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曲
    《神曲》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全诗三卷,分别为《地狱》、《炼狱》和《天堂》,每卷三十三篇,加上序共一百篇。诗人描述了他在一三OO年复活节前的凌晨,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迷了路,象征淫欲、强权和贪婪的豹、狮、狼拦住了去路。正在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但丁青年时期所爱恋的女子俾德丽采之托前来援助。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了惩罚罪孽灵魂的地狱,穿越了收容悔过灵魂的炼狱,最后由俾德丽采引导他经过了构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后,终于到达了上帝面前。这时但丁大彻大悟,他的思想已与上帝的意念融洽无间,整篇诗到此戛然而止。 但丁在游历地狱和炼狱时,遇到的不少灵魂生前都是历史上或当时的著名人物,诗篇的字里行间充满寓意,也具有很强的神学和宗教色彩。 但丁·阿利基耶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后来一位作家叫薄伽丘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神曲》分为三段第一段叫“地狱”,第二段叫“炼狱”,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后世。
  • 浮士德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为诗体悲剧,它根据十六世纪—民间传说创作而成,是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它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历史,提示了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两种势力的不断斗争。歌德借助浮士德的抱负和追求,表达了他本人对人类未来的远大而美好的理想。 全书由一系列叙事诗、抒情诗、戏剧、歌剧以及舞剧组,涉及神学、神话学、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音乐以及政治经济学。 同样,《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同为欧洲的四大名著。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l749~1832), 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他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是德国“狂飙突进”的中坚,1775~1786年他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事无成,他不但没战胜德国市民的鄙俗气,“相反,倒是鄙俗气战胜了他”(马克思)。于是,1786年6月他化名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只任剧院监督, 政治上倾向保守,艺术上追求和谐、宁静的古典美。1794年与席勒交往后,随着欧洲民主、民族运动的高涨和空想社会主义 思想的传播,他的思想和创作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飞跃,完成了《浮士德》等代表作。 歌德不仅善绘画,对自然科学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 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1775 ~1828)。《少年维持之烦恼》写一个反对封建习俗,憎恶官僚贵族,跟鄙俗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在爱情上更遭封建势力 摧残打击的少年维特愤而自杀的浪漫故事。因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声,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使歌德从此亨有世界声音。《浮土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给以加工改造。把浮士德写成一个不断追求、进取的理想人物; 把他的知识、爱情、政治、艺术、副业等五大发展阶段,都写成以封建政体腐败、感悟古典美追求的幻灭和“理性王国”蓝图之虚妄为主体内容的悲剧阶段;成为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先进人士不断探索、追求的艺术概括。悲剧不但结构宏伟,色彩斑斓,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手法为一体,且让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魔鬼靡菲斯特的整个思想言行都形成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关系。作品也因而跟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威廉·迈斯特》分《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两部,内容写主人公走出家门寻求人生意义的故事, 肯定实践的重要意义,认定人生的最高理想是以专业技能力社会造福。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即由郭沫若译成中文。他的《浮士德》、《赫尔曼与窦绿苔》等作品现己有了中文译本。
