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厌女》作者上野千鹤子,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课 ◎女性为何如此艰难?女性如何奋斗至今?又该如何奋斗? ◎工作、婚恋、育儿,该如何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思考? ※2019年东京大学入学演讲《等待着你的是即使努力也无法获得回报的社会》引发热议,使上野千鹤子成为了明星学者与作家。本书是继《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在中国出版之后,她备受期待的新作。 ※本书也是上野千鹤子的第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读物。不像她比较艰深的学术著作,本书语言幽默平实、通俗易懂,在轻松的对谈形式中向大众普及女性主义的内涵、历史,以及如何以女性主义角度思考日常中的工作、婚恋、育儿问题。 ※本书内容触及现代女性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揭示了在当今社会中女性仍然面对的诸多不公与困境。上野千鹤子从自身的经历着手,将女性主义放置在个人生活的背景中,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辅以日本人气漫画家田房永子的漫画,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一次女性主义的洗礼。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如何用女性主义进行思考? 围绕上述种种问题,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与知名漫画家田房永子,开始了一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课堂。她们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 这堂课不仅开启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上野千鹤子 1948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社会学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NPO法人Women’s Action Network(WAN)理事长。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及运动的领袖人物。在专科学校、短大、大学、研究生院等高等教育机构从事了40年教育与研究工作。2019年以东京大学开学演讲《等待着你的是即使努力也无法得到回报的社会》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著有《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一个人的老后》《厌女》等。 田房永子 197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漫画家、文字工作者。描述受母亲过度干涉的苦恼,与偏执母亲矛盾纠葛的漫画随笔《老妈好烦》成为畅销书。著有《妈妈也是人》《我不想再爆发》《认真思考‘如何养育男孩子’后,性生活变成了一周三次》等。 吕灵芝 日语、英语译者,厦门大学日语硕士。主要译作有《余生皆假期》《重力小丑》《向着光明》《日本贫困女子》。
  • 始于极限
    “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最知名的女性主义先驱×最叛逆的人气作家 历时一年,十二次通信,每次一个主题 一场始于矛盾与冲突,通往理解与改变的对话: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上野千鹤子继《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后又一力作,首次坦诚从未透露的过往 一个总能犀利切中要害的人,或许也曾被自己的刀锋所伤。上野坦言“我也走过了充满羞耻和失败的人生” ⚡恋爱与性、婚姻、男人、工作、独立、自由等,围绕12大主题聊透女性内心深处的愤怒与困境 每一位女性都是生活的幸存者,她们迷茫,她们反抗,她们故作坚强实则遍体鳞伤 ⚡性别对立时代的希望之作:“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在女性主义遭污名化的当下,上野千鹤子予以强力回击:“我无意说‘反正男人已经无药可救了’。 ⚡话题之作,横扫日本图书市场,“读了这本书,我想没有人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 小说家花房观音诚挚推荐:“这本书能够拯救女性!”作家本岛理生盛赞:“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 《始于极限》是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与人气作家铃木凉美历时一年的通信。 青春期,上野千鹤子只身前往京都求学,只为逃离父亲与教会;同时期,铃木凉美为了反抗父母,一脚踏入出卖身体的世界。 大学时,上野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却在战壕的另一侧目睹男生只把女生当作解决生理问题的工具;铃木就读于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却要在夜世界寻求自身的价值。 学生时代结束,上野以独立女性自居,结果成了男人挥之即来招之即去的床伴;另一头的铃木开始书写夜世界的魅惑与肮脏,时常遭受来自女性的抨击与批判。 今天,上野已是日本女性学研究第一人,铃木则走到了夜世界的极限,在质疑过往、怀疑自己的同时,犹豫着下一步如何迈出。 她们相差35岁,走过了迥异的人生。在长达一年的通信中,她们围绕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男人等话题,把话语的利剑刺向对方,也刺向了自己。 上野千鹤子 1948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非营利性组织Women’s Action Network(WAN)理事长。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及运动的领袖人物。2019年4月,上野在东京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引导学生关注性别议题、机会不平等的社会现状等)在日本国内外引发广泛热烈的反响。代表作有《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等。 铃木凉美 1983年生于日本东京。本科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环境情报学,硕士毕业于东京大学大学学际情报学府。大学期间做过夜总会女招待、AV女演员等工作,2009年成为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记者,2014年主动辞职。著有多部作品,2022年最新小说《资优》入围第167届芥川奖。
