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 100。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2014年《故事》中文版全新修订升级,译者周铁东拥有深厚的国内外影视行业实践经验,文风犀利。新增58条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注释,补充了未被原书整理进附录部分的剧作资料,同步更新458条所涉及影片、作品的中文信息,采用特殊开本和全新的封面材质。 《故事》不同于其他流行的讲述银幕剧作手法的专著,它所论及的是形式而不是公式。麦基以一百多部影片作为示例,向读者传授了一种银幕剧作的原理,它超越僵死的教条,发掘出名品佳作中那些使其卓越超群却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组成部分。麦基从基本概念入手——何谓节拍?场景?场景序列?幕高潮?影片高潮?——不仅精辟地阐释了标准的三幕戏剧结构的奥妙,而且还揭开了非典型结构——如两幕、七幕、甚至八幕影片——的神秘面纱,指出了每一种类型的局限性,强调了主题、背景和气氛的重要性,以及人物和人物塑造作为一对相对概念的重要性。 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生于1941年1月30日,剧作家、编剧教练。 因连续剧《起诉公民凯恩》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 1981年,受美国南加州大学邀请,开办“故事”培训班,随后创办全球性写作培训机构,学员超过6万名。 其中,60人获奥斯卡金像奖,170人获美国电视艾美奖,30人获美国编剧工会奖,26人获美国导演协会奖。 被《指环王》《霍比特人》编剧兼导演彼得·杰克逊称为“上师们的上师”,长期担任迪斯尼、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等机构的专业顾问。
  • 蛤蟆的油
    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这油的结晶就是这部《蛤蟆的油》。 从孩提时代一个孱弱的“夜哭郎”,如何痴迷于绘画和电影,如何幸得启蒙而踏入电影界,最后如何执导《罗生门》等影片而成为世界级的导演黑泽明坦然直面过往的一切,人生的甘苦,艺术的感悟,流露于字里行间。 黑泽明(1910—1998) 日本导演。执导的《罗生门》(1950)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七武士》(1954)获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暗堡里的三恶人》(1958)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德尔苏•乌扎拉》(1975)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子武士》(1980)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八月狂想曲》(1991)获日本电影学院奖。 1990年,成为史上第一位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1999年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为表达无限的崇敬之意,“黑泽明”词条由斯皮尔伯格、张艺谋共同撰写。
  • 书法课
    书画家林曦从自己十年来面向零基础成年人的教学经验出发,将多年来对于书法的认识、思考、体悟凝练成书,为热爱传统文化的读者提供了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可能。 本书全面呈现了学习书法的方法,将“心手相应,知行合一”的理念贯穿于始终,涵盖具体技艺的练习、学习的步骤、功夫的积累与精进、学习心态的调整落定、书法的内涵与意义、艺术欣赏的方法等各个方面。随着学习的深入,“书法”这个词便渐渐从一个平面的概念,生长成一整个系统。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技艺的修习,帮助我们形成新的视角,亲近传统文化,感受艺术之美,通过学习和实践和所得滋养自我与当下的生活。 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更是文心的修炼与养成。 学习书法,不只是为了把字写好,而且要经由它、经由专注自律的日课精进,在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往来交流中,学习为人的修养、风骨和趣味,学习欣赏万千笔墨,欣赏这难得的抽象之美,去到更为细微及更为远大的世界,让自己更快乐。——林曦 林曦,水墨画家,1983年生于重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她是暄桐教室的创办人与授课老师,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人生活方式的转译与传播。在她看来,写字是一种生活,学习传统的重要意义在于启发当下。
  •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
