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 100。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2014年《故事》中文版全新修订升级,译者周铁东拥有深厚的国内外影视行业实践经验,文风犀利。新增58条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注释,补充了未被原书整理进附录部分的剧作资料,同步更新458条所涉及影片、作品的中文信息,采用特殊开本和全新的封面材质。 《故事》不同于其他流行的讲述银幕剧作手法的专著,它所论及的是形式而不是公式。麦基以一百多部影片作为示例,向读者传授了一种银幕剧作的原理,它超越僵死的教条,发掘出名品佳作中那些使其卓越超群却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组成部分。麦基从基本概念入手——何谓节拍?场景?场景序列?幕高潮?影片高潮?——不仅精辟地阐释了标准的三幕戏剧结构的奥妙,而且还揭开了非典型结构——如两幕、七幕、甚至八幕影片——的神秘面纱,指出了每一种类型的局限性,强调了主题、背景和气氛的重要性,以及人物和人物塑造作为一对相对概念的重要性。 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生于1941年1月30日,剧作家、编剧教练。 因连续剧《起诉公民凯恩》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 1981年,受美国南加州大学邀请,开办“故事”培训班,随后创办全球性写作培训机构,学员超过6万名。 其中,60人获奥斯卡金像奖,170人获美国电视艾美奖,30人获美国编剧工会奖,26人获美国导演协会奖。 被《指环王》《霍比特人》编剧兼导演彼得·杰克逊称为“上师们的上师”,长期担任迪斯尼、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等机构的专业顾问。
  • 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
    《十年一觉电影梦》是导演李安以人称“我”口述的方式,讲述自己电影生涯首个十年的追梦历程。这不仅是一个坚持“理想不死”的电影人的成长告白,更是一部探究“如何面对磨难和荣耀”的自我对话。 美国《时代》周刊说,李安荣膺“全球超具影响力的艺术与娱乐人士”,当之无愧。 张艺谋说,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里只有李安一人。 陈文茜说,李安终于跃上峰顶,成了东西方电影世界没有人可以忽视的导演。 站在荣耀的巅峰,李安却通过《十年一觉电影梦》告诉所有人,他眼中的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 他,两次高考落榜,却意外步入舞台生涯;他,在纽约名校高分毕业后,遭遇“毕业即失业”;他,在美国煮饭、带孩子,做全职“家庭煮夫”,整整六年;人往四十岁走,他才华满腹,却只能在剧组守夜看器材,扛沙袋,做苦力。他“不好意思再谈什么理想”,却不知理想已深埋心底。李安活得很明白。他说,我真的只会当导演,做其他事都不灵光。《十年一觉电影梦》,讲述一个导演的自我修养,一个男人的征服与温存。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生于台湾屏东潮州,祖籍江西。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治家严格,颇有古风。 1975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专”戏剧电影系,1978年赴美留学,获伊利诺斯大学戏剧系学士学位,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硕士学位。 1984年以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第一名毕业后,因未得拍片机会而在家带小孩六年,直到1991年,台湾的中央电影公司找他拍摄《推手》一片,方才一举成名。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他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除了拍出《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卧虎藏龙》、《色·戒》等华语片外,也派出了《理性与感性》等英语片,同时还拍摄了《冰风暴》、《与魔鬼共骑》、《绿巨人》等商业片,取得双金人、双金熊、双金狮、双金球的惊人获奖战绩。 2013年,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等4项大奖。 张靓蓓,美国乔治亚大学视听传播硕士、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学士。 曾任: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讲师、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讲师、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编辑、台湾《中国时报》主任记者。纪录片《无米乐》、《生命》、《部落之音》、《梅子的滋味》、《天下第一家》媒体总监。现专事写作。 著有:《艺术家素描》之《侯孝贤》、《杜笃之》篇;《梦想的定格--十位跃上世界影坛的华人导演》;《不见不散--蔡明亮与李康生》;《2003电影手札》;《镜头下的爱情》;《不确定的时间》之《叶锦添:少年时绘画摄影的启蒙》篇;《行者影迹》之《面对当代导演李行》篇;《当代中国电影1995-1997》之《面对当代导演王家卫、蔡明亮、许鞍华、陈可辛、张作骥》篇;《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行者无疆”》之《台北影人》、《香港影人》篇;《寻找电影中的台北》之《台北青少年的心灵空间》篇。 主编:《视角边缘——吴其谚文集》。 译有:《大英视觉艺术百科》、《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全集》第一集《埃及与古代近东》、《再见特吕弗》。