  • 爱的艺术
    本书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的著名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三十二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 在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只需投入身心的感情,而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个性,以此形成一种创造倾向,否则,一切爱的尝试都是会失败的。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不能谦恭、勇敢、真诚、自制地爱他人,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爱。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需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去学习。既要学习爱的理论,也要在爱的实践中学习。 艾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1934年赴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先后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促使人们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存在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论不服从》等。
  • 消费主义如何操控我们
    ※消费主义就是创造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然后让你渴望得到它。 ※全世界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鲍曼关于消费主义最全面、最透彻的作品之一,堪称《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全面升级版! ※为什么总是忍不住买买买?如何识别消费主义经典洗脑话术?为什么越消费只会越空虚和孤独? ※消费者社会最突出的特点——无论多么小心地隐藏,多么彻底地掩盖——就是消费者转化为商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消费者溶入商品的海洋。 ※消费社会只要设法使其成员的不满足持久存在,它就会蓬勃发展。 ※翻开本书,立即获得抵制消费主义的免疫力! 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剩、浪费和充满欺骗的经济学。它寄希望于消费者的非理性,以求唤起消费主义情绪。 ◎ 消费主义操控我们的欲望 鲍曼:在消费社会,每一次消费之后产生的不是满足,而是更多的消费欲望。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消费品要在满足欲望之前遭到诋毁和贬值。 ◎ 消费主义操控我们的时间观念 鲍曼:消费主义鼓动我们快速消费当下的目标,让我们觉得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开始,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所有的迟疑和犹豫只会让人痛苦。 ◎ 消费主义操控我们的生活意义 鲍曼:消费主义将快乐定为评判一切的唯一标准,将不快乐视为一种应受惩罚的罪行。它向人们承诺:消费能给人快乐,并且是即时的、永续的快乐。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1925—2017)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被誉为“当今用英文写作的最伟大社会学家”“后现代性预言家”。 出生于波兰,曾任华沙大学社会系教授、英国利兹大学终身教授。 鲍曼用文字译写世界,一生撰有50多部著作。广为人知的中译著作包括《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社会学之思》《现代性与大屠杀》等。 李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在社会学理论、文化社会学、历史社会学方面完成译著30部,1500余万字。代表译作有《社会学的想象力》《置身时代的社会理论》《教育思想的演进》《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等。
  • 乡土中国(2022新版)
    本书是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的社会学著作,初版于1948年。全书由14篇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作者基于自己田野调查的丰富积累,用通俗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分析。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书中从中国社会的固守土地、缺乏流动性、村落的形成、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差异;一直到婚姻关系、团体关系、家国情怀、社会约束、法律与道德,等等,把整个中国社会的逻辑剥洋葱般层层剥开,直指核心。 读《乡土中国》,会让人有一种新的认识中国的视角:“乡土性”的视角。而当一个人具备了这个视角,就对于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全书体量不大,只有6万字,却充满洞见,是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社会关系进行的一次根本性的总结,令人步步豁然,心生佩服。读懂乡土,才能理解中国。 费孝通(1910—2005),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曾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80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该年度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荣誉奖,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该年度的赫胥黎(Huxley)奖章,1988年在美国纽约获不列颠百科全书奖,1993年在日本福冈获该年度亚洲文化大奖。 主要作品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乡土中国》《民族与社会》《从事社会学五十年》《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查》《行行重行行》等,著作等身,影响深远。
  • 厌女(增订本)
