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的精进
    日益攀升的医患纠纷、说不清的诊疗性骚扰、棘手的医疗事故、高额的医疗费、不平等的收入……当新手医生阿图成为独当一面的葛文德医生,当医术已经远远无法解决问题,他与他的医者同伴如何面对?接下来还有哪些挑战等待着他?最真实的“医者仁心”故事正在上演。 与专注于现象的首部相比,第二部对医疗体系内的诸多问题及其可能性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精湛医术只是进入医者殿堂的头一步,走进这一行,便要迎接外人所不知的考验。 适合医疗界人士、政策制定者和普通大众阅读。 走出白色巨塔,医生一职要与社会各领域接驳,将面对无数道德困境,也要承担错误的后果。医术并非万能,更不能决定医患关系的对错得失。 阿图·葛文德 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 《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 一的医生,2014年《展望》杂志年度“全球十大思想家”。
  •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问题,但其观点在相当大程度上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国情。因而对于任何思考女性地位与男女平等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上野千鹤子(うえの ちづこ) 1948年于日本富山县出生。1977年,获得京都大学大学院社会学博士学位。现在担任WAN(women’s action network)理事长、立命馆大学特聘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代表作《性感女孩的研究》、《近代家庭的成立与消亡》、《民族主义与性别》、《差异的政治学》、《持续的思想》、《一个人的老后》、《不惑之年的女权主义》、《看护社会学》等。 其于2019年4月在东京大学做的硬核开学祝辞引起广泛反响,在中国也有不少支持者。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厌女》作者上野千鹤子,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课 ◎女性为何如此艰难?女性如何奋斗至今?又该如何奋斗? ◎工作、婚恋、育儿,该如何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思考? ※2019年东京大学入学演讲《等待着你的是即使努力也无法获得回报的社会》引发热议,使上野千鹤子成为了明星学者与作家。本书是继《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在中国出版之后,她备受期待的新作。 ※本书也是上野千鹤子的第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读物。不像她比较艰深的学术著作,本书语言幽默平实、通俗易懂,在轻松的对谈形式中向大众普及女性主义的内涵、历史,以及如何以女性主义角度思考日常中的工作、婚恋、育儿问题。 ※本书内容触及现代女性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揭示了在当今社会中女性仍然面对的诸多不公与困境。上野千鹤子从自身的经历着手,将女性主义放置在个人生活的背景中,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辅以日本人气漫画家田房永子的漫画,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一次女性主义的洗礼。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如何用女性主义进行思考? 围绕上述种种问题,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与知名漫画家田房永子,开始了一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课堂。她们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 这堂课不仅开启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上野千鹤子 1948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社会学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NPO法人Women’s Action Network(WAN)理事长。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及运动的领袖人物。在专科学校、短大、大学、研究生院等高等教育机构从事了40年教育与研究工作。2019年以东京大学开学演讲《等待着你的是即使努力也无法得到回报的社会》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著有《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一个人的老后》《厌女》等。 田房永子 197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漫画家、文字工作者。描述受母亲过度干涉的苦恼,与偏执母亲矛盾纠葛的漫画随笔《老妈好烦》成为畅销书。著有《妈妈也是人》《我不想再爆发》《认真思考‘如何养育男孩子’后,性生活变成了一周三次》等。 吕灵芝 日语、英语译者,厦门大学日语硕士。主要译作有《余生皆假期》《重力小丑》《向着光明》《日本贫困女子》。
  • 最好的告别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书中对“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插在故事中作出了详尽的说明,相信会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社会以启迪。 众多专家、媒体推荐。创新工场CEO李开复:作为一名医生,阿图•葛文德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作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 告别》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新知》杂志主编苗炜:希望大家有机会能看看阿图•葛文德医生的著作,他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医学,知道医学的局限和可能。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这是阿图•葛文德最有力,也最感人的一本书。 阿图•葛文德 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 哈佛公共健康学院教授,哈佛医学院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病患安全挑战项目负责人,《纽约客》等杂志的医学专栏作家。 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2003年美国最佳短篇奖得主,2002及2009年美国最佳科学短篇奖得主,2009年荣获哈斯丁斯中心大奖,2004年被《新闻周刊》评为“20位最具影响力的南亚人物”之一。