  • 北野武的小酒馆
    小巷深处的小酒馆内,最好的“下酒菜”非毒舌北野武的奇谈妙论莫属! 时而是令人捧腹不已的灵机妙谈,时而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率性直言,时而是令人抚掌长叹的严肃正论…… 日本殿堂级导演北野武,犀利自剖前半生,“那场车祸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我对活着失去了兴趣”,“为了成就我一个,成千上万的人倒了下去”。 稀世奇才北野武从生死、教育、人际关系、规矩、电影五个方面,揭开现代社会种种病灶,唤醒大众逆位思考。 北野武,日本著名导演、演员。 194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26岁成为漫才演员,以其无厘头的辛辣和黑色幽默成为日本80年代喜剧热潮的灵魂人物。之后更涉足广播电视、电影和出版,佳作频出。主要电影作品包括《花火》《坏孩子的天空》《菊次郎的夏天》等。主要文字作品有《浅草小子》《毒舌北野武》《菊次郎与佐纪》等。 姜向明 日本静冈大学欧美文学系毕业,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嗜读外国文学,长期从事文学翻译与研究,译文多次发表于《外国文艺》《译文》等杂志。
  • 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
    要掌握现代艺术的游戏规则,你需要知道些什么?——涵括近百位艺术家及其代表作,梳理二十多个现代艺术流派的渊源流变,勾勒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这一百五十年来艺术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到了今天,一件看似五岁小孩也能捣鼓出来的东西,居然会是艺术史上的旷世之作? 这是艺术吗 ?这必须是艺术!——马列维奇的黑色正方形,蒙德里安的彩色格子,杜尚的小便池… 艺术不再必须与美有关,它更多地关乎理念。那些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艺术流派,在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之后,实际上简单得惊人,但又绝妙乃至伟大。 如果我们还能从一百五十多年前莫奈的《日出》、梵高的《星空》中,依稀辨认出艺术“原来”的模样,那么,一百五十年后安迪·沃霍尔的金汤宝罐头、达米恩·赫斯特的腌制鲨鱼,还有翠西·艾敏乱糟糟的床,足以让我们看到艺术的其他可能。回顾现代艺术一个半世纪的反叛之路,我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变得愈发反叛、大胆、混乱。这背后,是艺术家对“何为艺术”的无尽追问,是他们对周遭世界的回应与抵抗。现代艺术的故事仍在继续,也许永远不会完成。 威尔·贡培兹(Will Gompertz),1965年生,一个会说“单口相声”的艺术评论家,曾被纽约《创意》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创意的50位思想家之一。贡培兹在泰特美术馆担任媒体主管达七年之久,并在BBC的邀请下,担任新成立的艺术频道的第一位主编。他二十多年来笔耕不辍 ,为《泰晤士报》和《卫报》撰写了很多艺术评论,并担任知名艺术批评网站 culturecritic.co.uk 的总编辑,也是英国众多前沿艺术机构的专业顾问。
  • 论摄影(插图珍藏本)(2010年版)
    《论摄影》不仅是一本论述摄影者的经典著作,而且是一本论述广泛意义上的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它不是一本专业著作,书中也没有多少摄影术语,尽管有志于摄影者,应人手一册。它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作家和文化人。 桑塔格深入探讨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摄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摄影表面上是反映现实,但实际上摄影影像自成一个世界,一个影像世界,企图取代真实世界。 对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不在于桑塔格得出什么结论,而在于她的论述过程和解剖方法。这是一种抽丝剥茧的论述,一种冷静而锋利的解剖。精彩纷呈,使人目不暇接。桑塔格一向以庄严的文体著称,但她的挖苦和讽刺在这本著作中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论摄影》出版于一九七七年,轰动一时,引起广泛的讨论,并荣获当年的全国图书批评界奖,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 本版配以60余幅世界摄影史上的珍贵照片,推出极具艺术品位与收藏价值的“插图珍藏本”,使《论摄影》真正成为图文并茂的文化经典。 苏珊·桑塔格: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和西蒙娜·波伏瓦、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2003年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04年12月28日病逝于纽约。
  •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以圭璧钟鼎为国之重器的礼制艺术时代如何兴起,又如何逐渐衰亡,演变成以宗庙、宫殿与墓葬为主体的建筑性纪念碑时代?长安,这个从土木方兴时起就不断被重塑的城市,如何彪炳不同时期统治者的荣耀?一座座零散而无言的坟茔和祠堂,如何诉说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普通家族的懿德?而这些具有明显公共意义的礼仪美术传统,又如何在汉代以后转化为艺术家打造个人历史的艺术行为? 本书尝试打破美术史研究中的门类之别,以“纪念碑”这一西方古代艺术的核心概念为线索,将装饰艺术、图像艺术和建筑艺术纳入更大范围内艺术的发展变化,重构中国古代美术的宏观叙述。 巫鸿(Wu Hung) 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成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两项荣誉的第一人。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等。