    ♦全新增订—— 全新增订关于“性骚扰”“别扭女子”的两章。 全新增订作者序、作者后记,请你一起见证“厌女研究”燃遍东亚! ♦女性主义者就是意识到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著名女性主义社会学家、千万读者的女性主义启蒙导师上野千鹤子经典代表作 ♦“很遗憾,目前我们还很难想象没有厌女症的社会。”——上野千鹤子 ♦每意识到一次厌女症,都是一次觉醒。 ♦翻开本书,一起改变厌女而不自知的社会。 翻开《厌女》的五个阶段: 1.好奇。人人都在说厌女,到底什么是厌女? 2.认同。“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3.反思。深入理解厌女的机制,借以反思自身的亲密关系。原来,“女人的厌女症从母亲处学来”。 4.自觉。对厌女症越来越敏锐。“我不是一般女人嘛”也是一种有伪装的厌女。 5. 虽然愤怒,但也更爱自己,更爱女性与女性的联结。借用上野老师的话:“生长于这个厌女症的社会,不被厌女症浸染的女人,恐怕不存在。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上野千鹤子说♦———— ♦正如本书所论,比起男人的厌女症,女人的厌女症更加麻烦,因为女人的厌女症是自我厌恶。理解了这一点,许多谜都能解开。 ♦本书会诱发读者们的“当事人研究”吧。 ♦献给所有为厌女症而苦的读者。 上野千鹤子,出生于1948年,社会学家、日本著名的女性主义者。毕业于京都大学社会学系,现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在日本积极投身女性解放的教育普及工作,出版近百种出版物,代表作有《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等;主持WAN(Wom an’s Actio n Network, 女性行动网络)等非营利组织;1993年赴任东京大学时,立马成立校内第一个反性骚扰应对窗口;参与各地区、团体、公民馆的社会教育活动。 《厌女》成书于2010年,原为一份杂志上的专栏连载文章。2018年,日本发行文库增订本,新收入关于“性骚扰”“别扭女子”的两章。 上野千鹤子作品: ·《厌女》女性主义者就是意识到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女性生存战争》女性生存为什么这么难?因为隐性歧视无处不在! 王兰,出生于1966年。2006年获日本大阪大学语言文化学博士学位。现为合同制讲师,在大阪大学等高校从事汉语教学工作。
  • 医生的精进
    日益攀升的医患纠纷、说不清的诊疗性骚扰、棘手的医疗事故、高额的医疗费、不平等的收入……当新手医生阿图成为独当一面的葛文德医生,当医术已经远远无法解决问题,他与他的医者同伴如何面对?接下来还有哪些挑战等待着他?最真实的“医者仁心”故事正在上演。 与专注于现象的首部相比,第二部对医疗体系内的诸多问题及其可能性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精湛医术只是进入医者殿堂的头一步,走进这一行,便要迎接外人所不知的考验。 适合医疗界人士、政策制定者和普通大众阅读。 走出白色巨塔,医生一职要与社会各领域接驳,将面对无数道德困境,也要承担错误的后果。医术并非万能,更不能决定医患关系的对错得失。 阿图·葛文德 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 《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 一的医生,2014年《展望》杂志年度“全球十大思想家”。
  • 浮生取义
    “舍生取义”,常常被用来赞美自杀的忠臣义士,但这决不意味着,只有“舍生”才能“取义”。毕竟,需要舍生的场合很少,但“义”却是每个人在生活日用、揖让进退之间都该看重的。本书通过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研究,在现实语境中重新思考中国文化中“生命”和“正义”的问题,从家之礼、人之义、国之法几个层次理解现代中国人的幸福与尊严。书中的基本主张可概括为“缘情制礼,因礼成义,以理成人,以法立国”。 加缪说,唯一值得严肃思考的哲学问题就是自杀。北大学者吴飞,用数年时间实地调查研究,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写就这部关于自杀的著作。虽然作者是在理论层面来探讨自杀问题,但是他的每一步研究都落在了中国家庭的实处,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有外国学者认为,本书是继法国学者涂尔干《自杀论》之后关于自杀研究的一个新里程碑。 吴飞,河北肃宁人。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哲学硕士,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著作有《自杀作为中国问题》、《麦芒上的圣言》、《自杀与美好生活》等。
  • 单读33:多谈谈问题
    第33辑《单读》由九篇长访谈组成,针对历时性的问题,邀约许知远、郭玉洁、柏琳、杨潇、晓宇、叶三等作者,向不同领域的学者和行动者提问:鍾叔河、戴锦华、景凯旋、罗新、项飙、迈克尔·桑德尔、吕植、劳东燕、崔庆龙、张乔木(思想史万有引力)。 这些问题关乎今日我们置身其中的重重危机,比如互联网上的心理极化、普遍性的情绪低落、历史叙事的滥用、精英教育的不公、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也关乎个人如何从最小的单位开展重建。在这个“下沉年代”,相信“提出问题,是一种维持基本尊严的方式”。 本辑单读首次增设漫画栏目,将纸面交给年轻的漫画作者们,表达新一代人的“半自由”生活体验。 锺叔河,1931年生,湖南平江人,定居长沙。曾任《新湖南报》编辑、记者,1957年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此后以做工糊口,但仍不废读书。1970年因言论被捕入狱,1979年平反出狱后拒绝回报社,到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1982年评为编审,1984年任岳麓书社总编辑,1988年调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直至离休。1994年获第三届韬奋出版奖。著作有《走向世界》《从东方到西方》《锺叔河散文》《念楼学短》《学其短》《笼中鸟集》《小西门集》《与之言集》《儿童杂事诗笺释》《锺叔河书信初集》等。编订和主持出版的作品有“走向世界”丛书、“凤凰”丛书、《周作人散文全集》《曾国藩往来家书》等。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谈话节目《十三邀》《十三游》主创。出版书籍包括《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游荡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等多种版本。 戴锦华,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电影史、大众文化以及女性文学。参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影史论专业,并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建立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化研究室。