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的很多东西设计的很low?

小椰苏
红底白色的标语,柏油水泥混合的城市道路,渣土车,超载劣质大卡车,毫无审美的乡镇建筑,穿棉鞋嗑瓜子的农村妇女,没有气质的中老年人,不是电镀轮毂的公交车,西裤配凉鞋的中年人,经常出现的无防抖画质低劣的拍摄视频,风格不统一的城市建筑。 这些元素的宣传手法技术上是不是有些粗糙?有没有给中国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下图分别是我国和日本乡镇巴士,我国和日本长途客车 下图分别是我国的卡车,日本的卡车,欧洲的卡车(真的不是刚出厂的) 那么关于这个深奥的问题,朋友安森奎给出了精彩的回答: 不要洗白国内平均审美水平,确实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个是不可否认的。 但首先我要说那个说我们审美缺失是因为艺术课被霸占的答案其实漏洞很多,我不排除这个对社会审美有那么一些影响,但是抱怨因为没这些课丧失审美的人,大多也都是对小时候被占用“放松”课以及应试教育表示恨意而已,有些人就算上这个课他也未必是真正在欣赏艺术,只不过是想和前后的人打打闹闹或者睡觉亦或者是学一些“有用”的科目,我也是见的多了,从小给一些人放卢浮宫,审美也未必会上升多少,审美好坏和看多少名画不成正比,也和画画好坏不成正比,有时候你会发现美术生打扮的也未必比理工学生好,很多时候这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 其实客观点说,大家认为可以称得上是设计行业的“佼佼者”的日本也是充斥着这些玩意的,评价任何东西切忌忽略次要矛盾,这个是相当一部分国人的共性,你看我说这句话都有点极端了。 图 这还是个给别人印刷东西的会社的海报。(或许是突出他们用的是“純正インク”吧  笑) 广告招贴这东西最起码也是出现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才大规模出现的,这一点我们确实是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工业设计真正作为一个学科的出现其实没多少年,上世纪20年代的德国的包豪斯学校开始才算是有了“工业设计”这玩意,在这之前的产品设计基本都是这样。 图 英国水晶宫博览会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