  • 插画教室:专业插画设计技法精解
    《插画教室:专业插画设计技法精解》是一本插画绘制的综合教程,全书分为入门篇、基础篇、提高篇、实战篇、商业篇5部分,从易到难对插画绘制的知识进行讲解。书中有基本的软件操作知识,有插画中常用的各种基本元素的绘制方法,有综合案例的创作过程和各种实用的创作技巧,也有商业插画的创作特点和合作流程。 《插画教室:专业插画设计技法精解》中的作品以Photoshop为创作媒介,但书中的案例并不局限于对软件的讲解,而是更多地展示了构思过程和创作技巧。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创作方法,打开创作思路,并且插上想象的翅膀。 《插画教室:专业插画设计技法精解》适合刚刚进入插画行业的初级读者,也适合已经从业且希望有更大提升的插画师。 鱼雨桐,自由插画师,从事插画行业多年,先后涉及邮册设计、影视传媒及互联网行业等多个领域。多年的从业经验使她对插画及产品设计有着独到的见解,能准确地掌握主流插画市场的需求,并致力于创作以互联网为特色、引领行业潮流的插画作品。
  • 观看之道
    1.艺术入门经典,改变西方几代人的观看方式。1972年,由约翰·伯格主导的电视系列片《观看之道》在英国BBC播出,这个节目改变了西方一整个时代的观看方式,本书即是与之相配套的同名图文书。《观看之道》所普及的观念,是普通读者了解和观看西方艺术的重要手段,本书既是艺术欣赏入门经典,同时,它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部分的内容,亦是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必读文本。 2.收录艺术史经典名作两百余幅,当代最伟大的艺术评论家权威解读。约翰·伯格是英国艺术史家、小说家、公共知识分子、画家,从1952年起,就开始为New Statesman撰稿,并迅速成为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本书精选艺术经典名作两百余幅,由约翰·伯格权威解读,精装再版,值得收藏。 观看先于言语。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他人的视线与我们的相结合,使我们确信自己置身于这可观看的世界之中。而当图像终于取代文字,充斥于视线所及的一切空间,我们又该如何观看而不致再度迷失? 本书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方面,配以两百余幅经典图像,与BBC同名纪录片一起,改变了西方一整个世代的观看方式,也必将适用于如今大大小小的手机屏幕和街边广告牌。从对视觉文化的深入探索和普及的角度而言,本书亦可与贡布里希爵士最杰出的著作互为补充。 约翰·伯格,英国艺术评论家、小说家、画家和诗人,192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44至1946年在英国军队服役。退役后入切尔西艺术学院和伦敦中央艺术学院学习。1940年代后期,伯格以画家身份开始其个人生涯,于伦敦多个画廊举办展览。1948年至1955年,他以教授绘画为业,并为伦敦著名杂志《新政治家》撰稿,迅速成为英国颇具争议性的艺术批评家。 1972年,他的电视系列片《观看之道》在BBC播出,同时出版配套的图文册,遂成艺术批评的经典之作。小说《G》为他赢得了布克奖及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2008年,伯格凭借小说From A to X再次获得布克奖提名。
  • 浪漫水彩课:唯美森林手绘技法
    《浪漫水彩课:唯美森林手绘技法》主要讲解水彩绘制森林与自然的手绘技法。第一章从最基础的工具应用和基础技法讲起,后面章节详细介绍干、湿画法与干湿结合的画法在写生中的应用,让读者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深入领会何种技巧适合绘制何种对象。全书色彩清新明亮,且针对非专业读者的学习习惯,在写法上以技巧讲解为主,辅以一步一图的方式介绍,丰富的手绘教程将带你走进充满想象与神秘感的大森林,更使你在水彩绘画上得到显著提高。 爱林文化是专业从事图书策划、编辑的图书出版机构,主要出版美术技法类图书,图书创作团队主要由全国各大美院、重点高校艺术类院系的研究生和教师组成。图书创作成员个个都生怀绝技,身手不凡。创作的作品中,无论是水彩还是色铅笔、素描还是涂鸦……,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 西方美学史
    一部美学史并不单一的只是纯粹美学理论的历史,而且还是人类心灵自我展现的历史,或者说,在那些看似抽象的理论背后,我们所感受到的乃是各个时代人类精神脉博的跳动,这是一种精神的还乡历程——请跟随吴琼来一次西方美学的精神漫游吧。 本书是关于西方美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史,在学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自1963年出版以来,一直作为高等院校文科教材。1978年作者曾作过修订。 朱光潜(一八九七-一九八六),我国著名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等职。毕业从事美学教育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主要译作有: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奥孔》等。《文艺心理学》是中国美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名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