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子兵法
    本书是我国和世界军事理论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完美体现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素有“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之美誉。孙武在其书中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对历代军事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仍有其不可忽视的科学价值。 孙武,生于春秋末年,齐国人,著名军事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乎灭楚。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已译为多种语言。
  • 红书
    心理学自开创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像本书这样,从开始写作到出版面世,历经如此漫长的岁月和波折。也很少有著作像本书一样,在未曾出版之前,就对20世纪的社会和思想史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本书可以被视为荣格的私人日记,记录了他在1914~1930年间的“自我实验”,荣格曾为它花费16年时间精心雕琢,将它视为自己后期著作的核心与关键来源。在此之后,他却又令人费解地突然中断了继续写作,将之束之高阁。直到荣格去世后几十年,荣格继承人协会才授权委托资深荣格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进行编辑、翻译、出版。索努教授为本书耗费了13年的心血,才终于使得它面世出版。这本充满神秘色彩的“时光之书”,为充分理解荣格的作品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它打开了一扇独一无二的窗口,让世人可以看到荣格是如何在他生命中的特殊时期修复了他的灵魂,继续研究心理学,从而成为一代大师。不论是它在荣格一生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还是作为一件艺术品,本书的出版都堪称一个里程碑。 荣格(C.G.Jung),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对现代心理学甚至东西方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所开创的分析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大量的心理学家以荣格分析师的名义开展工作,许多专家致力于研究他的思想、理论和生平。荣格的字词联想实验依然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式,他所提出的分析师必须接受分析和督导才能进行分析实践,和面对面分析的设置等,依然影响着今天的临床心理学。荣格与弗洛伊德共同开创了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范式,共同建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荣格担任主席;设立第一份国际精神分析杂志,荣格担任主编;荣格所工作的医院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代精神分析师实习的地方,由他担任负责人和督导师。国际心理分析协会也是在荣格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建立的。荣格提出的有“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著有《无意识心理学》《心理类型》《集体无意识原型》《心理学与文学》等。 编者:索努·沙姆达萨尼(Sonu Shamdasani),资深荣格学者,致力于荣格及其理论研究,推动荣格所有著作的编辑出版,现就职于伦敦大学学院(UCL)人文艺术学院,任心理学历史研究中心和健康人文中心主任,被誉为“除荣格之外最了解荣格的人”。索努教授自1997年开始阅读《红书》,2000年被荣格家族基金会委任负责编辑《红书》,到2009年将《红书》出版,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在这13年中,索努教授的足迹遍布荣格曾经去过的每一个地方,广泛且深入地调查研究荣格所有的经历,熟读荣格的作品,全身心地投入到《红书》的编译中,最终使这部作品得以出版。如果没有他,《红书》将不会出版。 2003年,索努与斯蒂芬·马丁共同创立了腓利门基金会,专门致力于整理和出版荣格的所有著作(包括大量未曾面世的手稿和信札)。索努作为腓利门基金会的总编辑,主动承担起荣格的《红书》与《黑书》的编译工作,并深入探索荣格完成这些作品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将荣格的思想置于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的历史过渡进程中,同时又全面地将心理学的发展和历史的发展相结合,从而建构出完整的现代心理学史。 译者:周党伟,荣格学者,现师从荣格《红书》的编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曾师从中国首位荣格分析师申荷永教授学习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协助申荷永教授编辑和校对《荣格文集》(长春出版社,2014.1),并独立翻译和出版美国荣格分析师约翰·毕比博士的《类型与原型》一书。
  • 精神分析引论
    1915年—1916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为非专业人士开设了一门心理学讲座,课程逐渐深入。《精神分析引论》忠实地收录了当时的讲稿,并由弗洛伊德润色而成。 全书包含了弗洛伊德最主要的学说:失误、性、梦、潜意识,是100年来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不二之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作为心理学领域的先驱者,他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部分的揭示,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全新领域。他的理论不仅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还对西方当代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历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8年,希特勒德国占领了奥地利,弗洛伊德因是犹太人被迫离开维也纳,前往英国避难,1939年在英国去世。
  • 论语·孟子(精选插图版)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论语》全书共20篇,493章,其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经济、文化、道德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儒家学说的主要资料。孔子的思想对数千年来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以散文的形式合作撰写而成。其内容涵盖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理念以及人生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孟子》和《论语》一样,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对中国人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中国先秦以后孔、孟并举,他们的学说统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少年家贫,由寡母抚养成人。在孟母“择邻处”“断机杼”的教育下,孟子拜子思为师,潜心攻读孔子的儒家学说,终成儒学思想的一代宗师,被后人称为“亚圣”。
  • 传习录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及其辨证的授课方法,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传习录》分三卷,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由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有书信八篇,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的主要内容是致良知,提出本体功夫合一、满街都是圣人等观点。鉴于《传习录》语言晦涩,难以理解,本书特附注解和译文,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更能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至善”是心本体,他反对朱子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的主张,提出“知行合一”,即知是心之本体的良知,良知充塞流行、发而为客观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就是行。从而提出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