    为了解释情感因素在设计领域扮演的角色,本书详细探讨情感元素的三个不同层面:包含本能的(产品的外观式样与质感)、行为的(产品的功能)和反思的(个人的感受与想法),并提出因应不同层面的设计原则;对目前越来越重视客制化与互动设计的服务产业来说,情感设计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诺曼博士的畅销书《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中说明了:为什么生活用品不应该让人困惑、恼怒,还有沮丧;《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则解释了为什么它们也必须迷人、赏心悦目,以及充满乐趣。 唐纳德•A•诺曼(Donald A · Norman) 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设计师之一。他兼具教授、企业高级主管与顾问、主讲人、书籍和专栏作者等身份,有着工程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背景,将多种学科的知识引入到设计领域,对我们重新理解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作用,精准把握并实践以人为本的设计有着重要的贡献。 诺曼是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与当代认知心理学应用先驱,也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美国心理学会(APA)、认知科学学会会员,并于2006年获颁富兰克林奖章(Benjamin FranklinMedal)。 诺曼博士的著作包括《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和《设计心理学4:未来的设计》等。
  • 蛤蟆的油(2025版)
    黑泽明自传。在本书中,黑泽明将镜头转向了自己,从生命伊始的鲜明记忆开始,到《罗生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为止,回顾了自己人生前40年的成长历程。 小时候曾因爱哭而被称作“酥糖”?拨电话的时候手指像黑猩猩一样,但拥有顶·级“文科脑”?画家梦想破碎后,意外进入行电影业?以为职业生涯就要完蛋的时候,却迎来了《罗生门》获·奖的消息? 让我们跟随黑泽明的“镜头”,追溯他一路走来的成长轨迹。 -------------- 书名为什么是“蛤蟆的油”? 日本民间故事里,有一种特别丑的蛤蟆,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它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真面目就会吓出一身油,而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 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而这油,可以治愈人心。 黑泽明(1910—1998),日本导演。1910年,出生在日本东京。1936年,进入P·C·L电影制片厂,师从山本嘉次郎导演。1943年,处女作《姿三四郎》上映。执导的《罗生门》(1950)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七武士》(1954)获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德尔苏·乌扎拉》(1975)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影武者》(1980)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1990年,黑泽明成为史上第一位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1999年,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 新媒体的语言
    本书力图为新媒体研究这一新兴领域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发展图景。作者将新媒体置于过去几个世纪以来的视觉与媒体文化史框架中,揭示了新媒体在技术与文化方面的来龙去脉。在本书中,作者运用艺术、人文、计算机等学科的相关理论,讨论新媒体对旧媒体传统的借鉴,展示新媒体作品如何创造现实的假象、与观众交互、呈现空间,涵盖虚拟现实、计算机游戏、人机交互界面等多种新媒体类型。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新媒体的普遍法则与逻辑。此外,作者还考察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影响了电影语言的演进。在宏大的历史视野下,本书引出了一个问题——“新媒体”从何而来,又如何为我们打开了前所未见的世界? 本书被全球数百个学术项目用作教学参考书,曾被译为俄、法、意、日、韩等多种语言。中文版是其第十五个语言版本。 列夫·马诺维奇(Lev Manovich),是引领全球数字文化研究的理论家之一,也是应用数据科学分析当代文化的先驱,现任纽约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文化分析实验室主管。他的研究涵盖文化分析、人工智能与文化、数字人文、计算社会科学、视觉文化、媒体理论等领域,被媒体列入“25位塑造设计界未来的人”“50位蕞有趣的未来建设者”名单。他的著作还包括《文化分析》(Cultural Analytics)、《人工智能美学》(AI Aesthetics)、《软件文化理论》(Theories of Software Culture)、《Instagram与当代图像》(Instagram and Contemporary Image)、《软件掌管一切》(Software Takes Command)、《软电影:数据库导航》(Soft Cinema:Navigating the Database)等。《新媒体的语言》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被誉为“自马歇尔·麦克卢汉之后,蕞具启发性、覆盖面蕞广的媒体史”。 译者:车琳,电影研究者,策展人。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新媒体及拓展现实(XR)领域研究、电影节研究和策展实践。
  • 演员自我修养