  • 以爱为名的支配
    ★日本女性主义传奇人物田岛阳子,代表作首次中文引进! 田岛阳子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主义者之一,也是传奇无数的事业型大女主:从敏感内向的女孩,逆袭成为法政大学教授,事业横跨文娱政三界……时年83岁的她在为女性发声的舞台上活跃至今。上野千鹤子赞道:“女性主义者的代名词就是田岛阳子!” ★以真实经历写就,一个“东亚女儿”的逃离、觉醒、自由之路。 ★大胆揭露专门针对女性设下的隐形陷阱,所有女性成长路上的避雷指南。本书探讨了所有东亚女性都深有共鸣的问题,大胆揭露了原生家庭、婚恋、工作、育儿等领域的隐形歧视结构。本书回答了“女性为什么这么难活?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今后如何奋斗?”等问题。 ★毒舌吐槽,戳中爽点,精神状态超前的嘴替金句! ·男性文明把工作分给了男人,把爱分给了女人。 ·女性在家中从事的那些难以察觉的琐碎劳动,有着普通男性月薪无法承担的价值。可以说,女性才是家中的顶梁柱。 ·女性做不好工作,所以女人不行;女人工作做得如鱼得水,又会被说“一点女人味都没有”。不管选哪个,都得不到认可。这被称作双重束缚。 渴望被爱的心理,是女性一生的陷阱。作者从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在“亲缘压迫”下成长为“女性主义者”的思想历程。本书探讨了所有东亚女性都深有共鸣的生存问题,大胆揭露了原生家庭、婚恋、工作、育儿等领域的结构性歧视。本书回答了“女性为什么这么难活?如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今后如何奋斗?”等问题。评论家认为本书是日本女性主义的最佳入门,亦是当代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读物。 田岛阳子,1941年出生。英文学及女性学研究者、原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前日本参议院议员。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的著名女性主义者。从1991年到2003年出版了10部女性主义论著,在日本女性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她在为女性发声的舞台上活跃至今,参与了众多电视节目(如《北野武的电视擒抱》)、广播、杂志、纪录片、电影、戏剧和广告,不仅是日本当代重要的女性主义思想启蒙者,还影响了同时代的上野千鹤子等女性学者。《以爱为名的支配》是田岛阳子颇具影响力的著作。
  • 消费社会
    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lard),法国现代社会思想大师,知识的“恐怖主义者”,是后现代主义理论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他在“消费社会理论”和“后现代性的命运”方面卓有建树。他的理论目前正深刻影响着当代的文化理论以及有关传媒、艺术和社会的话语(电影《骇客帝国》主题和基本背景就来自鲍德里亚的哲学思想)。 《消费社会》是鲍德里亚早期的代表性著作,对国际哲学、社会学以及新兴的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该主题的最重要经典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文艺学以及相关领域,该书亦是流行的教学参考书。 在这本书中,鲍德里亚将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符号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消费社会批判理论。鲍德里亚指出:与过去将消费看作经济活动中的一环不同,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是一种主动的结构,商品的符号价值推动着人们在消费中对自身、对社会的想象性认同,确证了现代社会的合法性。要透视这一社会,就需要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分析,不仅构成了他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我们理解当代西方以及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借鉴。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200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先后任教于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撰写了一系列分析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批评当代资本主义的著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代表作主要有《消费社会》、《物体系》、《生产之境》、《象征交换与死亡》、《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冷记忆》《美国》等。 刘成富,1962年1月生,1994年毕业于巴黎第七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10余部、译著40余部。代表作《20世纪法国“反文学“研究》 全志钢,1977年4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法语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译有《逢场作戏》等多部作品。
