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一场认知革命
李赢
这是识心观象的第1篇文章
女权的核心是改变自己惰性的认知方式。
#METOO运动的轰轰烈烈让很多人意识到,性骚扰远超大多数人想象得那么罕见。这场运动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女权的标签,然而各种网络争论中,女权的具体解释却鲜有提及。不少男性看到女权两个字就不痛快,觉得女权必然会深陷男同袍于水火;也有人觉得女权是西方的产物,搁在中国水土不服,所以才孕育出所谓的中华田园女权。我无意去梳理不同女权组织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差别。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其实还没拿到博士),我想简单解释一下女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女权运动的核心,不只是诉求,也不只是道德感召,而是改变大众的基础认识模式。
01 诉求层面
女权虽然带这个『女』字,但是本质上所倡导的,并非是建立起一个父权社会的对立面— 一个由女人主导的社会。 女人的处境在绝大多领域比男性更为艰难,所以平权在落实的时候更多地聚焦在提升女性权力 ,但最终目的不是要让女性的权力高于男性,而是平等。形容女权运动更贴切的词是平权。
女权的第一个层面非常的务实:要求在政策上男女一视同仁。这包括女性的继承权,投票权(在西方国家和台湾省之类的),同工同酬,以及平等的职场机遇等等。事实上,女权的先锋就是一个英国的女富二代( Caroline Norton)看到自己继承的财产全部归丈夫了(当时社会不允许女性拥有财产),就去法院起诉,捍卫自己的财产。
02 道德层面
诉求层面背后必然要有相应的理由支撑。这涉及到女权的道德层面:男人和女人是平等的,谁也不比谁更高级,所以应该被平等地对待。
然而道德感召往往很无力。
圣经说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的。尽管咱们文化里没有这样的歪理,广大男性同胞们也是想方设法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搜集女不如男的证据(比如女司机开车闯大祸)。有些(直)男自诩『理性硬核』,不屑拿社会新闻来当证据,于是转身抛出了货真价实的数据。殊不知收集这些数据的(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