    中央戏剧学院唯一认证推荐版,俄语直译完整版。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姜若瑜审校,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导演系教授姜涛推荐 一部被无数演员成功检验的工具书,提升与完善演员艺术和道德修养的人生巨著。 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经典代表作,成就好莱坞、百老汇演员的表演入门课。 周星驰、陈道明、张涵予、王千源、秦海璐等实力派演员一致推荐。 《演员自我修养》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以日记体的叙事方式,戏剧学校师生课堂对话的视角,详细阐述了演员在形体、发声、性格、思维逻辑、想象力、注意力等多方面表演方法与技巧。是一部经无数表演工作者成功检验的演员职业、责任工具书,提升与完善演员艺术修养、道德修养的人生巨著。 本书适合演员、表演爱好者、艺考生、网红、主播、短视频达人以及想要升级自我的所有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世界著名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和理论家;自幼酷爱戏剧,是莫斯科艺术剧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他为演员建立了一整套从肌肉到创作任务的全面的训练方法,被称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
    惠及全球无数脱口秀达人的经典之作,拿来就能用的完全脱口秀表演指南。资深脱口秀表演专家格雷格·迪安,通过观察和挖掘知名喜剧演员的表演,发明了一套专门针对脱口秀表演的学习方法。诸多喜剧大咖都承认曾受益于这套方法。《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从基础的段子写作开始,一步一步教你写笑话、组段子,从排练方法到表演技巧,从麦克风使用到增加舞台经验,可谓面面俱到。《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让新手入门,让老手更上一层楼,让平凡的普通观众发掘自己的无穷幽默潜力! ●从创造段子到舞台表演,全面解析脱口秀表演的各个环节; ●完善的脱口秀创作表演体系,让你从搞笑到爆笑,一路笑成大明星; ●造就《吐槽大会》首席编剧们的脱口秀圣经;脱口秀入门指南; ●《吐槽大会》编剧程璐、梁海源,逗伴脱口秀创始人冯立文倾情翻译,主持人张绍刚作序力荐; ●一本书轻松提升你的演讲能力、社交能力,让你成为一个真正有趣的人。 格雷格·迪安 ●美国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曾出演《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担任世界三大马戏团之一的玲玲马戏团(Ringling Bros Circus)的表演领班,同时他还是好莱坞喜剧商店(Comedy Store)的主力军 ●他开创的喜剧体系惠及了很多脱口秀演员,开启了无数大明星的喜剧之路 ●被誉为是“脱口秀老师的老师”,世界各地的脱口秀老师都在使用他发明的喜剧教学技术
  • 体验引擎:游戏设计全景探秘
    1972年,雅达利公司推出了街机游戏Pong。之后,游戏行业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和几许轮回,依然方兴未艾。多少年以来,无论是俄罗斯方块,还是魔兽世界,游戏制作者面临的挑战都始终如一,即如何为玩家展现出最佳的游戏体验。 从表面上看,本书的重点在于游戏的设计、规划、平衡性、界面、营销等要素。然而实际上,本书的核心是游戏体验。如何通过游戏设计来创造丰富多彩的游戏体验,以及如何真正从内心打动玩家,才是作者的真正目的。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虽然涉及了许多游戏行业的专业课题,内容却轻松易懂,耐人回味。而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开始,逐层深入。所以,无论读者是游戏行业的从业者,还是游戏爱好者,都不妨一读。说不定在某一页,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 泰南·西尔维斯特(Tynan Sylvester)自2000年开始从事游戏设计工作,曾就职于Irrational Games公司,并且参与过《生化奇兵:无限》的游戏设计,也独自制作过一些小游戏(包括游戏设计、编程,以及美术工作)。如有任何宝贵意见,请在网站tynansylvester.com留言,或者发送邮件至tynan.sylvester@gmail.com。 秦彬(Black Qin,昵称小黑),1984年开始接触电子游戏的骨灰级玩家,出于对游戏的热爱于1999年开始自学编程,并且在大学毕业后放弃了本专业(英语),立志投身于游戏行业。现就职于腾讯公司魔方工作室担任高级工程师,曾经开发过“洛克王国”,“TNT”,“火影忍者Online”等游戏。有一句话与热爱游戏的诸君共勉:生命不息,游戏不止。
  • 品牌设计法则
    《品牌设计法则》是一本全方位解析品牌设计的书。第一篇,品牌设计的核心理念,从品牌理念到品牌符号,再到品牌标志,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了解品牌设计。第二篇,品牌标志的三大基石,分别讲解了品牌符号中图形、文字、色彩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第三篇,品牌设计流程,包含品牌设计从项目前期到完成应该做的沟通、调研、设计和品牌资产管理等工作。 《品牌设计法则》适合标志设计师、VI设计师、品牌设计相关专业学生和平面设计爱好者阅读。 徐适著。
出版艺术设计
  • 没有找到相应作品
获取数据失败,请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