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锋艺术思想史
对谈21位中国先锋艺术家,系统梳理中国先锋艺术脉络与思想;为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留下口述史的真实见证。
作品简介
本书主要以近三十年来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界、学术界的著名艺术家、批评家、学者为深度对话的对象,涉及中国先锋艺术思想生成逻辑的方方面面,既有对于艺术世界的观念维度与现实维度的讨论,也有对于世界关系美学七重关系的理解与探讨,同时还涉及我们的生活世界的应然之在与实然之在的生成敞现,涉及艺术家、批评家、学者在观念层面作为个体生命在心理与文化方面的感性动力与感性结构。借助特定的问题意识进入艺术生发的现场,本书原生态地呈现出中国当代艺术文化,如何在自1840年以降积淀而成的“混现代”的背景下对华夏文明现代性的探问求索。
查常平
博士,批评家,圣经学者,《人文艺术》主编
笔名西美正,1966年生,重庆长寿人,教授。1987年在四川大学、1990年在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日语、美学、基督教,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学术方向为艺术评论、世界图案逻辑、圣经研究,能够使用英语、日语、希腊语、希伯来语等多种语言进行学术研究工作。人生定向为以信仰为基业、以教师为职业、以学问为志业、以批评为事业、以翻译为副业;学术理念为以原创性的世界图景逻辑学阐释人类历史的逻辑、奠立汉语人文学术发展的内在根基。发表“感性文化批评范式”“什么是逻辑历史学”“橄榄山对话的历史逻辑及其救赎意识”等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日本历史的逻辑》(1995成都)、《历史与逻辑——作为逻辑历史学的宗教哲学》、《人文学的文化逻辑——形上、艺术、宗教、美学之比较》(2007成都,修订本2021、2022新北)、《新约的世界图景逻辑》(第一卷,引论,2011上海)、《当代艺术的人文追思(1997—2007)》上、下卷(2008桂林)、《中国先锋艺术思想史》(第一、二卷,2017上海)、《当代艺术的人文批评》(2019南京)、《人文批评中的生态艺术》(2021上海);译著《基督教与西方思想》(卷一,2005北京)、《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天皇制和基督教》(2007北京)、《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三卷《中世纪哲学》(合译,2009北京)、《历史与信仰》(2013上海)。主持翻译《人类思想的主要观点——形成世界的观念》上、中、下三卷(2004 北京);主持《都市文化研究》论丛中“艺术中的都市文化”栏目(上海三联书店,2005—2012);主编“人文批评”丛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8—2009)、《人文艺术》论丛 1—17 辑、“基督教文化经典译丛”(上海三联书店,2006—至今);主持“本源·生命”(1997)、“自在:高地当代艺术生态群落展”(2013)等艺术展。2009年前往英国德伦大学、国王学院访学,2011 年在波士顿访学,2014 年在日本同志社大学访学。曾经任职于四川省文史研究馆(1990—2001),现供职于四川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教授新约希腊文、圣经希伯来文、圣经神学、系统神学、基督教经典选读、基督教艺术与美学。
作品目录
主编简历
提要
前言 对话是为了理解
第一章 艺术与语言
物性水墨——查常平与戴光郁对话
艺术图式的生成转换——查常平与周春芽对话
抽象艺术的生态与生成逻辑——查常平与黄渊青等对话
图像绘画——查常平与施勇对话
第二章 艺术与时间
“关系雕塑”——查常平与隋建国对话
第三章 艺术与自我
行为艺术家的身心塑造——查常平与周斌对话
形象焦虑与艺术治疗——查常平与黄笃对话
生命游牧中的精神驻足——查常平与王川对话
第四章 艺术与自然
蚕丝中的自然与人文——查常平与梁绍基对话
虚伪的道德——“人·动物”展的对话
第五章 艺术与社会
批判而自新——查常平与李磊对话
民间本源与知识谱系——查常平与张小涛对话
社会与历史中的抒情表达——查常平与李邦耀等三位艺术家的对话
第六章 艺术与历史
“藏”与“化”:“贫穷美学”博物馆与当代艺术——查常平、鲁明军与朱成对话
展览策划何去何从?——查常平与李旭对话
第七章 艺术与神圣
灵性在水墨中生成——查常平与岛子对话
当代艺术的精神性传统追思——查常平与丁方对话
第八章 艺术与生态
自在:当代艺术的生态
图片信息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