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生意经

一粒青橙
爸爸所在的单位是一家生产棉麻的国营企业,曾经是大家羡慕的铁饭碗。直到九十年代,国家兴起了一股改革浪潮,为了跟上社会的步伐,爸爸的单位也加入了进去,风风火火的改革了一番。只可惜,改革不成功,单位效益开始直线下滑,之后更是一年不如一年。到了1994年,单位运转起来都已经十分困难,全员大会上领导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裁员,二是降薪。 在一起工作的大都是从父辈开始的好友,谁去谁留都会伤人,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了降薪的方案。次月起,单位便每月只给员工发放原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望以此来渡过危机。 可是,原地踏步的单位已经跟不上国家的发展,新兴的私企更是成为了有力的竞争对手,单位效益没有好转,大家百分之二十的工资也只是杯水车薪。一年以后的1995年,单位虽未宣布破产,但已经停止的大部分业务,同时也停止了员工的工资发放。在这样的情况下,爸爸仍然坚持了四年。 这四年里,除了要完成单位偶尔的工作安排,还得悄悄的挣些外快来补贴家用。1999年,单位开始鼓励员工主动辞职,并会在辞职后一次性补贴五千块钱。 那时的五千块钱,对于我们家庭而言,算是一笔大数目,虽不至于让我们步入小康,但也可以把生活过得稍微称心一点。最终,爸爸在妈妈的支持下,从单位辞职了。离开了单位的爸爸,心中激动:“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好好地大干一场了。” 那些年,爸爸做过不少生意,比如早餐铺、中餐店,比如茶牌馆、烧烤夜宵,比如手套作坊、钢材铺等等,爸爸确实如他所说大干了一场。 爸爸的第一个生意,是他用辞职后的补贴去盘下了楼下一间三五个平方的小门面,开起了早餐铺。卖的东西很简单,除了自己熬些粥,做些小菜,其他的食物都是代理销售,虽然利润微薄,但好在薄利多销,也还算不错。 经营小半年后,这三五个平方已经关不住爸爸的雄心。爸爸认为,这里有饮食的需求,而薄利的主要原因就是代销,为何不将店面扩大,自产自销。爸爸和妈妈商量后,在不远的地方重新盘下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