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只能踽踽独行—乐天不快乐,梦得难好梦

柳念塘
公元820年冬天,白居易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翌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绯色朝服,先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公元822年,为避牛李党争,白居易请求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内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绩。三年后,回长安任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秋天至洛阳,并在那里购宅。次年,又被任命为苏州刺史,直到826年因病去职,这时他已经54岁。 任职苏杭期间,应该是白居易政绩最为显著,政治理想得以施展的时期。 在杭州刺史任内,他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便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 (有一种说法,西湖白堤就是为纪念白居易而得名) 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也是轻徭薄赋、与民生息,最著名的是他主持开凿了一条长达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这条街在后来的千百年发展中逐渐兴盛,成为苏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苏杭等三四年,虽然累,但白居易心情应该不错,后来写下多篇诗词来回忆这段时期。比如《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第12课),“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不尽的轻松愉快。再比如《忆江南》系列,其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早已脍炙人口。 我们再来看看刘禹锡。公元821年冬,刘禹锡丁忧期满,新皇帝穆宗任命他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从洛阳到奉节,又是一路跋山涉水。在夔州两年期间,刘禹锡根据巴蜀地区的民歌,采用当地曲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