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2015奥斯卡特刊(No.036)

虹膜·2015奥斯卡特刊(No.036)

作品简介

本期《虹膜》是2015奥斯卡特刊,我们认为,奥斯卡的意义主要还是由它所选择的影片来体现的,所以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八部作品上,去深入分析它们的方方面面,或许这样能更真切地理解本年度奥斯卡的逻辑与取舍。这八部影片是《鸟人》《少年时代》《美国狙击手》《爆裂鼓手》《模仿游戏》《万物理论》《塞尔玛》《布达佩斯大饭店》。除此之外,我们设计了一个深度的问卷调查,邀请资深的影评人和学者,包括戴锦华、大旗虎皮、开寅、云中、赛人、于昌民等等,一起来畅所欲言,好好聊一回奥斯卡。读者倾听观点交锋,如果能在掩卷之余,对奥斯卡产生一点新的认识和思考,这期特刊也就算达到了目的。

本期目录:

卷首语:奥斯卡的意义(LOOK)

《鸟人》:排演之后的圣詹姆斯剧院(黄俊珽)

从新现实主义到《少年时代》:电影叙事走了多远?(刘起)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的形式主义风格(柏拉不图)

《美国狙击手》与塑胶婴儿(于昌民)

《爆裂鼓手》:他还未遇到魔鬼,就已失去了灵魂(吴泽源)

《塞尔玛》: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庸(鬼脚七)

《模仿游戏》的移情手段(大壮)

《万物理论》:霍金的爱情(丛未)

关于奥斯卡的终极问题——「十二怒汉」访谈录

本期作者:

于昌民: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现就读于爱荷华大学电影与比较文学博士班。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主义电影、当代电影美学与电影哲学。

大旗虎皮:本名李洋,法国戴高乐大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电影百科网站(http://www.cinepedia.cn)创建人,著有《迷影文化史》,译有《莱昂内往事》等。

吴泽源: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在读,曾为《看电影》、《东方早报》、《国家人文历史》、《电影世界》等刊物供稿。

柏拉不图:影迷,电影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讲师,主要讲授摄影、影像创意等课程,致力于视觉艺术与文化的研究,并为媒体撰写影评、书评。

黄俊珽:豆瓣ID为Manchild,康奈尔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生,关注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与电影,文学、电影、新媒体艺术的形式实验,当代电影美学等。

杨槃槃:纽约大学(NYU)电影学硕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影视编导专业。学术论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ic Art、 IAFOR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电影艺术》、《红楼梦学刊》等。个人网站:http://www.yangpanpan.com/

赛人:影评人,2001年进入《看电影》杂志,成为该杂志骨干编辑。2002年任《新电影》杂志主笔。2005年任《电影世界》杂志副主编,同年,在CCTV6《电影报道》(前身为《中国电影报道》)担任策划一职至今。

开寅:笔名「九只苍蝇撞墙」,生于北京,1997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系。2011年获得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电影理论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电影与意识形态、电影语言与技巧演变及中国电影史。曾任电影专业媒体编辑、记者,电影编剧、电影项目策划。现居加拿大。

大壮:西部片爱好者。

刘起:电影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类型电影与新时期电影。论文发表于《当代电影》、台湾《电影欣赏》等学术期刊。

伯樵:半途而废的社会学学徒工,热爱电影、古典音乐和学术研究,现供职于卢米埃影业,负责电影策展。

丛未:影迷,图书编辑。

鬼脚七: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生,主攻法国电影,目前致力于撰写论文和翻译书稿。

胤祥:电影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东欧电影。论文发表于《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业余影评人,专写不卖钱的文章,都在豆瓣。票友导演,拍过《此间的少年》,播放链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U2MDgwMzIw.html

云中:电视编导,影评人,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审,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选片人,合著有电影评论集《木乃伊防腐指南》。

戴锦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大众传媒、电影与性别研究。

作品目录

载入中

热门划线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