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锋日记
    《雷锋日记》汇集了雷锋二十二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文字,包括日记、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等,全面、真实地展现了一个鲜活可爱的雷锋。读者能够通过此书了解雷锋的人生经历,汲取朴素的雷锋精神。本书史料考究,内容翔实,文中许多珍贵资料来自于中国雷锋研究会、抚顺雷锋纪念馆、湖南雷锋纪念馆、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地,是专门为读者精心挑选收录的。 雷锋,原名雷正兴,湖南望城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1949年参加儿童团,担任儿童团长。1954年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1956年在乡人民政府当通讯员。不久,调到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2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参加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的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196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 列夫·托尔斯泰文集(第17卷)
    全集的思想与艺术力量,为世界文学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珍藏《列夫·托尔斯泰文集》,承继一位杰出的大文豪、道德哲学家、社会改革家及思想家的精神遗产。本文集收录了托尔斯泰一生中的绝大部分著作,邀请名家持笔翻译,不啻是对托尔斯泰生命与作品的一次纵深展示。 列夫·托尔斯泰(Tolstoy,L.N.),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中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 傅雷家书
    傅雷家人亲自编定的家书精选本,在选编上更重视傅雷家书的思想性和丰富性,对傅家父子之间关于音乐、文学等艺术,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以及对文学艺术名家的品评等都尽量忠实收录,是一部厚重、更原汁原味的《傅雷家书》。 基于家书完整著作权的独占性,本书情节完整,背景清晰,人物鲜明,好看感人。贯穿全书的傅雷家人照片和家书墨迹与内容相辅相成,拉近了家书与读者的距离,迥别于其他内容不完整的选编本。书中珍贵照片、楼适夷初版代序、傅聪家信及英法文信等都是译林独家版权。也就是说,即使2017年傅雷著作权进入公版,其他任何家书选本没有权利收录这些内容,而真正完整、丰富、权威的《傅雷家书》,只能在译林出版社找到正版。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形成享誉译坛的傅译特色。主要翻译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丹纳、服尔德、梅里美等法国名家名作,尤以《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等译作最为著名,计三十四部,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一百余万言的文学、美术、音乐等著述收录于《傅雷文集》。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身后由次子傅敏选编出版的《傅雷家书》,则是他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文革”后的新读者,大多通过家书才认识傅雷,甚至把书信家傅雷置于翻译家傅雷之上。 傅聪,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和学术精神的家庭。傅聪童年时代断断续续上过几年小学,主要是由父亲在家督教。八岁半师从李蕙芳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李斯特再传弟子百器,一九四六年百器去世后,基本上是自学。一九五四年赴波留学,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于一九五五年获得“第五届萧邦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一九五八年底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移居英国伦敦,只身驰骋国际乐坛五十余年,有“钢琴诗人”之美誉。
  • 小王子的情书集
    “小王子”与“玫瑰”原型的168封情书首度公开! 《小王子》初版于1943年,而现实中《小王子》的故事,从1930年就已经开始了。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和妻子康苏爱萝用长达15年的168封情书通信,造就了“小王子与玫瑰”的爱情传奇。 情书记录了“小王子”与“玫瑰”初见时的惊喜与忐忑,“狐狸”出现时的混乱与争吵,“小王子”出走后双方的互相思念与原谅。 1943年,圣-埃克苏佩里在信中写下:“你知道我最后悔的是什么事吗,康苏爱萝?就是没有把《小王子》献给你。”一年后,他驾驶飞机在地中海上空失踪,和小王子一样从地球上消失。 接下来几十年,两人的继承人遗产纠纷不断。直到2021年,这些情书才从他们的遗物中被发现,现实版“小王子与玫瑰”的爱情故事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小王子的情书集》中文版全球独家首发! 作者: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1900—1944),《小王子》作者,“小王子”的原型。 康苏爱萝·德·圣-埃克苏佩里(Consuelo de Saint-Exupéry,1901—1979),圣-埃克苏佩里的妻子,“玫瑰”的原型。 安托万是法国传奇作家、飞行员,康苏爱萝是一名作家、艺术家。 他们相识于1930年,初次见面即是热恋的开始,他们的这种热忱一直延续到1944年——圣-埃克苏佩里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相识的15年间,二人的情书通信从未间断。伴随着战争的时代背景和生活中的热恋、争吵、分离,这168封情书,诉说着《小王子》中未被道尽的爱情传奇。 原版编者: 阿尔班·塞里西耶(Alban Cerisier),法国伽利马出版社编辑,负责出版过圣-埃克苏佩里的一系列作品集。 译者: 张博,法国文学青年译者,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后旅法9年求学于巴黎索邦大学,主攻20世纪法国文学。代表译作:《愤怒与神秘:勒内·夏尔诗选》。
  • 傅雷家书(四十周年纪念精装)
    傅雷家人编定的傅雷全家于1954年—1966年间的往来家信精选,收录信件215通,其中傅聪、傅敏的信件没有进入公版。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寻常父子的闲话家常,而是两位特殊艺术家的心灵对话。其中有父子之间对学习之道、音乐之道、艺术修养的深刻讨论,也有关于为人处世、情感恋爱的劝慰训诫,更有儿子在成长中的情感起伏与心绪抒发。翻开这本书,感受两代人的心灵碰撞与精神交流,体味父母与孩子之间浓浓的爱意。父子间的对话,再现了傅雷由严父变朋友、傅聪由青春而成熟的过程,共同呈现的乃是奔放的热情、激越焕发的生命力。如果说傅聪家信犹如正在雕琢尚未成形的璞玉,傅雷家信则为我们展现出雕琢璞玉的全过程,是为傅雷教子篇,傅聪成长书。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形成享誉译坛的傅译特色。主要翻译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丹纳、服尔德、梅里美等法国名家名作,尤以《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等译作最为著名,计三十四部,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一百余万言的文学、美术、音乐等著述收录于《傅雷文集》。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1966年9月3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朱梅馥(1913—1966),傅雷夫人,一生贤良,被杨绛称为“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在三十四年的婚姻生活中,与傅雷相濡以沫,生而相伴,死亦相随。 傅聪(1934—2020),傅雷长子,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1934年3月10日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和学术精神的家庭。傅聪童年时代断断续续上过几年小学,主要是由父亲在家督教。八岁半师从李蕙芳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李斯特再传弟子百器,1946年百器去世后,基本上是自学。1954年赴波留学,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于1955年获得“第五届萧邦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1958年底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移居英国伦敦,只身驰骋国际乐坛五十余年,有“钢琴诗人”之美誉。 傅敏,傅雷次子,特级英语教师,1937年生于河南林州,为《傅雷家书》的编纂者。
