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菲斯特奖的特色及其演变
木海
即使是在设奖数量众多的日本,梅菲斯特奖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的新人投稿,试图通过这一奖项出道。自1994年奖项创设以来的27年间,其各方位风格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变化。当然,在了解其风格变化前,首先需要清楚的是梅菲斯特奖和大部分奖项相比自有的特色。
首先在大类上,日本的奖项设置主要分为公募和非公募。公募即为支持所有人投稿作品,一般新人奖会采用这种形式,进行多次选考并最终选出获奖作,例如鲇川哲也奖。与之相对的非公募则是评委针对符合候选条件的已出版作品,选出候补作品并最终确定获奖作,例如日本推理协会奖。
在这样的一层分类中,梅菲斯特奖属于公募奖项,所以针对其的特点讨论也是和公募奖项作比的。在下文中,经常用于参考的一般对象选择为鲇川哲也奖。
·授奖与出版周期特色
一般公募奖一年内收稿并评选,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没有获奖作(即获奖作从缺,例如2015年的第25回鲇川哲也奖)或者同一届多个作品同时获奖(例如2010年的第20回鲇川哲也奖,获奖者为安万纯一和月原涉)。梅菲斯特奖则不会出现这样的特殊情况,如果没有足够吸引编辑的作品,便不会颁奖,也就是说授奖周期不固定。
从2009年的第40回座谈会开始,座谈会,即讨论并评价投稿内容的编辑对谈记录由《小说现代增刊梅菲斯特》移至独立的杂志《梅菲斯特》,一直保持稳定每年4次。座谈会由增刊时期,即1996年到2009年的每年1月、5月、9月发售,变为每年4月、8月、12月发售,延续至今。
在这些座谈会中,谈及投稿作品最多的是第29回座谈会,达到26作。当时座谈会标题为《最多应募数,最高张数,总计1000本,创纪录的这次会有作品获奖吗! ?》。很遗憾,结果那一次没有作品获奖。既有评选不出获奖作的座谈会,也有一次选出多个获奖作的座谈会,例如第8回座谈会上,同时选出了第5回(浦贺和宏)和第6回(积木镜介)获奖作。
获奖作的刊行也并非完全按照授奖回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