  • 新世纪诗典(第二季)
    《新世纪诗典》是诗人伊沙开设的微博诗歌荐评专栏,《新世纪诗典·第二季》包括了该栏目一年内推荐的三百多收现代汉语诗歌。 不以姿态、立场、资历、辈分取舍作品,只以作品质量为唯一评价标准,《新世纪诗典·第一季》的呈现,引得400万网络用户持续关注,《新世纪诗典·第二季》继续让人们对诗歌的热情攀升。它是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首次集体呈现,它记录时代的声音,它展示国人沉郁的生存,它传递诗人激愤的情感。编选者伊沙的点评生动凝练,句句切肤,更熔铸着一份深沉的挚爱。 本书选入包括北岛、余光中、多多、食指、郑敏、洛夫、王小妮、蓝蓝、杨炼、巫昂、臧棣、沈浩波、雷平阳、洪烛、王家新在内的当代众多名家、实力派诗人代表作。 伊沙,当代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编选家,翻译家。 1966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已经出版各类著作六十余部,获多种诗歌奖项,应邀出席在多个国家举行的国际诗歌节。1998-2001年,在《文友》等刊开设《世纪诗典》诗歌点评月专栏;2011年迄今,应网易之邀,主持《新世纪诗典》诗歌点评微专栏,均产生较大影响。
  • 另一个,同一个
    博尔赫斯创作于一九六四年的诗集,也是作者特别偏爱的一本,收诗七十五篇,包括名作《关于天赐的诗》、《猜测的诗》、《玫瑰与弥尔顿》、《胡宁》等,主题涉及布宜诺斯艾利斯、日耳曼语言文化、流逝的时间……本书开篇还附有作者序,不仅阐述了独特的诗歌美学理论,还交代了其中某些诗作受到罗伯特·勃朗宁的戏剧独白的影响,以及卢贡内斯和惠特曼的影响。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西班牙语文学大师。一八九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少年时随家人旅居欧洲。一九二三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一九二五年出版第一部随笔集《探讨集》,一九三五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逐步奠定在阿根廷文坛的地位。代表诗集《圣马丁札记》《老虎的金黄》,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随笔集《永恒史》《探讨别集》等更为其赢得国际声誉。译有王尔德、吴尔夫、福克纳等作家作品。
  •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
    陶渊明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以他百来篇诗文,何以赢得了与这三位诗国巨人比肩的崇高地位? 苏轼认为:“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王国维指出:“屈子之后,文学上只雄者,渊明其尤也。” 朱光潜说:陶渊明“崇高的诗人地位,可以和他比拟的,前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陈寅恪认为:“陶渊明不仅文学品节居古今之上流,而且实为吾国中古时代之大思想家。” 戴建业老师以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史学功底,风趣的文笔,独到的价值取向,论述了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人格思想及精神世界,向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丰满的陶渊明——他是滔滔浊流中的一泓清泉,“大伪斯兴”时代里的一位真人,他超脱的人生韵味、洒落的生命境界,以及体现这种人生韵味和生命境界的诗风、诗境,便是我们应该吸取的精神食粮。 戴建业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国民级网红教授。 已出版普及性著作《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戴建业精读老子》等数部;学术著作:《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六朝文学史》等十余部;散文集《你听懂了没有》等其他著作多部,并在《文艺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另有译文数十篇。 近年来,其讲课视频上传网络之后,海内外持续掀起热潮,视频获数亿次播放,几千万网友点赞叫好,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及港台媒体等争相报道,先后被评为:今日头条“2018年度人物”、“2018超星影响力年度名师”、百度2019年“影响力作者”,广大网友誉其为“国民教授”。
  • 坎特伯雷故事
    《坎特伯雷故事》是一部诗体故事集,大部分以韵诗形式写成。全书收有一篇总引和二十三篇故事,其中散文两篇,其余都是诗体。讲述了一群香客到坎特伯雷城去朝圣的路上,为解闷而各人所说的奇异故事。这群人来自社会各阶层,有教士、武士、修女、大学生、工匠等等,他们的故事也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作品和幽默和讽刺为基调,刻画了不同阶层的人物,讽刺封建社会的丑恶,揭露社会的腐朽,反对禁欲主义,宣扬世俗享乐。其间以短小的戏剧场面串连,故事的内容和文体各异,并符合每一个讲述者的身份。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十四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反封建倾向和人文主义思想。 杰弗利·乔叟(1340—1400),十四世纪英国大文豪,大诗人,享有“英国诗歌之父”的美誉。《坎特伯雷故事》是他的代表作。
