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的节日 | 端午

蓟犁的疯狗
古越与端午 原载于《华夏地理》,有删减 在华夏文明不断更迭的漫长岁月中,诸多古老的民族和历史被时间逐渐埋没,亦或是在朝代的更替中被反复融合,最终变成了文物上的一段铭文,史书里的一则注脚,和被口耳相传的神话。对于那些有如星辰般繁复的古老时代,付诸于文字有时显得十分的奢侈而遥不可及,但在文明的不断打磨下,总会有些许没有被遗忘的记忆,被赋予了另一种形态,依附在岁月之中,绵延至今。 对于秦岭深处的那片遗留着神秘祭祀习俗的古老村落,以及在东海沿岸的那个依靠渔业默默生存的古旧渔村而言,这些沿袭了古旧文明记忆的族群更愿意将自身围蔽在现代人所难以用视线企及的场所之中,避开时代流转所带来的消磨,来保持自身的那份来自过去的厚重和隐秘。而相比较这些多少还有迹可循的古老聚落,有一个更为久远的文明,虽在历史的跌宕中失去了踪迹,却以另一种方式将自身的历史投影在之后的世代中。 古越族,是对古代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活动的部族的泛称。这些部族纷杂繁多,与中原地区的部族略有往来,在后来的诸多中原人所著的史书中,又被称为“百越”。这些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的古人类,在新石器时期便拥有了相当发达的冶铸技术。无论是良渚文化中对于玉器的精湛雕琢,还是那充满了传奇色彩的越王勾践剑和与其相通的青铜铸造工艺,这些早已被大众熟知的事例多少都在微妙地暗示着古越族的非凡之处。而有一个本应更为显眼的特色,却不知因何被淡忘在大众的记忆中。 在每年的六月中旬,炎炎夏日刚刚拉开一角帷幕的时候,端午节总会如期而至。在更多人的记忆中,这个节日的存在意义,是为了纪念远在战国时期的一位爱国诗人。在屈原投江自尽之后,百姓将包有糯米的粽子投入江水,以保全江中屈原的尸身不被鱼类所食,这个古旧的传说演变至今,成为了端午节粽子的起源。然而,在端午节中,粽子并不是唯一背负历史的标志,龙舟,或许才是关于端午节的,更为古老的象征。 古越人居住的地方水路纵横,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