章 幕末:公议·尊皇攘夷·强兵运动
  34. 一 公武和解的尝试、幕府的强兵改革与大大名的公议运动的交错
  35. 二 尊攘运动对政局的决定性影响
  36. 第八章 幕末:重建秩序的摸索——“公武合体”体制的确立与武力冲突的出现
  37. 一 “名贤侯”汇集京都与“政体一新”
  38. 二 “公武合体”体制与外部势力
  39. 三 围绕“合体”“公议”的攻防战
  40. 四 “合体”与“公议”的较量(一)——围绕第一次征讨长州的争斗
  41. 五 “合体”与“公议”的较量(二)
  42. 六 对长州藩的最终处分方案与萨摩、长州的接近
  43. 第九章 维新:走向“王政”“公议”政体(一)——由最初的尝试至最后的大名会议
  44. 一 长州战争——“御威光”坠地
  45. 二 德川庆喜继位与丧失向公议政体转变的良机
  46. 三 最后的将军的外交与政体一新
  47. 四 公议派四侯与将军庆喜
  48. 第十章 维新:走向“王政”“公议”政体(二)——武力动员与政策、合作关系的剧变
  49. 一 萨摩与土佐的政策转变——武力动员与新政体构想
  50. 二 返还政权运动与举兵的促进与展开
  51. 第十一章 维新:走向“王政”“公议”政体(三)——两种“王政复古”
  52. 一 德川庆喜返还政权
  53. 二 萨摩与岩仓具视——由举兵转向政变
  54. 三 王政复古政变之路——公议派亲德川大名的参加
  55. 四 由政变转向内战——庆喜内定议定一职的幕后活动与其挫折
  56. 第十二章 明治:政体变革的三年半——“公议”“集权”“去身份”
  57. 一 “一新”的制度——国家基本法《政体》的意义
  58. 二 戊辰内乱——规模的限定性与次生效果的规模
  59. 三 地域间的竞争与“公议”“集权”“去身份”
  60. 第十三章 明治:急进改革与武力叛乱
  61. 一 去身份化——身份解放政策
  62. 二 培育“国民”的措施——教育与征兵
  63. 三 地域间统合政策——调查土地与人民、交通与通讯基础建设
  64. 四 财政统合与家禄处分
  65. 五 留守政府的宫廷政变与征韩论政变
  66. 六 西南内乱——维新动乱的终结、暴力与公论的分歧点
  67. 终章 明治维新与人类的“近代”
  68. 一 被纳入全球化的交通与通讯网络
  69. 二 “东亚”的诞生
  70. 三 人类的“近代”与日本的明治维新
  71. 明治维新史主要事项年表(表中月、日依照旧历)
  72. 事项索引
  73. 人名索引
  74. 后记
  75. 参考文献
  76. 译后记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