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期,咋想的

北雁
图片: 首次发图,怀念一下故居 七月十五,晚上烧纸,在此先给自己定个闹钟。其实本来只想发前半部分的,可是点击表发之后,才知道有字数要求,遂临时决定添加后半部,就算“捆绑式火箭”了。 Part 1 三年八十五万字,我真的很累。虽然依旧有许多写作计划,但介于成品质量和收支平衡,自认为近期还是以改稿和充电为宜。当然,有好的机会,北雁也会乐意将自己的其它作品公之于众。 坦诚地讲,除了《海之彼岸》的后半部分,其它六十余万字,都是过往在封闭的自我空间之中完成。回头再看,能够轻易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在班门弄斧中聊以自慰,做着畅销大江南北的美梦?或是在我行我素中独辟蹊径,在某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孤芳自赏?不愿变成量化文字产生器的我们,对每部作品都视若己出、真诚相待,却屡屡与落寞失魂相伴。 文字的排列组合,大致有两种分化,一个水多冰少,一个冰多水少。从为期两年的半封闭写作,到参加长篇拉力赛,再到承当中篇征文评委,我越发明显感觉到:两者之间的东非大裂谷在加速生长。 没办法,品味有雅俗之分,审美有高地之别。内涵太高深,大众不喜欢;表象太通俗,行家爱拍砖。对于多数人来说,码字是一种赌博;对小部分人而言,写作是一种消遣。光着脚板蹬自行车,肯定无法与坐上房车去旅行相提并论。 是的,文字无法用来果腹御寒,也无法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除非受到民众追捧,才会焕发出巨大的精神能量。 雨果既可以对大兵说自己“以笔杆子为生”,又可以通过一记“问号”让出版商醍醐灌顶,颇有诗仙太白之洒脱。 记得曾经听笔友们讨论过:许多写作者的前期产物,都是费尽心血、绞尽脑汁,却难以得到回报。即便有人问津,最好的光阴和最多的热忱,也很可能折算为入圈会费,以白菜价位换取公众认知度。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经谦虚地说,自己不过是位讲故事的人。作为金字塔顶端的那颗明珠,他不能乱说话,又不得不讲话,所以只好轻描淡写地取中庸之道。 必须承认,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