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缅怀我眼中的杨绛先生

甲巴子
图片: 高龄坚持创作 2016年5月25日,北京协和医院的病房里,一位老人安静的合上了那一双看尽世间繁华沧桑的眼睛,带着祥和从容的微笑离开了这个纷扰的世界,装着几十年的期待踏实的离开去寻找日夜牵挂的我们仨,她就是走过一个世纪轮回的文学老者—杨绛先生,享年105岁。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对杨绛先生的初识总离不开钱钟书夫人这个称呼,少年时随着钱老爷子幽默俏皮的笔触走进《围城》,看到了第一批留洋海外的知识分子的情感纠葛,而后开始翻阅各种资料探寻他真实的情感历程,继而发现了这位身居钱老爷子身后的女子,才发现原来她也这般才情四溢。 辞海中曾言:“先生”的意思是指比自己年长有一定地位的人。无疑,杨绛先生就是这样的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后又专程前往巴黎大学进修,回国后工作于北大文学研究所,精通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又自学西班牙语,后经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更是被邓小平先生作为礼物送给西班牙国王,在她耄耄暮年依然执笔创作,《我们仨》、《洗澡》更成为流传之经典,我想她足然担得起“先生”这个称呼。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是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对他相濡以沫六十三年夫人的评价,可谓贴切之至。她是钱钟书一生挚爱的集妻子、情人、朋友于一身的伴侣,也是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集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于一身的学者文人。 1932年清华大学的古月堂门口一对青年男女相识,3年后携手走进婚姻殿堂,从此文坛佳话里便多了一对惺惺相惜的伉俪。相伴的六十三年里,先生实实在在扮演好了妻子这个繁重劳心的角色,身为才女,成名早于丈夫,却甘愿奉献与成全。 婚后,才发现才貌双全的丈夫原来是生活的低能儿,除了写字以外几乎不能料理日常起居,甚至连取材点火这样的事情都会急出满头大汗。自此,从小被父母娇惯的她做了“灶下婢”,揽下所有家务活,为丈夫做饭洗衣打理人情世故,陪丈夫留学海外,帮助其挑灯温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