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和环境:三种形态

把噗
三者的关系 “电影中没有建筑和环境,只有空间。”这是一句绝对的话,也是准确的。任何电影内在地包含观看者,它被生产出来是为了将自己供给“观看”这一行为。这就决定了出现在电影中的物理实在,乃是在观看者投注的目光中完成的。这一过程包括两道相反的程序:首先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由相对位置决定的物理空间,然后摄影机通过景框从现实世界中(物理空间)框取出空间,没有这个具有限制意义的取景框,空间便是无法形成,不妨将此时的空间称为“隐在空间”;最后观众通过眼睛从景框看到的那个东西,这个东西在感官感知的作用下必然形成为“空间”,这是“感知空间”。 摄影机的虚拟目光将现实世界的物理空间凝结为胶卷或数码介质中的隐在空间(一种尚未被“显隐”的底片),再在观看者的目光作用下显现为感知空间。唯有最后一种空间值得我们分析,在此意义下,我们为影像空间分出了三种形态:建筑、空间和环境。 在此,前一空间乃是从广义上来讲的,也即将空间看成是与时间相对的客观存在。我们不会去分析思想史上空间概念的流变,而简单地以一种抽象角度看待它。空间,仅是用来指称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差异。只要世界存在,物与物在位置上有差异,空间便会存在。 至于说空间是否如时间那样,乃是上帝在创世之初一同创造(《创世纪》),还是说随着人类意识的产生形成,还无法确定,也非此处探讨的关键。这都影响不到如下的事实:意识观念中的时间只能在隐喻层面被理解,而且还往往借助于空间的先验作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引申至电影中,“空间”呈现为一切展示物与物之间位置差异的客观实在。因为空间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电影仍然是“写实”的,电影中的一切便无不浸染在空间之中。在此,我们排除了那些探索“无空间”的电影。这是可能的,因为电影无非是一块二维的平面,三维的空间感必须以幻觉的效果达致——比如贾曼的《蓝》即以一块蓝色平面直接取消了影像构建三维幻觉的本性,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