  • 始于极限
    “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最知名的女性主义先驱×最叛逆的人气作家 历时一年,十二次通信,每次一个主题 一场始于矛盾与冲突,通往理解与改变的对话: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上野千鹤子继《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后又一力作,首次坦诚从未透露的过往 一个总能犀利切中要害的人,或许也曾被自己的刀锋所伤。上野坦言“我也走过了充满羞耻和失败的人生” ⚡恋爱与性、婚姻、男人、工作、独立、自由等,围绕12大主题聊透女性内心深处的愤怒与困境 每一位女性都是生活的幸存者,她们迷茫,她们反抗,她们故作坚强实则遍体鳞伤 ⚡性别对立时代的希望之作:“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在女性主义遭污名化的当下,上野千鹤子予以强力回击:“我无意说‘反正男人已经无药可救了’。 ⚡话题之作,横扫日本图书市场,“读了这本书,我想没有人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 小说家花房观音诚挚推荐:“这本书能够拯救女性!”作家本岛理生盛赞:“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 《始于极限》是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与人气作家铃木凉美历时一年的通信。 青春期,上野千鹤子只身前往京都求学,只为逃离父亲与教会;同时期,铃木凉美为了反抗父母,一脚踏入出卖身体的世界。 大学时,上野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却在战壕的另一侧目睹男生只把女生当作解决生理问题的工具;铃木就读于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却要在夜世界寻求自身的价值。 学生时代结束,上野以独立女性自居,结果成了男人挥之即来招之即去的床伴;另一头的铃木开始书写夜世界的魅惑与肮脏,时常遭受来自女性的抨击与批判。 今天,上野已是日本女性学研究第一人,铃木则走到了夜世界的极限,在质疑过往、怀疑自己的同时,犹豫着下一步如何迈出。 她们相差35岁,走过了迥异的人生。在长达一年的通信中,她们围绕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男人等话题,把话语的利剑刺向对方,也刺向了自己。 上野千鹤子 1948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非营利性组织Women’s Action Network(WAN)理事长。日本女性主义理论及运动的领袖人物。2019年4月,上野在东京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引导学生关注性别议题、机会不平等的社会现状等)在日本国内外引发广泛热烈的反响。代表作有《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等。 铃木凉美 1983年生于日本东京。本科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环境情报学,硕士毕业于东京大学大学学际情报学府。大学期间做过夜总会女招待、AV女演员等工作,2009年成为日本经济新闻社的记者,2014年主动辞职。著有多部作品,2022年最新小说《资优》入围第167届芥川奖。
  • 厌女(增订本)
    ♦全新增订—— 全新增订关于“性骚扰”“别扭女子”的两章。 全新增订作者序、作者后记,请你一起见证“厌女研究”燃遍东亚! ♦女性主义者就是意识到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著名女性主义社会学家、千万读者的女性主义启蒙导师上野千鹤子经典代表作 ♦“很遗憾,目前我们还很难想象没有厌女症的社会。”——上野千鹤子 ♦每意识到一次厌女症,都是一次觉醒。 ♦翻开本书,一起改变厌女而不自知的社会。 翻开《厌女》的五个阶段: 1.好奇。人人都在说厌女,到底什么是厌女? 2.认同。“厌女,在男人身上表现为女性蔑视,在女人身上则表现为自我厌恶。” 3.反思。深入理解厌女的机制,借以反思自身的亲密关系。原来,“女人的厌女症从母亲处学来”。 4.自觉。对厌女症越来越敏锐。“我不是一般女人嘛”也是一种有伪装的厌女。 5. 虽然愤怒,但也更爱自己,更爱女性与女性的联结。借用上野老师的话:“生长于这个厌女症的社会,不被厌女症浸染的女人,恐怕不存在。女性主义者就是自觉意识到自身的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上野千鹤子说♦———— ♦正如本书所论,比起男人的厌女症,女人的厌女症更加麻烦,因为女人的厌女症是自我厌恶。理解了这一点,许多谜都能解开。 ♦本书会诱发读者们的“当事人研究”吧。 ♦献给所有为厌女症而苦的读者。 上野千鹤子,出生于1948年,社会学家、日本著名的女性主义者。毕业于京都大学社会学系,现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在日本积极投身女性解放的教育普及工作,出版近百种出版物,代表作有《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等;主持WAN(Wom an’s Actio n Network, 女性行动网络)等非营利组织;1993年赴任东京大学时,立马成立校内第一个反性骚扰应对窗口;参与各地区、团体、公民馆的社会教育活动。 《厌女》成书于2010年,原为一份杂志上的专栏连载文章。2018年,日本发行文库增订本,新收入关于“性骚扰”“别扭女子”的两章。 上野千鹤子作品: ·《厌女》女性主义者就是意识到厌女症而决意与之斗争的人。 ·《女性生存战争》女性生存为什么这么难?因为隐性歧视无处不在! 王兰,出生于1966年。2006年获日本大阪大学语言文化学博士学位。现为合同制讲师,在大阪大学等高校从事汉语教学工作。
  • 技术与文明
