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09-"循吏"晁错
IgorFireKeeper
一说起”晁错“这个人,脑子里就想起以前历史课本上学到的那句响亮口号: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这口号是在西汉"七国之乱"时期,由叛乱的诸侯王喊出来的。晁错是谁?为什么诸侯王造反,要打着诛杀晁错的旗号?晁错最后到底有没有被诛杀?带着这些问题,我来从《资治通鉴》里梳理一下晁错这个人。
晁错乃颍川人士。汉文帝时期,任职太子家令。西汉时期的"太子家令",大致是太子家总管的意思,主要掌管仓谷饮食等事务。当然,晁错并没有把精力完全放到"仓谷饮食"等事情上,而是不断地分析时局、并给文帝上书、论述自己的政治见解(是不是听起来跟前一篇讲到的 贾谊很像)。他对问题的洞察和分析颇为触及本质,而且行文深刻磅礴,很得太子赏识,人送称号"智囊"。——这个太子,就是后来的汉景帝。他上梳谈论的政见,主要集中在3个问题上:
1. 经济发展问题:晁错是"重农抑商"策略的坚定支持者
1. 抵御匈奴问题:晁错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军屯戍守、抵御匈奴的办法
1. 统治稳定问题:晁错主张"削藩"
如果还记得 贾谊这个人的话,就会发现晁错在治国见解上,与贾谊惊人地相似:都主张"重农抑商",都主张"削藩"。两人虽然处于同一时代,但并没有共事的经历。在晁错崭露头角之际,贾谊已经英年早逝。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所见略同"吧,至少贾谊的一些构想,在晁错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为西汉初年的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晁错的政论文章来看,此人是一个非常有洞察力的实用主义者。跟儒家"以礼治天下"的思想不同,晁错的治理观念,总结起来大意是:整个国家,从布衣百姓、贩夫走卒、到王公贵族,都代表着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利益。人都是会追求自己利益的,这一点无可厚非也很难改变。治理国家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设计一系列制度,来制衡不同团体的利益关系,给大家都找到一些好处,同时推动国家的建设。这种思想,更接近法家一些,也比较接近现代的经济学思想。"以礼治天下"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