著有《镜城突围——女性·电影·文学》《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电影批评》等。 郭玉洁,媒体人,专栏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任《财经》记者、编辑,《生活》《单向街》(后更名为《单读》)主编,《Lens》主笔,路透中文网、纽约时报中文网、彭博商业周刊专栏作家,《界面·正午》联合创始人,《正午故事》主笔。2011年前往台湾东华大学攻读创意写作学位。著有非虚构作品合集《众声》。 景凯旋,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同时关注东欧文学的翻译和研究。著有《唐代文学考论》《在经验与超验之间》《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唐诗二十家》等,译有《为了告别的聚会》《生活在别处》《我快乐的早晨》《地下:东欧萨米亚特随笔》等。 柏琳,独立记者,青年作家,目前正进行巴尔干半岛的历史文化写作。著有《双重时间:与西方文学的对话》。 罗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中古北族名号研究》《黑毡上的北魏皇帝》《王化与山险:中古边裔论集》等,著有《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批判、怀疑与想象力》《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等。 杨潇,记者、作家、背包客。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先后供职于新华社、《南方人物周刊》《时尚先生Esquire》,2013—2014哈佛尼曼学者。从2010年起周游世界,尝试一种融合时事、历史、智识讨论与人文地理的叙事文体。作品两次获得《南方周末》年度传媒致敬,三次获“腾讯”华语传媒年度盛典单项奖。出版个人作品集《子弟》、长篇非虚构作品《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1995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完成本科学习,1998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著有《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等。 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Sandel),著名哲学家,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索邦大学客座教授,牛津大学博士。桑德尔是社群主义代表人物,坚持批判自由主义的个人观,反思公共生活与公民问题,其代表作《公正》《金钱不能买什么》被翻译成27种语言,畅销全球并引起热议。美国政治学会授予其特别成就奖,《外交政策》评选他为“全球杰出思想家”之一。桑德尔致力于“公民教育”的通识理念,他的传奇公开课《公正》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累计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也是哈佛大学第一门在网上免费开放的课程。 范西林,牛津大学政治经济哲学(PPE)大三学生,2022牛津中国论坛副主席。 吕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教授致力于自然保护的研究与实践的连结,寻求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基于证据的实用解决方案。她长期在中国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开展大熊猫、雪豹等濒危物种的研究,观察自然与人类活动的互动。近年来,她专注于探索人与自然共存的机制和条件,并通过经济激励、文化价值观和政策改进等途径推动乡村社区主导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以及公民科学实践。 吴琦,《单读》主编,播客《螺丝在拧紧》主播。与项飙合著谈话录《把自己作为方法》,译有《下一次将是烈火》《去山巅呼喊》。 劳东燕,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发布表学术论文九十余篇,著有《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与《刑法中的学派之争与问题研究》等,译有《法律科学的悖论》等。 晓宇,1991年生,湖北武汉人,青年作家、学者,英国牛津大学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曾供职于联合国,从事冲突协调和国际发展的工作。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长期进行评论和非虚构写作,作品见于《单读》、《小说界》、洛杉矶书评中国频道,《三联生活周刊》、澎湃新闻、《卫报》(The Guardian)、《外交家》(The Diplomat)等。出版有《利马之梦:晓宇的拉美笔记》。 崔庆龙,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博主,常在微博上记录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思考与感悟。经营有公众号“DeepMind深思”,内容主要涉及精神分析临床与生活的体验式分享和一些泛心理学的深度思索。 罗丹妮,图书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先后供职于中华书局、理想国,现为单向空间编辑总监。 张乔木,短视频账号“思想史万有引力”的创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思想史知识与哲学理论,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肯定。 叶三,作家,媒体人,前记者。著有《回放》《我们唱》《九万字》《腰斩哪吒》等。
  •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问题,但其观点在相当大程度上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国情。因而对于任何思考女性地位与男女平等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上野千鹤子(うえの ちづこ) 1948年于日本富山县出生。1977年,获得京都大学大学院社会学博士学位。现在担任WAN(women’s action network)理事长、立命馆大学特聘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代表作《性感女孩的研究》、《近代家庭的成立与消亡》、《民族主义与性别》、《差异的政治学》、《持续的思想》、《一个人的老后》、《不惑之年的女权主义》、《看护社会学》等。 其于2019年4月在东京大学做的硬核开学祝辞引起广泛反响,在中国也有不少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