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薄西山的读书事

十九
读书这事可真是日薄西山了。 常理来讲,公众媒体越是大力号召什么,正好说明这件事没落了。像保护大熊猫似的保护读书的爱好。但把读书摆到娱乐节目和公众新闻里去,比保护大熊猫的事尴尬多了。 号召大家都要爱读书,这是一个多么害羞的命题啊。 多少有点像非要一个男人爱一个贤惠的良家妇女。 他不见得真爱她,但他知道她的好,他知道爱这个女人、和她在一起有诸多好处。对自己好,对他妈好,对家庭好,对将来后代的基因也好。 这些条分缕析的理智上的好处,得一条条背下来,铭记在心。一旦哪天偶然遗忘了这些好处的话,他就不爱她了。他的感情都不是发自内心的,不是真爱,怀着很多目的。 真心爱读书的话,就是读罢了,不是因为怀着“从书里得到什么的”期待,也不是因为“大家都让我读书,社会也让我读书”,也不是因为读书很拽。 纯粹就是,不读书不能活罢了。 主流媒体用“大张旗鼓地要求人们读书”敲响了它的丧钟。 也许还能有些回光返照、看似良好的现象吧? 不如放它走吧。 读书既然已不流行了,那就放它走了也无所谓。 我们很早就已经知道,“流行”这件事无关乎好坏,流行的不一定是好的,只是流行罢了。不流行的不一定是坏的,只是不流行了罢了。 每秒钟都要接受原子弹爆炸般的信息量,除了个别有非常坚决的自我意识的几个人,大多数人都是很难控制自己不断转移的注意力的。 当最后一代“非信息化时代”出生的人死去之后,世界上剩下都是信息化时代出生的人,从小就被信息的海洋包围着的人,他们应该觉得,世界就应该是这么丰富,热点就是应该前仆后继蜂拥而出,注意力就是一种“前一秒和后一秒完全不同”的东西。 我一点儿也不觉得,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件坏事。 朝三暮四是人的天性。硬要违背天性的话,肯定会出现许多虚假现象。 只要是自己的喜欢的事,只要是大脑想集中注意力,它自然就会集中的。 它觉得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则会任由自己涣散。 就算是脑子里总有七个声音的我,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