    20世纪30年代早期,已是纽约学界新星的芒福德为弄懂工具、器械和生产工艺在世界历史中发挥的影响力,如饥似渴地遍览论述工业社会兴起的著作,他注意到尽管技术在人类事务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却没有哪部作品充分探讨过人与技术丰富而复杂的关系。 由此,《技术与文明》以10世纪的发明创造为起点稳步向前,以始技术阶段、古技术阶段和新技术阶段为三个节点,记叙了艺术、工艺、科学、工程学、哲学、金融、商业等各个领域的千年技术进步史。在这一千年间,西方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形式因机器的发展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如何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推动环境和生活常规发生巨大转变的主要动机是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用了哪些手段和方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未曾预料的价值?芒福德都在这本书里给出了极富远见的回答。 芒福德对历史重大事件的意义有着天马行空,甚至是幽默顽皮的猜想。与普遍观点相反,他认为现代生产的奇迹并非始于叮当作响的蒸汽机或其他如瓦特一样的偶像级人物的发明。他坚称,最重要的因素不仅有工具和机器,还有反映人的各种动机的活动,包括宗教信仰、科学、工程学以及无数日常活动中对美的追求和文化准备。 《技术与文明》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它的开创性方法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也因为它阐述了一个在今天仍极具前瞻性的新颖理论:人将外部世界内化,将内心世界外化——我们在物质活动中最伟大的成功,经常是深切的精神需求与最大的理性及非理性激情的投射。因此,弄懂技术不仅是为我们的文明重新定向的第一步,还是懂得社会,进而懂得我们自己的一种手段。 芒福德在审视早期现代社会的困境时表现出惊人的乐观态度。他指出导致经济、社会和环境崩坏的问题本质,包括社会组织的军事化,资源的浪费,对自然系统的粗暴破坏,以及把愚蠢的消费主义鼓吹为生活的终极满足。他相信,古技术时期的不公最终完全有可能被一个人性化的新技术时代所取代。但在目击了冷战、核军备竞赛、公共舆论的神秘化等等之后,他原有的信心不复存在,代之以日益强烈的怀疑。也许正是为此,我们才应该重温芒福德从前的思想。那时,光芒尚未被阴影遮蔽,最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让我们和年轻的刘易斯·芒福德一起发问:我们希望建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芒福德是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技术思想家。要研究技术变化中人的维度,终究避不开刘易斯·芒福德。他就此题目撰写的富有远见的开拓性著作《技术与文明》是巨大的知识宝库,对20世纪早期的普遍学术观点公开提出质疑,帮我们思索构成现代物质文化核心的基本义务和伦理难题。后来数十年间,在这部著作的基础上,芒福德围绕着我们以技术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的发展前景展开了诸多生动活泼的辩论。 促使芒福德关注这个议题的直觉植根于他的成长经历。他12岁时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架收音机,进入纽约顶级高中斯代文森接受了扎实的技术与科学基础教育,后来在美国标准局水泥测试实验室做助手时,得以沉浸在典型的古技术环境中。20世纪30年代早期,芒福德已经是纽约学界的新星,发表的著作涵盖世界乌托邦思想、19世纪先验哲学和美国建筑学的演变。 芒福德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关于“机器时代”的进修课时积累了诸多资料,并产生了撰写《技术与文明》的念头。1932年,作为研究的收官之举,他前往欧洲参观了大大小小的技术博物馆和图书馆,极大地丰富了《技术与文明》的参考文献和自10世纪以来各项发明的清单内容,这是当时能够获得的最详细的资料。 芒福德毕生著述范围涵盖文学批评、建筑学、历史、城市社会学和哲学。他曾任《日晷》杂志副主编、《社会学评论》(伦敦)主编和《美国大篷车》联席主编。他不仅是美国哲学学会会员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还担任《纽约客》杂志的建筑评论家长达30多年。他共发表过30多本著作,包括《城市文化》《城市发展史》《生活的准则》《人类的状况》和《机器的神话》,还有数百篇期刊文章,并最终荣获美国自由勋章和大英帝国爵士称号。
  •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三大挑战。“国家”这一身份认同已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全球性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数据成为重要的资源。 当数据巨头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当“在线”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能否建立起一个维护人类自由和平等的全球社群?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已使人类掌握了重塑和重新设计生命的能力。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能力,上演另一出全新大戏?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对于关乎人类命运的种种议题,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没有简单给出答案,而是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 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畅销书作家,牛津大学博士,现任教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他的畅销书《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已被翻译成65种语言,全球销售3500万册,巴拉克·奥巴马、比尔·盖茨等人推荐,英国《卫报》称《人类简史》改变了非虚构图书市场,普及了一部“智慧之书”。由《人类简史》改编的知识漫画系列《人类简史:人类的诞生》及《人类简史:文明的支柱》陆续出版。 赫拉利教授聚焦于“大历史”问题,定期在《纽约时报》《卫报》等重要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接受BBC等知名新闻频道专访,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平台做主旨演讲。2019年与伊茨克·雅哈夫共同创立智慧之船(Sapienship),旨在聚焦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挑战并寻求解决方案。
  • 没有找到相应作品
获取数据失败,请重试