  • 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
    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中把人类思考了两千多年的问题,归结为10个假设,放在科学的天平上,到底哪些是真理,哪些是谬误?海特提出,人的心理可分为两半,一半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另一半则是理性的骑象人。这两个分裂的部分,使得人们常常陷于理性与非理性的思想争战之中,而这种争战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决策,也会削弱我们的幸福感。乔纳森·海特融合了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宗教以及人类学等学科知识,大量饮用了古今东西方哲学、文学与宗教中有关人的心理的看法,继而以现今神经科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验证关于古老的关于幸福的假设。 乔纳森·海特,著名心理学家,TED大会演讲人。1992年,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系任教16年。自2012年8月起,任职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主要研究如何在组织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和道德心理学。 2001年,荣获坦普尔顿积极心理学奖,该奖项是坦普尔顿基金会设置的一个分支奖。 美国脱口秀节目《科尔伯特报告》(The Colbert Report)嘉宾。该节目被《纽约时报》称为“年度最好的电视节目之一,每周必看的娱乐节目之一”。
  • 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
    这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自1951年出版后,《狂热分子》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短期内行销50万册以上,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风格酷似法国思想家蒙田与帕斯卡尔的随笔。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断被引用、辑录。 埃里克·霍弗(EricHoffer,1902—1983)的一生十分传奇,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1982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生平著作超过10部,包括《激情心灵状态》、《变迁的磨难》、《我们时代的脾性》等,曾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狂热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 译者:梁永安,台湾大学文化人类学学士、哲学硕士。译有《永恒的哲学》、《耶稣行踪成谜的岁月》、《隐士》、《在智慧的暗处》、《施尼兹勒的世纪》、《文化与抵抗》等。
  • 史记选
    本书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余万字。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创的纪传体为后来历代“正史”所沿袭,影响深远。该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王伯祥《史记选》主要选录本纪、列传中的名篇,并对其中的疑难字词和典章制度加以注释说明。《史记选》一书融入了王伯样先生一生研究《史记》的心血,迄今为止这部《史记选》仍是国内外出版的《史记》选本中学术水平最高的一种。这部书前的《序例》系统地论及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伟大史学文学成就、深远的影响以及版本知识等,是一篇有独到见解的《史记》论,也是一篇富于启示性的《史记》研究指南。本书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都曾再版,这次收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再版,并将繁体改为简体,便于阅读。 王伯祥(1890-1975),名钟麒,字伯祥,别号碧庄、容叟、巽斋、容安、容堂、苏亭、不翔等,江苏苏州人。著名学者,曾任教于厦门集美学校、北京大学中文系,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到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任研究员。著有《史记选》、《春秋左传读本》、《增订李太白年谱》,参与编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等。
  • 中国近代史
    本书由民国极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写作。堪称“反洗脑”入门历史读物,但作为自由派学者,蒋廷黻在书中并没有大放猛料,而是把一个特定事件的前因后果讲得清清楚楚,甚至理解到这个事件中心人物的心理。于是我们看到义和团为什么敢拿着他们的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阴阳瓶、九连环、如意钩、火牌、飞剑及其他法宝,向各列强宣战;政治的交易是如何导致了排名世界第8的北洋舰队输给世界第11位的日本海军。曾国藩怎样从被打、自尽,一步步走到慈禧也要让三分的位置;四川一个县,为什么只活下900余人,而后来这900余人又被老虎吃去一大半。 蒋廷黻 (1895-1965)湖南邵阳人。在政界,他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之人”。在学界,他是中国近代史、近代外交史研究的拓荒者。1912年赴美,192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受聘为南开大学历史教授,与梁启超同为南开大学历史系奠基人。1925年,调任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主政期间大力推进改革,一时陈寅恪、吴晗、萧一山等名师云集,堪称梦幻阵营。1932年,与胡适、丁文江共办《独立评论》,成抗战前夕舆论引导性刊物。1935年,弃学从政,以经世致用为理念关怀国家前途和社会进步,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49年后又一度作为台湾当局驻美“大使”。1965年5月由驻美“大使”退休,同年10月纽约病逝。
  • 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史上一本划时代的巨著。 他认为当时的哲学界一片混乱:独断论者内部分裂,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唯理论者与经验论者莫衷一是;怀疑论者粗暴地反对其他所有理论。 曾经被认为是“一切科学的女王”的形而上学陷入了危机。 这是人类理性生死存亡的时刻,康德希望重建形而上学,使理性为人类启蒙。 他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了理性的根源、范围和界限。康德哲学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被称作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 《纯粹理性批判》与康德的另两部著作——《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被称为三大批判。 伊曼努尔·康德,启蒙时代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者。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吸收、批判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调和了勒内·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与弗兰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他的哲学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代表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