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考工记》—乱世里一个爱静的男人

人人余
图片 1944年,阿陈还是上海小开 周日去图书馆借书,一般是选好五本,回家再考虑读不读得下去。王安忆这类作家在我印象里是可读性比较强的对象。所写的多是大世界,小生活,就少不了情情爱爱,是心头好。可这本花城出版的《考工记》书皮黑黄色相间,又无推荐语,简介,前言之类。加上书名奇葩,犹豫着要不要占用一次只能借五本的名额。翻开书的第一页,整整一页纸只有一句话“他这一生,总是遇到纯良的人,不让他变坏”。这么一句话,又独占一页纸,有当下流行的无病呻吟的青春“文学”之嫌。但王安忆总不至于为了赚钱,给懵懂的青少年灌毒药,也总不至于做糟蹋文字的事。可以放心回家把玩。 两天左右就读完了这部小说,我也是此时看着手边的书,才发现,书皮上的黑黄相间想画的是年代已久的青砖,是阿陈——陈书玉家的老宅子,清朝开国时建造名为“半水楼”,后"文治天下",改名为“煮书”。 阿陈家祖上经商,在上海做海运,开船号,造码头,商栈无数。大约乾隆年间发迹,同治年间开始家道中落,但船号,码头盘给清廷设立的轮船招商局,到手的银子数目之巨,供陈家从清朝的同治年开销到如今—— 一九四四年,抗日战争就快结束的时候。 大富大贵之家,却没有记录在册的家族史和家谱。只剩下坊间传言,和父辈祖辈嘴里的一点模糊的故事。晚年以前的阿陈对家族史是不感兴趣的。尤其青年阿陈,过着从祖父那里传来的一贯的生活方式——坐吃山空。阿陈家可知的是有祖父一脉,伯祖父一脉。父辈,孙辈的不知有多少人,逃难以前共同生活在这座老宅里。极有默契的过着相同的生活方式,不需为生计奔波, 从无劳动的概念。其实到阿陈这一辈已有山真的快被吃空的趋势。却仍可供阿陈听音乐会, 逛舞厅, 看电影,喝咖啡。只是,需要为了省钱买音乐会的套票,通常在舞厅一杯饮品慢慢喝到离开。 青年阿陈,就读交大。在招商局音乐会认识朱朱,大虞,奚子。而这个故事基本就围绕这四个人展开。其他重要人物有吗?肯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