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的年味与乡村的生活

武略
公司早在小年次日就放假了,我是腊月二十八才收拾行李回家的。家人催促着我早点回家,可家里过年没什么气氛,也没有什么事情要轮到我来帮忙,我便在这座城市里多呆了几天。 不知道为何要这么晚回家,如果一定要说一个原因,大抵是我对现在工作的城市充满了好感,却对自己的家乡越来越陌生。 我从小出生在南方的一座三线城市,小学到高中所有的时光都在这座城市里度过,寒暑假也从来没有到过外省,就算省内的其他地方也甚少触及。尽管人生中的头十八年都在这里,但我后来离开这座城市去上大学、在外地工作时,仍旧没有太多思乡的情感。 十八岁高考那年,我考上了省会的一所大学,从此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到了省会城市学习和生活。省会城市与我的家乡在基础设施方面没有太大的不同,我却对一座突如其来的陌生城市充满好感,一点一滴的探索这座城市,去观察这里生活的人们,感受他们生活的方式。 我喜欢这里的繁华,每个夜晚的市中心都汇聚了年轻人,这座城市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它是年轻人生活的地方,有着众多的帅哥美女,也有许多同志群体,他们一起在这里生活工作,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多元化,我的所见所闻都感到如此美妙和不可思议。 故乡的那座城市在我的记忆中逐渐衰减,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当我回到家里出门时,找不到想要的小黄车,路边的一些商店不支持移动支付,超市里的物价比省会城市还好贵。不遵守交通秩序的行人,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琐事而大打出手的中年妇女,他们构成了我对这座城市的刻板印象,且难以改变。为此,我不得不问,是我的家乡出现什么问题了吗? 一、过年的一些习俗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变得不喜欢过年,甚至害怕过年了。放假前的几天,办公室里的同事们都在讨论过年害怕的事情,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怕被催婚,怕被催生孩子,也害怕被亲戚朋友攀比甚至看不起。 我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都在职场辛辛苦苦的工作忙碌着,赚取着与物价不相称的薪水。可回到家里,这些都会成为亲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