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琴成网

四琴成网

说说我知道的弦乐四重奏

暂无评价综合评分的显示会考虑用户真实性等多项因素,每部作品出现综合评分的时间不定。

作品简介

文章主要涉及古典、浪漫及近现代时期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十余部。

是这样的,翻翻前段时间的弦乐四重奏文章,似乎有点数量了,于是咬牙合个集吧。

说到四重奏,凡是迷上的朋友似乎都很难不被深深“网”住的。当然,于我个人而言,首先要感谢的是豆瓣“弦乐四重奏”小组里的行人老师和(anonymous v)韩兄,比较他们的审美和见地,再看看我的小文,实在是在专业性上差了不少。

韩兄也是一路走来对我帮助最大的人。作为四重奏组合内的一员,他的每一次释疑都对我犹如醍醐灌顶。

当然,如果回溯其我最早和弦乐四重奏的“交情”,还要说到读大学时上海四重奏组来校园开音乐会的记忆,当晚后台李伟刚老师殷切的一句:“你既然是学外语的,何不去做音乐类翻译?”至今响在耳边。

上个月又是他们来上交新厅的演出,想去叙旧,怕是时间已久,他早已忘记了我。

说在聆听四重奏过程中最震惊的经历,要数费尔德曼(Morton Feldman)和芬尼豪赫(Brian Ferneyhough)的那几首,前者的No.2竟然 写到了360分多钟,占了五张碟,真怀疑实际演出里如何操作。四重奏形式这些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大量繁殖,竟成为了各种最先锋、最实验的乐思载体,恐怕是海顿当年未曾料到的。

眼下这个小集子的最大遗憾之处在于,还没谈到过巴托克的任何一首。他的第五始终盘旋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大约是时机还未成熟吧。

最后,祝大家读得愉快,我们继续努力织“网”,乐在其中吧。

nolix,普通德语译者一枚。

作者自述

琉特琴为何会有“theobore“这么一种奇怪的拼法。有人说应该追溯到日耳曼地区的词源中,trb这个发音,斯拉夫语也是这样,和一个口袋膨胀的声音比较相似。似乎可以用来描述拨弦的声音;而低音提琴在十六世纪的德国地区就已经出现了。米歇尔.普莱托利乌斯 的绘图中似乎有相似的乐器,可是他并没有注明具体的定弦音高;据说是巴赫发明了the viola pomposa,但是没有任何同时代人提到过这一点,或者描述过它。巴赫自己也没有在乐谱中为它安排什么声部。日后许多记载,都将viola pomposa与violoncello piccolo相混淆。但是泰勒曼之后就逐步多了起来;在乐谱中当然还有著名的viola d'amour——实际上它的音色并不loving反而有着金属质感。它在迈耶贝尔的歌剧,后来马斯涅和普契尼的歌剧里都有机会但单独出现,很是耀眼、维瓦尔第和施塔米茨为它而写的协奏曲恐怕是最出名的......

作品目录

载入中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