  • 许渊冲译牡丹亭:汉英对照
    古诗词、古典戏剧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中华传统文化在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创造的美学风潮和宝贵财富,具有超越时代、跨越国界的巨大魅力。 翻译巨匠许渊冲历时数十年,从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古籍中精选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学经典,用出神入化的翻译手法将其翻译成英文,使海内外读者即使在英文语境中,也能体会欣赏到中华古典文学的美与魅力。 该书以汉英对照的方式出版,其中英文部分由英文母语专家亲自审定,并对中文部分的生僻字词做了注音和解释,更方便参考学习。 本书收录了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舞台本的中英对照版本,英文部分由许渊冲、许明翻译。希望通过双语阅读的形式,带读者进一步感受《牡丹亭》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许渊冲,生于1921年,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著译有中、英、法文作品百余部,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中文著作有《翻译的艺术》《文学翻译谈》等;英文著作有《中诗英韵探胜——从诗经到西厢记》《逝水年华》等。英文译著有《诗经》《唐诗三百首》《西厢记》等;法文译著有《中国古诗词三百首》等。翻译过莎士比亚、德莱顿、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等英法文学家的经典作品多部。 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协会表彰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国际翻译家联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2020年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海外影响力奖。
  • 乐府诗选
    乐府诗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诗歌类型之一,传说汉代置乐府专门采诗,它本是歌辞,可以配乐演唱,所以除郊庙歌辞之外,乐府诗一般有朗朗上口、清新自然的特点。本书由著名学者曹道衡先生编选注释,经余冠英先生审定,共选编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乐府诗600余首,基本涵盖了乐府诗的主要代表篇目,主要以时间顺序编排,朝代内又分为郊庙民歌和文人乐府诗,可相对参照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郊庙民歌则按照《乐府诗集》的体例编排,更能了解乐府诗的主要类型结构。全书编排得当,注释尤见功力,释义简洁准确,引用典故明晰易懂,是一本极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亦可为专业研究提供参考。 曹道衡(1928—2005),江苏苏州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第一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副主编,第二版主编,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文史》杂志学术顾问,《文学遗产》编委。
  • 革命烈士诗抄(初中部分)
    精选谭嗣同、陈天华、秋瑾等多位革命烈士的诗作。 作者皆为革命烈士。
  • 再度唤醒世界:赖特诗选
    ※语言的炼金术士,自然的超现实主义 ※普利策奖诗人詹姆斯·赖特毕生诗歌唯一精选集,国内首次译介 ※诗人妻子安妮·赖特和挚友罗伯特·勃莱合力编选 | 诗人厄土倾心翻译 詹姆斯·赖特本身就是一流的惠特曼风格的诗人。——哈罗德·布鲁姆 比任何一位20世纪的北美诗人都更用心写诗的诗人。——罗德尼·琼斯 本诗集由赖特遗孀安妮·赖特及挚友罗伯特·勃莱于2005年合力编选,系赖特迄今为止唯一的诗选版本。该选本精选了赖特创作生涯50年间的82首作品,囊括了诗人各阶段最具代表性、最富影响力的作品;基于两位编选者对英语诗歌的深刻洞见和对赖特人生及创作理念的刻骨共情,凝练且全面地向读者呈现了一个亲切、纯粹的赖特,彰显了赖特诗歌中重新发现“此时此刻”和“照亮生活”的语言之光,意在重塑我们与世界的亲密性,进而唤起我们通向内在心灵,获得生命顿悟时刻的旅程。 詹姆斯·赖特(1927-1980) 二战后最重要的美国诗人之一。生于俄亥俄州马丁斯费里,曾就读于肯尼恩学院和华盛顿大学,先后师从诗人约翰·克罗·兰瑟姆、西奥多·罗特克和斯坦利·库尼兹等。1956年,诗集《绿墙》获得W·H·奥登主持的“耶鲁青年诗人奖”。后与好友罗伯特·勃莱一同主持诗刊《五十年代》,被视为“深度意象”或“新超现实主义”诗歌流派的开创者和主将,但赖特认为“深度意象”只能视为对其一段时间内诗歌实验的概括,他自认是一名“新古典主义者”。1963年出版的《树枝不会折断》系二战后影响最大的诗集之一。1972年出版《诗集》并获普利策诗歌奖。 厄土 诗人,译者。毕业于南京大学。出版有诗集《舌形如火》,译著《鲍勃·迪伦诗歌集》(合译),《再度唤醒世界:詹姆斯·赖特诗选》等,并译有詹姆斯·芬顿、齐别根纽·赫伯特等诗人作品。现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