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挑剔村上译者时,我们在挑剔什么
王父斤
最近,因为村上春树先生的新作《刺杀骑士团长》的中文版本上市了,一些关于村上和其作品中文译本的讨论(或争论)又在网上展开。看到网上有人似乎“重启”了讨论村上春树先生作品的中文译本的译者孰优孰劣的“模式”,尤以拿林少华老师和施小炜老师的译本作对比,我也忍不住想搅一搅。我觉得在网上开骂这方面,施老师作为学者来说,给后辈开了不大好的头。毕竟,网海也是鱼龙混杂,有些人骂人根本“不走心”,看着别人骂得“有道理”,立马也就卷进去乱骂一气;骂完了你问他骂谁呢,兴许还有人不知道到底该骂谁。在翻译界,没有谁是绝对权威。
我不是个“村上迷”,也没有认认真真地读过村上先生的所有作品;我认真读过的只有两部:《挪威的森林》和《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也是为了写这篇文字所做的“必修课”。前者,现已成为“世界名著”,中文版译者是林少华老师;后者,中文版译者是施小炜老师。作为读者,我不太确定非要站在哪位译者的队伍中,就会显得我“懂事”,或懂村上的文字,更或者懂得文学。我只是认为,有人乐意坐冷板凳,也或者因为坐冷板凳而赚了些钱,能把外语作品译成中文,给广大的中文读者文字和文学上的“享受”,这就已经够了!至于谁翻译得好,谁翻译得不好,有点常识的读者都会明白,其实外语和中文是没法完全对等的。即便翻译界始终不移地坚持“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文字可以对译,而文化则完全没法对译。至于译者之间互掐,甚至在网上公开叫骂,我个人认为十分不划算,也显得很小家子气;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说法,一个译者嫌弃另一个译者的水平,这其中的动机就多少让人怀疑。作为译者,不是说谁有最高等级的外语证书,或在某外语的母语国度留学深造过,就一定能成为行业老大。即便不懂翻译的读者,无论如何都能看出译者的水平,生搬硬套的翻译和经过巧妙处理的翻译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有些译者翻译的东西,读者怎么读都觉得像是在吃木头渣滓;而有些译者翻译的作品,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