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

郭小三
上篇:2003 中专毕业之后,我在宁城郊区的一家五金厂当工人。这让我父亲特没面子,众所周知,父亲是位老师,教了一辈子书的老先生,唯一的儿子却进了工厂当工人,这让他沟壑纵深的老脸很挂不住。在他的坚持下,我去到宁城夜大自考本科。 无数个孤独的夜晚,我走进宁城夜大,讲台上的老师是位姿色尚可的女生,模样比我大不了几岁,我不知道这样的小姑娘能教出什么东西,尤其是台下一帮像我这样的无知少年。她教的是数学,我对数字天生钝感,看到密密麻麻的数字便昏昏欲睡,唯一能让我提起点精神的就是女老师的脸蛋。 夏天的某个晚上,空气闷热,头顶的吊扇吱吱作响。女老师在台上讲统计学,她说概率低于千分之一的事情可以相当于不会发生。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身边坐了一位我以前没见过的男生,他推了推我的胳膊,一口广东口音的普通话,你怎么不听课? 我说老师刚刚讲了,概率太低的事相当于不会发生,我听了也是白听。 他问我,你觉得老师如何? 我打量他一番,忽然明白,这小子是来泡女老师的。 后来我们相熟了,他叫老顾,果然是为了爱情而来。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家伙是标准的富二代,家在广州有几栋楼房收租,和女老师在湖南一所高校上学时是同学,为了女老师,不远千里来到宁城,追寻爱情。 当时我根本不想考什么本科,只想能混进五金厂的宣传科,毕竟我父亲是位老师,多少受他感染,我略有一些文艺细胞,会写一点狗屁文字。可厂长说了,中专生没有资格进宣传科,厂长的话没有多少可信度,据我所知宣传科的红丽仅初中毕业,可她漂亮的脸蛋就是资格,我自叹不如。 老顾在城里开了一家咖啡馆,那个时期的宁城,人们根本不知道咖啡是什么玩意儿,大城市来的老顾想引领我们小县城的文艺风潮,现实比较残酷,生意惨淡,所幸的是这家伙不缺钱。他说有时间可以去咖啡馆找他玩,他在宁城没有朋友,很孤独。 十九岁的少年,是很重视友情的,按着老顾留下地址,我找到了宁城唯一的雨夜月光咖啡馆,我仅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