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华人尸骨回乡记

李镜合
又一年的春节是在海外度过的,每年春节和家人视频的时候都说:明年吧,明年应该能回去一趟。至于到时候做不做得到就另说了。相比历史上早期的海外华人,许多人唯一一次回乡和亲友团聚的机会不过是死后尸骨被运送回国重新安葬。作为后辈,我既惭愧又幸运。幸运的是我回国一趟相比他们要容易太多,至少不用等到死后才能为之;惭愧的是,我对故土家乡亲友远不如他们眷恋。 对于福建,广东和客家人的“二次葬”的习俗,我好奇的是,这些地方的同胞们在北美大陆去世之后,为何以及如何回到故土家乡,执着地要安葬在家人亲友的旁边。虽然没看到历史材料说明尸骨运送回国一定要在春节前后完成,但国内春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不知家人在这个时候是否有所挂念。 客家人,部分广东人(主要是广府人和四邑人),福建人有“二次葬”的习俗,即第一次下葬之后,待尸体腐化完全,重新开墓把尸骨收集起来,放到坛子里(瓮,塔,罐,罂,斗,盎,通常其那边还加一个金字,各地方称呼有差异),然后再次重新下葬,“或曰当宋季南迁,转徙不常,取先骸而珍藏之,便于携带,亦其一说而未必皆然。盖其始虑亲骨入土易朽,易以瓦器,本出于珍护先骸之意”。习俗的解释有很多,常见的一个是在动乱年代,人口迁徙频繁,第一次安葬不用太讲究,第二次尸骨装入罐中之后,可以便于转移祖先和家人的坟址,陪伴左右,以尽孝道,如白居易所描绘的中国传统聚落,“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这种解释,对于海外华人应该是最恰当了。他们最终被葬在家乡,那里才是他们永久的家,对于旧金山,西雅图,内华达,爱达荷和温哥华等等北美的地方来说,他们只是过客而已,没有亲人的照料,灵魂会在永远游荡在陌生的大陆。回到家乡之后,才能和自己的家人亲人一起,被他们照顾,并且庇佑他们。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日本侵华战争,之后才渐渐衰弱下去。异乡总归是异乡,1916年加拿大维多利亚市的开平会馆在号召同乡捐款送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