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蓝

李玥涵
李玥涵,2000年6月生,复旦大学中文系2018级本科生。曾获第九届复旦光华诗歌奖、第二届复旦江东诗歌奖。复旦诗社第四十九任社长。 骑行 到了传说中的湘南 向远处,去清冽的海岸。 日光落向停靠的帆船,不打渔 而是昏睡。骑行的影子 被折叠成短促,风筝线抽出。 我和单车多余地立在悬崖口, 对岸的卷轴成为两颗封锁的石榴。 影子接着出海,越过浮动的渔网, 风衣敞开,我们的石榴卷舒。 像是白炽兔子或干燥的蝉, 人、轨道、电车,寂静一致地 悬置了生命瞬息的注脚 选择连串粘稠的穿梭。 鱼店、米店的孩子则蹲在 远岸的棚屋或树下,意识到 此刻,光是唯一、无数的桥。 樟树 走路时我想到,眼下的几天: 他们的脚会被泥土烘烤 所以抄近道来我家,蹲坐棚屋外 新造的刨冰机下,此时他们 没有更多话,而是以均匀的呼吸 拘谨地等候这一瞬的妙处—— 雾白色冰晶石正用砂矿陶磨 取下米块,很快就消失。 几处印章般的脸,在更晚时 当母亲踮脚移开一节木窗, 近乎一致地朝向远处的草地, 羊群散落在大碗岛的余兴。 此刻,他们的眼睛几乎和糯米 是一种质地。一些会呼吸的水, 一群濯磨的羊,它们的身体 在没有目标的搅动里,组成了时间。 他们离开时给我路上的香樟, 一些轻快的空气捎来会说话的丘鹬, 这些夏候鸟性孤独,常单独生活; 他们抬腿的姿势比云的移动更生动, 我就看见,鸟交换着一次缓慢的秩序, 这俯视的运动里,向下的一切是水 而我忘了问,你们身上的骨头 为什么比我坚硬这么多 而你们的声音,总没有任何悲伤 春雪 爸爸把我托付给张医生 便驱车离开白房子。 领口洁净的张医生, 领我穿过一列磁条, 通往火车报站的口径。 据猜测,我晕进一艘滑轮椅, 不知情的护工将我运往轨道。 记得,这个过程持续多年, 头顶的吊坠悬在日光下, 尘埃不绝地鼓掌,也许是 庆幸我来访,一些人起身。 作为一个新患者,我渐渐 如同别的病人,友善地共进 这次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