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

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

国家级重大攻关项目,聚焦中国本土视觉文化,理论创新的典范之作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8.585 评价豆瓣读书
¥44.99¥22.50
世界读书日特惠截止至:2024-04-25 00:00:00了解详情

作品简介

本书聚焦于“视觉的社会建构”和“社会的视觉建构”之互动关系,将视觉文化置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伟大实践之背景中予以考量。从大众文化、先锋艺术、草根传媒文化、城市景观、视觉体制和视觉技术六个“扇面”出发,深入探究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视觉性建构的复杂关系,以期厘清当代中国视觉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内在逻辑,并探索视觉文化实践如何为建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周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学术兴趣在艺术理论、美学、视觉文化等领域。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视觉文化的转向》、《文化间的理论旅行》等。

李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学术兴趣集中在艺术理论、美学及文化研究等领域。出版有专著《审美乌托邦的想象》、编著《艺术理论基本文献•中国近现代卷》、译著《100位大艺术家》等。

周计武,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艺术理论与美学。著作《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先后获南京大学人文科研原创奖、江苏省人文社科优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译著《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导论:一种分析方法》等。

庞弘,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学理论、艺术理论、视觉文化等领域。译著《导读福柯〈规训与惩罚〉》。

童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艺术理论、思想史研究、空间哲学研究。主要著作有《空间哲学》、《嵇康评传》,主编《艺术理论基本文献•中国古代卷》。

殷曼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现代西方美学及艺术理论。著作有《“艺术界”建构及其现代意义》,主编《宗白华中西美学论集》、《艺术理论基本文献:西方古代•近现代卷》,译著《今日艺术理论》等。

祁林,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学术兴趣在媒介文化研究、文创创意等领域。著有《电视文化的观念》,译著《媒介建构:流行文化中的大众媒介》等。

作品目录

  1. 主编序
  2. 导论
  3. 第一节 文化视角中的社会变迁
  4. 第二节 视觉文化与其建构功能
  5. 参考文献
  6. 第一章 大众文化表征与视觉建构
  7.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大众文化视觉建构
  8. 第二节 “大时代”的英雄形象及其演变
  9. 第三节 “小时代”的消费型偶像及其表征逻辑
  10. 第四节 “微时代”的凡人形象及其主体建构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第二章 当代先锋艺术与视觉建构
  14.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中的当代先锋艺术
  15.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与视觉性的转型
  16. 第三节 当代先锋艺术的形象生产
  17. 第四节 视觉符号的挪用
  18. 结语
  19. 参考文献
  20. 第三章 草根传媒文化与视觉建构
  21.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草根传媒文化的崛起
  22. 第二节 草根传媒文化的形象学
  23. 第三节 草根传媒文化的表征
  24. 第四节 草根传媒的公共参与和视觉伦理
  25. 结语
  26. 参考文献
  27. 第四章 城市景观的视觉性生产
  28.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中的城市景观
  29. 第二节 当代中国城市景观的发展
  30. 第三节 城市景观中的奇观现象
  31. 第四节 城市景观的话语权
  32. 第五节 “景观句法”的历史修复与美学维度
  33. 结语
  34. 参考文献
  35. 第五章 视觉体制的形象生产与视觉建构
  36. 第一节 当代文化中的视觉体制
  37. 第二节 作为视觉体制的博物馆
  38. 第三节 消费文化与体验型表征
  39. 第四节 新媒体与数字博物馆
  40. 结语
  41. 参考文献
  42. 第六章 视觉技术变革中的形象生产与接受
  43. 第一节 技术与视觉技术
  44. 第二节 技术迭代与视觉性嬗变
  45. 第三节 装置范式与视觉生活
  46. 第四节 数字界面的形象生产
  47. 结语
  48. 参考文献
  49. 作者简介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