  •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中,傅雷和自己的儿子傅聪谈论了艺术的真谛与精神的修养,同时又与朋友谈学论道。书中所包含的智慧,不只是从学问的研究中来,更是从生活的体验中来。《傅雷家书》不仅包含了家书最重要的内容,还有着家书之外的才情与学识。 傅雷,字怒安,上海市南汇县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1928年赴法国研习美术理论与艺术评论。1931年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傅雷从20世纪30年代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译有《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等,全部译作收录于《傅雷译文集》。文学、美术、音乐等著述收录于《傅雷文集》。书信结集为《傅雷家书》。
  • 冯至译文全集(卷二):审美教育书简、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本卷收录《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审美教育书简》。前者是里尔克在其三十岁左右时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书简。他在信中谈及青年人内心面临的诸多疑惑和愁苦:诗和艺术、两性的爱、严肃和冷嘲、悲哀和怀疑、生活和职业的艰难,揭示了审美、信仰、寂寞、爱、悲哀等论题的深奥本质。后者是1793—1794年间席勒写给丹麦奥古斯滕堡公爵的27封信。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席勒以康德的原则为依据,深刻分析了审美中的诸多论题,认为要改革国家,获得政治自由,必须首先改善时代的性格,恢复人的天性的完整性。政治问题的解决必须假道美学问题,人们只有通过美才能走向自由。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德文系,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成就斐然,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获得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 梁启超家书:南长街54号梁氏函札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维新派领袖,著名学者,更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人人成才,又各有所长,被誉为:“一门三院士,满庭皆俊秀”。本书包括“梁启超家书”及近年公布的“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中的函札部分,是梁启超先生写给夫人李蕙仙、弟弟梁启勋等人,更多的是写给孩子们的书信合集。这些函札,讲述了真实的历史,展现了“家事、党事、国事无不人令人气尽”的风云变幻的时局,也体现了梁氏独特的教育理念,再现了一个鲜活丰满的梁启超。其中许多函札是首次整理出版,为研究梁启超等历史人物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也有很好的史料价值。 汤志钧,1924年生,江苏常州人。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台湾东海大学客座教授。多年致力于中国经学史、中国近代史及戊戌变法史研究。著有《近代经学与政治》、《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康有为传》、《章太炎传》、《梁启超其人其书》以及日文版《近代中国的革命思想与日本》等。编有《章太炎年谱长编》、《康有为政论集》、《陶成章集》、《戴震集》等。2014年8月,获得“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 汤仁泽,1951年生,江苏常州人。1995年日本大东文化大学研究生院文学博士课程修业。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经世悲欢:崇厚传》、《话说中国·枪炮轰鸣下的尊严》等。编有《中国佛学史稿》(与唐文权合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谭嗣同卷》等。
  • 此时此地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与文学巨匠保罗·奥斯特三年之间在纸上你来我往的思想交锋记录。两人约好通信三年,讨论此世间的各种话题:友情、人生、文学、艺术、生活、经济危机、战争、体育……无所不包,无所不谈。两人的交流绝非客套,在意见不同时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比一般的通信集内容更深,比一般的文化随笔角度更广,令人读来十分过瘾。 保罗·奥斯特,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被视为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1947年出生于新泽西州的纽渥克市,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曾在法国生活数年。 J.M.库切,南非当代著名小说家,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两度获得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现居澳大利亚。 译者:郭英剑,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英美文学研究专家与翻译家,主要文学翻译包括《大瀑布》(2006)、《杜立德医生航海奇遇记》(2007)、《神秘的河流》(2008)、《创造灵魂的人》(2010)等。
  • 图说红色家书
    本书共收录45个家庭60封家书,家书的作者都是中共党员和追求进步的人士,既包括陶铸、邓子恢、滕代远、帅孟奇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包括陆更夫、左权、冯庭楷等革命烈士,更多的则是普通党员和士兵。家书中所表现出来的各个时期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对家人亲友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都是真情实感、鲜活生动、触手可及,也因此更加感人至深。全书再现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感人情怀,让读者从红色家书中得到感悟,重温党史,不忘初心,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 张丁,1967年生于江苏,历史学硕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家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秘书长,多年致力于民间家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主编有《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廉政家书》《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家书抵万金》《任鸿隽陈衡哲家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